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18:08
2017年4月27日,东南大学多学院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有关神经教育学的学术研讨会,该会议宣布,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即日成立。
2017年4月27日,东南大学多学院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有关神经教育学的学术研讨会,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该会议宣布,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即日成立。
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表示,神经教育学代表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国家教育政策的探讨方向,改变现存教学模式和教师培养模式,改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从而对中国教育乃至人类进步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2017年4月27日,当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几个字在江苏省会议中心的会场屏幕上出现时,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他们时而鼓掌,时而建言,设想着神经教育学未来的蓝图。没有人再提出:神经科学与教育两不相干。
这和韦钰及一批学者十几年来的呼吁倡导有关。1996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ECS)在丹佛召开了一次教育界和神经科学界的对话,讨论是否可能沟通这两个领域,神经科学与教育由此第一次被公开联系起来。
随后的几年,国外关于脑科学和教育之间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彼时的国内,还是一片空白。1997年左右,韦钰和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神经教育这个领域。“那时候去听一些研讨会,完全听不懂。”但研究教育多年,韦钰本能地觉得,这个学科很有发展前景。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自那时起,心理学,这一起源于哲学的学科变成科学。威廉·詹姆斯基于其心理学研究而对教育下的定论也因此被打了个问号。
韦钰说,这一背景下,越来越有人相信教育是一门科学,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也逐渐进入该领域。这也是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能够成立的大背景,将近二十年的耕耘,韦钰及一批学者所提倡的神经教育学终于有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层次学术平台。韦钰对神经教育学的认识是,它是一门基于实证性科学研究的教育学,是涉及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学习科学等学科的跨学科、转换学科领域。
1999年与2002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教育研究和创新中心(CERI)分别启动了两期脑科学和教育之间的交叉研究计划,建立了国际合作研究网络,鼓励神经科学家研究教育中的实际问题。2002年,哈佛大学的教育研究院开了一门名为“认知发展、教育和脑”的新课程,并于2003年成立了“国际心智、脑和教育学会”(IMBES)。
在英国,Bristol大学的Paul Howard-Jones及其团队从2005年开始,建立了神经科学和教育界之间的联系,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形成了一种合作机制,得到了很多研究结果。
而中国,在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成立前,也仅仅于2002年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2005年12月,在该中心基础上,筹建了“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12月,“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初步建成人的智能发展评测平台。
韦钰表示,下一步东南大学就将自2017年开始建立统一有关人智能发展和智能医学技术的研究平台,其中包括构建一个从基因、神经递质、生理、心理到行为的多层次人脑关键智能的评测平台,建立“基因-脑功能-生理/生化-行为”大数据库。
“目前东南大学在研制相关技术工具和系统,如基于脑影像的评测、执行功能评测与训练、社会情绪能力评测与训练等。”韦钰在会议现场表示。
韦钰以社会情绪能力评测与训练举例,0到3岁是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和一些与先天基因有关的精神疾病治疗的有效期,也是容易造成一生心智缺陷的敏感期,如自闭症。这阶段如能通过相关评测系统及时监测到他/她的情绪变化,那么就能及时干预治疗。
再如执行功能评测,运用技术产生虚拟现实环境,当被测者按照其中的设计内容进行某种操作时,系统对响应行为和便携式EEG(脑电图描记器)信号检测和判读,可以进行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评测。在医生的配合下,还可以对执行功能方面有弱点的儿童(如有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进行行为训练,来改善他们的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