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08-25 17:33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融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在湖北省设立的首个创新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的具体举措。

历史沿革

机构前身

1958年,建立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成立。

195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

1961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同中南五省的广州电子学与半导体研究所等十二个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电子研究所。

1962年,中国科学院中南电子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

1970年,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湖北物理研究所。

1978年,中国科学院湖北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

197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所。

1986至1988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建成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6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1年,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武汉磁共振研究中心”于2001年建立,依附于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为挂靠单位。

2003年,经中国科学院认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与上海光机所联合设立“中国科学院冷原子物理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同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1957年,中国科学院测量制图研究室成立。

195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制图研究室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制图研究所。

1961年,测量制图研究所、武汉高空物理研究所、湖北机械研究所三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

1970年,改属国家地震局更名为地震大队(研究所)。

1978年,恢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3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制、联影集团协力创新转化的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产品)。

合并组建

201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组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3年5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有职工600余人,包括4位院士、12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位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正高级科技人员中,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占比超过60%。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许厚泽叶朝辉孙和平刘买利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欣、郑安民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郑安民、赖炫扬

(注:名单不全)

科研部门

据2023年5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台站、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磁共振中心

国家级野外台站: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

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航部、江汉平原小港湿地生态站等研究室(站)、计算与勘探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大优势方向。

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团队成功研制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的钙离子光频标,成为国际上第五种不确定度指标达到10-18量级的光频标。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当前世界测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是光频,最高精度已达10-18量级。其中原子光频标是光频精密测量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准确度最高的原子频标。截至目前,国际上仅有锶原子光频标、镱原子光频标、铝离子光频标以及镱离子光频标等四种原子光频标的不确定度达到了10-18量级。

据2023年5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拥有中国专利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优秀专利奖、湖北十大科技事件等百余奖项。

学术刊物

据2023年5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主办的有《数学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和《波谱学杂志》。

《数学物理学报》(A辑、中文版、双月刊)被评为2001年度“百种中国杰出期刊”;2001年度影响因子在中国国内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国家核心期刊,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数学评论”、美国“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引文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中国“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国数学文摘”等收录。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B辑、英文版、季刊)为SCI收录刊物;2001年度影响因子在SCI收录的中国国内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核心期刊。

《波谱学杂志》是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创刊于1983年6月,季刊,中、英文混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 (C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物理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等,同时被英国出版的综述评论《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美国出版的《Progress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等国际核磁共振研究方面的权威刊物引用和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23年5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类别、1个专业硕士领域、3个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物理、化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应用数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

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7个):物理、化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

专业硕士类别(2个):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

专业硕士领域(1个):测绘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3个):数学、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据2023年5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拥有在学研究生574人,其中,在籍学生480人,留学生4人,联合培养研究生90人,博硕比接近1:1,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等重点院校合作开办多个“菁英班”。

合作交流

2019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与鄂州市政府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鄂州市举行。

2020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干细胞创新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

2020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共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与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1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与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徽为:

院徽采用内外两层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为精密测量院名称,上方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下方是英文名称“Innovation Academy for Precision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椭圆轨道与红色小球是原子与分子基本运动形态、空间卫星轨道形态的抽象表现,轨道上的刻度代表对空间和时间的精密测量,寓意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推进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等多学科融合发展、创新突破。

APM三个字母,是精密测量院的英文简称。字母与椭圆轨道虚实结合,形态倾斜,颜色渐变,整体造型像是探索新发现的眼睛,离意精密测量院永远瞄准科技创新目标,不断做出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院徽整体形象圆润和谐,象征精密测量全院人员团结一心、共创辉煌的强大凝聚力。在蓝色的村托下,红色的小球如日方升,生机勃勃,环绕的刻度犹如璀璨的光华,寓意精密测量院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景。

精神理念

明德笃行 见微知著

明德:弘扬光明崇高的品德,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明确目标、坚定意志,踏踏实实、坚特不解。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值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见微知著: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寓意从小事或事情的苗头推断认知其实质及发展趋势。汉袁康《越绝书》:“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终。”

“微”蕴意精密测量院的原子分子等微观领域研究,“著”蕴意精密测量院的地球和宇宙等宏观领域研究。

“见微知著”体现精密测量院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领域,又蕴含探究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学科宗旨;也展现了精密测量院人既立足当前,潜心钻研,认直负责做好自己的事,又识大体、顾大局,站在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细略高度深入观察、宏观思考的精神风貌。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