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2-07-19 19:04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China Textile Academy,简称中纺院)始建于1956年,原属国家纺织工业部,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整体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是纺织行业综合性科研院所。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

1969年9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研究院宣布撤销。

1978年3月,纺织工业部发文通知恢复纺织科学研究院。

1982年10月,纺织部决定将科技司和研究院合并。

1984年下半年起,研究院试行有偿合同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纺院以技术为依托,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先后在广东深圳、海南海口设立了分院,在福建设立了三明通用科技孵化公司。

1995年,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5年以来,研究院在浙江绍兴、福建晋江、江西共青、江苏海安等地建设了分院。

2007年,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首批创新型企业。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

2013年6月,与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

2015年,中纺标改组成立集团公司并筹划进入资本市场。同年与新乡化纤、甘肃蓝科高新共同合作成立绿色纤维股份公司。

科研条件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设有2个开发中心、7个全资子公司、12个控股子公司,拥有2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有纺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纺织计量站。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研究院开发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绿色纤维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全资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有限公司、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中纺科技实业总公司、绍兴中纺科技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纺科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中纺凯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北京中纺优丝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纺精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河北中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深圳中纺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凯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人员编制

截至2010年1月,中国纺科院有职工3300余人。

据2017年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网显示,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人员1400余人,其中,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244人,另外,合纤工程中心的中试试验基地、产业化基地还有从事技术和生产管理及生产性员工1000多人。

学术带头人:赵庆章、孟昭林、汪少朋、黄庆、潘菊芳、罗欣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孟昭林、黄庆

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庆

设备资源

据2017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办公及科研用房近3000平米,拥有间歇和连续缩聚装置、不同规格的单螺杆熔融挤出机、间歇及连续式溶解装置;熔融纺丝的常规、高速、纺牵一步法、复合纺装置;溶液纺丝的湿纺、干纺、干喷湿纺、等离子处理、自动织样机等硬件装备;X射线衍射、DSC、电子显微镜、电子强力机、红外光谱等测试仪器。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纺科院共承担国家、地方、行业科技计划项目400余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2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79项,获得专利授权432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建院初期,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先驱者们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以‘A’系列为标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5型棉纺成套设备。

据2017年11月中国纺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纺科院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科技支撑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攻克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

学术期刊

《纺织科学研究》是经原国家科委和纺织工业部批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纺织科技期刊,是纺织染整工业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

纺织标准与质量》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管,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主办并出版,是公开发行的纺织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综合指导类的专业期刊(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方针政策、名品名店、纺织名牌、质量公报、质量认证、外贸信息、专题论述、市场巡礼、品种与质量、标准研究、质检园地、测试技术、测试仪器、计量工作、信息之窗、染料与助剂、特种纺织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人才培养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每年培训总计在1万人次以上,平均培训学时为每人每年40学时以上。

据2017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为中国化纤行业培养研发与工程化复合型人才;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和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进修和培训,共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近50名。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中国十多所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识色彩为蓝色,意为科技与纺织的结合。字母“CTA”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英文缩写。背景的图形核心是一个纺织用的梭子和纺锭的结合体,外侧的纱线线条从梭子的尾部引出,以柔和流畅的线条穿梭形成一个“科技花”的形状。方形的外框,象征中纺院科研成果遍及四面八方。标志总体体现了传统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柔性与刚性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精神文化

以创新开拓市场:创新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造就一流的经营团队。勇于开辟新市场,开拓新客户,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业务发展更专、更快、更强。

以诚信赢得市场:信守合同,依法经营,平等互利,广泛开展“双赢”和“多赢”合作。

以品牌占领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发挥中纺院多学科交融和集成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以对行业发展具有瓶颈制约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为重点,建设国际一流的纺织技术开发基地,引领行业发展,为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做出重要贡献。

建设以化纤纺织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纺织新材料、纺织化工与生物技术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团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齐心协力、上下同心,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拼搏: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攻坚克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求实:从实际出发, 尊重科学,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注重实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追求实绩。

创新:弘扬积极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

追求卓越: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迎接新挑战,追求新高度,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境界。

合作共赢: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在更广领域、交叉学科间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与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各利益相关方真诚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