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5 20:42
中国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挂靠单位。
1980年元月,高士其先生给邓小平同志去信,建议成立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小平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请方毅同志阅处,方毅同志批示赞成高老的建议,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得以成立。研究所最初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科普创作领域,这与当时科普出版空前繁荣、科普创作研究有极大的现实作用相关。
1987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
2008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中国科普研究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2016年12月,创刊于1979年的《科技与企业》复刊并恢复原刊名《科普创作》,研究所成为主办单位之一。
2022年9月,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打造的气象科学科普工作室在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大楼揭牌。
研究员:郑念、陈玲、何薇、钟琦
副主任/副研究员:尹霖、高宏斌、张超、谢小军、周寂沫
副研究员/副编审:朱梅、亢宽盈、何丽、朱洪启、张志敏、胡俊平、李秀菊、李红林、颜燕
助理研究员:李正伟、张晓梅、张昀京、张会亮、王丽慧、孟凡刚、武丹、王大鹏、任磊、王黎明、姚利芬
研究实习员:王刚、黄乐乐
名单截至2016年末
据研究所2017年10月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下设科普理论研究室、科学素质研究室、科普政策研究室、科学媒介研究室、科普创作研究室(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科普文献编辑室,内设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和科普监测与评估中心。
中国科普研究所资料室成立于1984年,是一所以收藏国内外科普研究类图书、报刊为主的小型特色图书馆,据2017年10月国家科普文献数据服务平台资料显示,资料室有中英文图书2万余册,每年订阅国内外报刊百余种。资料室收藏有科普理论、科普政策、科普实践、科学素质、科普场馆、科普创作、科普史等各类图书,藏有全套《民国小学生文库》、《科学》杂志、《科学画报》杂志;资料室还通过中国科学探索中心(CFI-China)与美国普罗米修斯出版社建立联系,该出版社致力于科学与宗教、科学文化类图书的出版,藏有其出版图书近2000册。
依托中国科普研究所资料室成立有国家科普文献数据服务平台。
2016年,研究所举办了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第八届“馆校结合 · 科学教育”研讨,繁荣科普创作高层论坛,邀请了国内近10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并开展相应学术活动,组织了开展10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
研究所邀请了美国科学教育研究学会执行主席 William C. Kyle 教授、韩国言论学会等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和交流18人次。派研究团组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25人次,其中,派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三位访问学者受邀在伦敦公众理解科学研讨会(PUS Seminar)“中国专场”作学术报告。
研究所成功申报了2016年“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国家外专局中长期培训“赴美参加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赴荷兰开展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交流。参与建设的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组织(PCST)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正式上线。
2016年,研究所承担了中央财政经费支持项目32项,国家级、省部级、地方科协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余项。出版研究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文章上百篇,在国际学术平台发表论文6篇,其中被SCI全文收录1篇,EI全文收录4篇,国外期刊1篇。
《科普研究》(双月刊)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专业学术期刊,逢双月出版。刊文范围包括科技传播、科学教育、科普展教、科学与文化等领域。
截至2014年10月,研究所累计招收34名博士后入站,已出站博士后27名。
入站博士后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4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所长:王挺
副所长:颜实、王玉平、王京春
高士其(名誉所长)
章道义(首任所长)
袁正光
居云峰
罗晖
所徽于2012年6月1日开始启用。
所徽以”科学”的英文”SCIENCE”首字母“S”为主形象,线条的灵感来源于流星划过夜空的的闪亮拖影,以此组合引申出“S”形,寓意传播的速度与光亮,图形像纽带一样环绕,有科学传播为科学与公众的纽带之含义。
CRISP为科普所的英文缩写,融合在“S”中间起到衔接的作用,寓意科普所的职能为科普研究与传播,为两者之间的桥梁。
所标整体为圆形设计,端庄、严谨,蓝色具有科技感,绿色代表着延续。
2021年11月,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被中国科协授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