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

更新时间:2024-09-26 14:10

华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 amoyensis):猫科、豹属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亚种。华南虎的个体较小,雄虎头尾长约2.5米。体重约150千克,雌虎头尾长约2.3米,尾长80-100厘米,体重约120千克。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

动物学史

分类

华南虎的科学名称“Felis tigris var.amoyensis”是由德国动物分类学家“马克斯·希尔茨海默”(Max Hilzheimer)命名的。他研究产自中国南方汉口的五个虎头骨,其形状与孟加拉虎头骨略有不同,对华南虎头骨的分析表明,它们的形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虎头骨,认为这是一个亚种。赫林顿(Herrington)在1987年认为华南虎是“干”虎的遗存种群,生活在可能的起源地附近。在分子分析的基础上,Luo等人于2004年,在一项系统地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意更新世虎辐射的中心很可能是中国南部——印度支那北部。

2017年,猫科研究专家组的猫科分类工作组将所有亚洲大陆虎种群归入虎类。然而,2018年发表的一项基因研究支持六个单系分支,华南虎与其他亚洲大陆种群不同,因此支持六个亚种的传统概念。

命名

19世纪初,美国自然学家卡德威尔到中国福建猎虎以制作标本,偶然在厦门岛内发现一种体型小于东北虎、毛色深浓、头部有“王”字斑纹的新虎种,遂向世界公布消息,并将之定名为“Amoyan Tiger”(厦门虎)。

1905年,“厦门虎”被正式命名为“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华南虎)。据悉,根据国际生物学命名的规则,生物学名的第三个拉丁文名字必须是最早的采集地,华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中的亚种的名称“amoyensis”就是amoy(厦门)的拉丁化名词,这是因为华南虎最早被发现于厦门岛而定名的。厦门有17条路以“虎”为名。

扩展

遗传分析表明,华南虎作为一个物种可能在大约320万年前开始进化。它现存的近亲是雪豹,而美洲虎、狮子和豹子的亲缘关系更远。华南虎可能从中亚某处向外辐射。如前所述,华南虎可能是该物种现存最早的变种之一。华南虎是中国特有且历史最悠久的虎种,曾经遍布中国。中国被认为是现代虎种的故乡,早在200万年前,华南虎以华南区域为中心,沿着两个主要方向扩散:一路沿西北、东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统迁徙,进入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形成了东北虎和里海虎(已灭绝)等亚种。一路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一部分最终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形成了中国的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已灭绝)、巴厘虎(已灭绝)等亚种。

希尔茨海默描述的头骨起源于中国武汉的汉口。华南虎的历史分布范围横跨中国东西长2,000公里、南北长1,500公里的广阔地域。从东至约120°E的江西和浙江省,向西穿过约100°E的贵州和四川省。最北的延伸是在大约35°N的秦岭山区和黄河地区,向南延伸到21°N的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在人类中断基因流动之前,华南虎种群可能通过整个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黄河流域走廊与东北虎种群相连。

可见,华南虎在历史长河中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与此同时,因其具有刚猛勇敢、威风霸气的品性,而被尊为“百兽之长”,得到了人类的认可和崇拜。

虎患

在中国厦门的历史上,一度虎患严重。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厦门便出现虎患。久而久之,华南虎出没市区叼猪羊,还猎食小孩、袭击村民成了大害。据明代何乔远所著的《闽书》记载,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同安县有虎患”。

在明清两代,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华南虎栖息地的侵蚀,华南地区食人虎对人类的袭击急剧增加。这期间发生了大约500起袭击事件,平均频率接近每年一次。根据历史记载,所有这些袭击导致的死亡人数从数人到1000多人不等。

1881年7月3日,上海《申报》报道“厦门近来颇多患”。1882年1月18日该报又以“厦门虎患”为题追踪报道,同年7月至1889年4月,还载有关于华南虎现身厦门周边地带的多条新闻。

1894年4月2日《申报》载:“现在厦门狮山、白鹿洞、虎溪岩各山麓,时有山君出入,竟于初十日傍晚拦入街市,在(靖)山头地方将某姓之猪母一头衔去,至白鹿洞山下花园墙外,饱食头、蹄并腹中五脏等物,仅余中段半截及后腿一段而已。细察虎之脚迹,乃在狮山后东边山麓一带,并有狮山乡民亲见山君往来……”这次虎患,延续了好几个月。

1916年4月15日黄昏,一只华南虎从南太武(今漳州境内)隔海泅游,并起伏于离鼓浪屿港仔后不远的海面上;次日一早,该虎便被当时鼓浪屿工部局的巡捕击毙在日光岩脚下,中华路附近的一条巷(后称“虎巷”)内。

而在近现代厦门出现过许多次虎患,抗战期间虎患尤其严重。据资料显示:日军占领厦门期间的1944年,在厦门岛相继有两只华南虎被打死。这两只华南虎均被装上卡车游街示众。历史记录,这两只华南虎是在当时文灶附近被打死的。

1952-1963年这十年间,湖南人与被称作“四脚土匪”的饿虎们,展开了一场匪夷所思的战斗。从1952年开始,湖南全境爆发饿虎之灾,甚至当时的长沙城都受到虎群威胁。十年中,有近两千湖南人惨落虎口,家畜损失更是以万计。整个1952年,湖南全境虎患闹得最疯狂的地方,耒阳县有120多人被华南虎咬死,伤家畜以千计,其中更发生一天之内华南虎连吃32人的事件。

猎杀

在中国,猎虎杀虎的传统很悠久,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原因也很简单,人类要生存下去,必然就要跟各种猛兽产生冲突。比如周代就有周王率众狩猎,捕获“虎二十有二”的记载。后来弓箭的使用也提高了人们猎虎的技艺,西汉名将李广就曾远距离射杀猛虎。这反映出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一直到一千多年前,虎还在与人类争夺领地,冲突频繁,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此外,人类猎虎还有一个利益驱动的原因,那就是华南虎的药用价值。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对虎骨的疗效大加赞扬,认为它能治疗肝虚寒劳损、关节疼痛、筋挛缩等各种病症,由此驱动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不惜为此而冒险杀虎。

到了清代乾隆之后,各地虎患日渐减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趋于稳定。但华南虎却因为人类过度的捕杀以及生存环境被侵占,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反倒是华南虎的亲戚如东北虎、孟加拉虎等,还在边远地域生存着。

到了21世纪,在中国基本上只能在少数动物园中能看到华南虎,野生华南虎就更难发现了。人们在先秦古籍、唐宋传奇、明清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看到的“虎”,几乎都已变成了历史的陈迹。

极危

在19世纪,华南虎栖息在中国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大片领土上,包括最南端的香港,但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使它们的栖息地缩减到原来的一小部分。已知的最后一批华南虎经常出没于中国中南部一片非常狭窄的地区。这种分布与其他华南虎亚种高度隔离,因此它们没有杂交的机会。

华南虎被列为极度濒危(可能在野外灭绝)。根据证据的平衡,该分类亚种似乎已在野外灭绝,但仍有一些个体仍然存在的可能性很小。虽然广泛的调查未能产生可验证的华南虎证据,但调查并未详尽覆盖整个历史范围(IUCN2001)(最初覆盖16个县,尽管在12个县被认为已完全灭绝:Wozencraft等人,2008年)。尽管由于猎物密度低、栖息地广泛退化和破碎化以及其他人类压力,人们认为继续生存不太可能,但偶尔仍有未经证实的野生华南虎报告。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没有任何官方或生物学家见过野生华南虎,当时最后的验证记录是一只被圈养的动物(Tilson et al.1997年)。

形态特征

华南虎属于中等体型的虎,小于同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但是大于苏门答腊虎,雄虎体长约2.5米,体重约150千克,雌虎体长约2.3米,体重约110千克。尾长80-100厘米。华南虎的头骨要明显的小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雄虎头骨的平均长度仅为318毫米。从形态学上看华南虎和其他虎亚种的区别最大,更接近华南虎的直系祖先——中华古猫,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虎种。

华南虎较其他虎种原始,头骨长度与头骨宽度的比值较大,体型修长,腹部较细。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华南虎的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

华南虎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它庞大的体型和令人难忘的皮毛颜色。这种颜色混合了大部分身体周围的橙红色,几乎是黄色(颜色通常比其他华南虎亚种更鲜艳)和腿部、胸部和面部部分周围的白色。标志性的黑色条纹沿着身体又长又窄,让华南虎在茂密的树叶中移动时保持伪装。所有这些都与黄色的眼睛和粉红色的鼻子相结合。

华南虎最不寻常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后脑勺上有“假眼”。目的尚不完全清楚,但假眼可能会阻止潜在的捕食者从后面袭击,或者帮助幼虎跟随自己的母亲。

栖息环境

华南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可以在几个不同的栖息地繁衍生息,但更喜欢森林和林地。个体可以在洞穴、空心树或茂密的植被中维持多个巢穴,但有些华南虎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地活动,没有永久的家。华南虎的领地,以及它为寻找食物而行进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猎物的数量。

生活习性

行为

华南虎不喜聚群,多单独生活,只在繁殖期雌雄虎配偶聚集在一起繁殖和抚养幼虎。当一只华南虎遇到另一只华南虎时,它会发出一系列声音来表示它的情绪状态,包括恐惧、焦虑、支配和服从。华南虎还会通过尿液留下气味标记来寻找配偶或标记领地。领地意识很强,有时会针对外部入侵者积极地监管自己的领地。多在夜间活动,嗅觉发达,行动敏捷,善于游泳,但不善于爬树。与其他的虎的亚种相似。

华南虎几乎只喜欢在地面上捕食,虽不喜欢长途泅水,但它确实具有游过大片水域的非凡能力。这种游泳能力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可以在河流和湖泊中追逐数千米的猎物。它们能游过较狭窄的海峡,所以还出现在像厦门等地的岛屿上。它们还在水中沐浴,以保持凉爽免受夏日烈日的伤害。

据报道,每只雄性华南虎的活动范围在267-294平方千米之间,华南虎需要50-65平方千米的狩猎区域,在四处觅食时,华南虎会小心翼翼地穿过树叶,用一个快速的动作攻击它的猎物,将它的牙齿和爪子咬进脖子或头骨的后部。如果这样做有效,那么它几乎会立即杀死动物。然后将死去的尸体拖到掩体中并在几天内进食。华南虎吃掉了大部分但不是整个尸体。它的舌头上有巨大的突起,被称为乳突,可以去除骨头上的肉。

食性

华南虎是专性食肉动物,它们需要等量的食物和领地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华南虎会从尽可能近的距离从侧面或背后接近猎物,并抓住猎物的喉咙将其杀死。然后将尸体拖到掩体中,有时会超过数百米,将其吃掉。华南虎狩猎方法的性质和猎物的可用性导致了“盛宴或饥荒”的喂养方式:它们通常一次吃掉18-40千克的肉。它们尽可能多地享用食物,因为可能在随后的几天或几周内找到下一顿饭。

华南虎喜欢捕猎大型有蹄类动物,包括羚羊、毛鹿和水鹿,经常捕杀野猪,偶尔也会猎杀麂和灰叶猴。只有当较大的猎物耗尽或难以找到时,华南虎才会开始追捕较小的猎物,如鸟类、鱼类、青蛙和啮齿动物,这些在其饮食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家畜在人类侵占的地区成为猎物。华南虎很少会猎杀人类,但一旦尝到了这种滋味,它可能会终生继续猎杀人类。人类可能会为受伤或年老而无法捕捉正常猎物的华南虎做一顿诱人的大餐。

分布范围

该亚种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以及陕西、陇东、豫西和晋南的个别地区、湖北、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原始分布区大致为(东西超过2000公里,南北超过1500公里):

 东东经1190-1200(浙闽边界);

 西东经1000左右(青川边界);

 南北纬210~350(秦岭至黄河一线)。

疑似灭绝:中国(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南)。

繁殖方式

华南虎没有特定的繁殖季节。这使得它全年都可以自由繁殖,但主要在冬季和春季。繁殖期在11月底至翌年的4月上半旬最为常见。发情时,雌性通常会通过气味标记或发声向雄性发出信号。这有时会诱使雄性相互竞争以获得可繁殖的雌性。孕期约为103天。平均每胎可产2-3头幼虎。一般情况下,体质弱的华南虎每次仅产1-3仔,体质好一些的每胎有可能会有2-4仔。产仔最高纪录是一胎5仔。幼虎初生时盲视,体重在780-1,600克之间。哺乳期8周左右。

一对华南虎交配后,雄性再次恢复其正常活动,而雌性则在分娩前大约100天独自带着幼虎。雌虎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幼虎并喂养它们,在幼虎6个月大时教它们狩猎和生存的技能,直到幼虎在18-24个月大时与雌虎分离。之后小虎就可以自由地四处游荡,开始独立的新生活。有些幼虎可能会和妈妈待得更久。雄性在5岁时性成熟,雌性在4岁时性成熟。

雌虎每3-4年才生育一次,这大大减缓了物种数量的增长。典型的华南虎在野外寿命大约10年。然而,已知该物种的一些个体可以活20多年,尤其是在圈养环境中。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3.1——极危(CR)。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华南虎自1996年以来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自确认华南虎目击事件发生在1990年代以来,它们可能已在野外灭绝。一些关于野生华南虎仍然存在的报道被认为是欺诈性的或未经证实的。然而,即使在野外存在一些个体,它们也不太可能自己卷土重来,因为数量太少了。

在20世纪50年代,华南虎数量估计超过4,000只。大规模的华南虎根除运动加上广泛的栖息地丧失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大大减少了华南虎的数量,并在1970年代受到特别保护。然而,到1982年,估计只剩下150-200只(Lu和Sheng 1986年)。十年后,在福建、湖南和广东省山区的11个保护区发现了华南虎足迹和抓痕,但这些数据不足以估计种群数量(Anonymous 1991年,Koehler1991年,Gui和Meng1993年,Tilson等人1997年)。然而,十年后,对五个省(包括浙江省和江西省)的八个保护区进行的横断面和相机陷阱调查未能找到任何可证实华南虎持续存在的证据(Tilson等人,2004年)。华南虎的猎物密度也很低,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程度很高。然而,其他调查表明,在湖北七子梅山自然保护区(Liu等人,2002年)和江西宜黄县(Liu和Peng 2005年),尽管Huang等人在2001年的调查中没有发现任何华南虎存在的证据。

这并不意味着该亚种已经完全灭绝。截至2007年,仍有大约70只个体被圈养在动物园或繁殖基地,其中大部分居住在中国。所有这些标本都是圈养而非野生种群的后代。华南虎仅占世界上仅存的3500多只的一小部分。

濒危因素

华南虎濒临灭绝有几个原因。首先,数量因伐木和农业开垦造成的栖息地丧失而受到干扰。因为华南虎需要广阔的领土范围,它们对领地的分裂特别敏感。其次,传统食物来源的减少极大限制了野生华南虎的数量。第三个主要问题是蓄意狩猎。由于屡次袭击牲畜和人,华南虎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政府除害虫运动的目标。结合非法狩猎和华南虎器官交易(包括皮毛),这使该物种的灭绝非常迅速,以至于数量从1950年代的4,000只减少到20世纪后期的区区30只。中国政府在1970年代将其列为受保护物种,但华南虎的存世量已经太少,无法阻止其不可避免的衰退。

复育研究

复育的研究对像,是华南虎仅存于1958年至1970年间捕获的6只成功繁殖的老虎的小型创始种群(Traylor-Holzer等人,第37章)。在1970年代,三个野生的华南虎及其后代在上海动物园繁育,后来也在广州动物园繁育,而第二个创始华南虎系在贵阳动物园和后来的重庆动物园繁育。到1984年,种群数量增长到约50只。到1994年,基因多样性开始下降,近亲繁殖水平开始上升。

最早解决华南虎岌岌可危状况的尝试发生在1984年,当时中国成立了华南虎保护协调小组来管理圈养种群。当时圈养的华南虎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雄性性别比例不均、老虎配对不当以及近亲繁殖程度高。该小组建议建立一个“育种设施中心”,但没有可用的国际资金,因此该设施没有建成。其他人认识到需要野生动物立法、实地调查和老虎保护区,但在组织和管理圈养华南虎种群方面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1986年世界老虎保护战略国际研讨会召开后,国际保护界开始支持对中国圈养老虎种群的研究和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建议优先考虑基于支持野生种群恢复的长期保护目标的圈养管理计划。这促使中国动物园协会(CAZG)邀请IUCN保护繁育专家组(CBSG)协助制定华南虎圈养管理计划。

1994年,CAZG华南虎计划启动。一个国际团队对饲养华南虎的四个主要中国动物园进行了评估:广州、重庆、上海和苏州。当时,圈养华南虎的状况尚不明朗。国际老虎血统簿列出了36只现存的华南虎,全部在中国动物园。数据的完整性值得怀疑,因为自1985年以来没有出生记录,也几乎没有其他信息。中国没有正式的血统登记员,向国际虎血统登记簿提交的报告不规律且不完整,因此无法对种群进行分析。自1970年以来,没有新的野生虎被俘。

在第一次访问期间,该团队通过与动物园工作人员会面和亲自检查动物记录来验证每只老虎的起源和血统。这些访问促成了修订版中国华南虎血统簿的制定。在核实老虎身份后,国际老虎血统簿中的华南虎数量增加了两倍,从76只增加到264只。这些数据首次允许对圈养华南虎进行全面分析。

一年后,中国动物园协会和明尼苏达动物园对这些老虎进行了医疗和繁殖评估,审查了每个动物园的日常和长期老虎健康计划及其设施质量,并为动物园工作人员提供了基本兽医和饲养程序方面的广泛培训。在医学评估期间,对11只成年雄性华南虎进行了电射精,并对它们的精液进行了分析。精液质量范围很广,包括无精子、精子很少或无活动精子的华南虎。与其他老虎亚种相比,只有四只雄性的精子浓度在平均值范围内。作为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上海动物园启动了华南虎基因组资源库。

根据数量统计和遗传分析,中国动物园协会设定了具体的5年和10年目标,以保留圈养种群中90%的当前遗传多样性(它们已经失去了22%的基因多样性)。初步起草了华南虎总体规划,其中概述了有关华南虎识别和记录保存、医疗和管理程序、繁殖评估、基因组库和培训需求的建议。该总体规划建议通过机构合作和改造现有设施,而不是开发中央繁育设施,对华南虎进行有效的圈养管理。仅存的几只圈养老虎的作用被认为是恢复野生种群的唯一剩余来源。

自1995年以来,中国动物园协会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审查种群的数量统计和遗传状况,推荐来年的合作育种计划,并报告在管理和遗传学方面的持续研究工作(Traylor-Holzer等)。在所有老虎分布国中,只有中国实施了可靠的圈养老虎管理计划,并年复一年地不断改进。

2002年,在中国国家林业局(SFA)的支持下,拯救华南虎发起了一项计划,最终将圈养出生的华南虎重新引入中国南部的大型围栏。中国国家林业局已将此“野化”计划视为最终使华南虎回归野外的第一个实际步骤。“野化”策略的目标是教华南虎捕捉野生猎物。为此,四只来自中国的幼虎被空运到南非的一个大型圈地。一只名叫“希望”的华南虎死了,另一只华南虎在2006年抵达。2007年第一对华南虎出生了一只幼崽。这种易位在保护界受到广泛批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猫科动物专家组对这种做法表示担忧,但表示愿意帮助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保护战略。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百兽之王”的长期关注,并且有多项政府资助和基于非政府组织的计划将圈养老虎放归野外。尽管如此,民族自豪感使官员们难以接受通过与来自中国境外东南亚的“冒名顶替者”进行繁殖来增强严重濒危的圈养“华南虎”基因库的想法。由于可能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保持华南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一些独特特征,人们应该记住,保护工作是进化过程的一部分,它们反映了人类的愿望;老虎保护不能简单地保护一些人类没有参与的想象中的原始自然。

人工圈养

截止2010年9月,全国16家动物园饲养华南虎。包括:洛阳王城公园上海动物园苏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成都动物园重庆动物园福州动物园南昌动物园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上海野生动物园深圳野生动物园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长沙生态动物园等。截至2010年10月,全世界人工饲养华南虎数量共有110只左右。

上海动物园于2010年9月建立了华南虎幼儿园、托儿所,用于训练华南虎幼崽,为全国首创。

2017年6月22日,广州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华南虎。

截至2018年,拥有华南虎数量最多的动物园是洛阳王城公园,共有38只,其次上海动物园,共有25只。

截止2022年1月,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动物园共有65只华南虎,华南虎存有量居全国第一。

主要的华南虎保护繁育基地有:中国华南虎苏州培育基地、粤北华南虎驯养繁殖研究中心、福建龙岩梅花山华南虎繁育基地。

保护措施

建立谱系:中国动物园协会(CAZG)建立的华南虎谱系记载了中国307只华南虎在46年中的详细饲养繁殖情况(共生122胎287只幼崽),现存圈养华南虎分散在全国22家单位,有57只个体,是一个衰退的种群。通过SPARKS和GENES软件分析发现从1977年始,圈养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便逐渐下降而近交系数却不断增加。

基金会:“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是生长于北京的全莉女士从2000年起相继在英国、美国和香港创立的慈善基金会,旨在拯救中国虎。它是中国境外,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一个以拯救濒危的中国虎为宗旨的慈善机构。2000年10月,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伦敦成立了。中国国家林业局的代表和野生动物保护界知名人士参加了成立大会。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积极在多个项目上筹集资金,以支持正在进行的中国虎和栖息地的项目。拯救中国虎的顾问包括:华盛顿州政府野生动物生物学家科勒(Gary Koehler)博士、中国《人与自然》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形象大使是成龙。代言人有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姜文,国际影星杨紫琼,Duran Duran流行乐队的罗丝(Nick Rhodes),美国中国会的老板、上海滩时装创始人邓永镪,钢琴家郎朗,电视人蒋怡,指挥家艾什巴赫,以及来思特虎橄榄球队的穆迪(Lewis Moody)。

重新引进:为了改变华南虎即将灭绝的命运,拯救中国虎采取了前所没有的拯救措施:将华南虎放出牢笼,进行有效的繁育,使濒临灭绝的华南虎种群数量,野化以恢复野性,最后重新引进中国的野外。在中国本土面积较大而又安全的栖息地上逐渐增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拯救中国虎重引入项目设了两个主要分项目:第一是中国虎野化工程,第二是在中国的中国虎试点保留地项目。

2002年11月,常设于英美的野保组织“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林业局属下的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和拯救中国虎国际联合会南非项目中心(该中心是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为运作计划的实施而设立的执行机构)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中国虎的繁育、野化和重引入中国野生栖息地。

中国政府第一次签署类似的合作协议:借鉴学习南非野保科学家们带来的技术和经验。南非野保界成功的使南非几个濒临灭绝边缘的物种种群扩大到可以繁衍下去的数量并放归到其原来的领地,实现了生物群系的完整性。南非科学界也对这个合作伙伴感到振奋,因为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南非的合作关系。

野外驯化:在南非进行野化的华南虎有15只。截止2013年8月,共有三代。福建龙岩梅花山华南虎繁育基地于2001年4月20日首次成功繁殖,到2009年7月份,共繁殖成功21只虎,使该地的华南虎种群扩大到27只的规模。

相关文化

广场

邮票

纪念币

相关词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