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4 21:10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前身源于国立药专建立的生药学科。
1959年,成为南京药学院生药系
20世纪80年代初,改名为中药系。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筹建南京中药学院、
1986年,根据国家教委决定,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与南京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改称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1998年12月,中药研究所并入中药学院。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设有5个系:生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系、中药药理与中医药学系、中药资源系、中药制药系,设有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3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180人(专任教师108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9名,副教授58名,讲师11人,高级职称占比为89%,博士学位占比为94%,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有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萍、孔令义、谭宁华、齐炼文
国家百千万国家级人选:孔令义、余伯阳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齐炼文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齐炼文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齐炼文、李会军、杨华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齐炼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寇俊萍、尚靖、李会军等
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齐炼文、田蒋为
江苏省教学名师:李萍
江苏省“333”工程:刘吉华、罗建光、齐炼文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刘丽芳、黄芳、夏玉凤等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设有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
江苏省品牌专业: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中药学(类)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药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生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药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中药学等
一级学科硕士点:中药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天然药化、中药化学等
专业学位硕士类别:中药学等
2022年4月,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2019级中药学专业1902201班团支部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学校临床代谢组学中心、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标准化工程技术中心、江宁校区双一流公共平台(药物结构分析单元)以及皮肤健康及疾病干预实验室等校级平台。有中医药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111”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
“111”引智基地:天然活性分子发现与新药创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
教育部创新团队: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结构优化教育部创新团队等
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药评价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近年来,学院承担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研究开发出以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丁家宜系列化妆品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物和产品。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附设江苏药学博物馆和药用植物园,江苏药学博物馆有3000多种、5000余瓶中药材标本和6000多种、25000多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
根据2022年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不忘初心跟党走,红心唱响新时代”庆祝建党100周年合唱比赛,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举办神农百草会——“白云山中一”杯中草药展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