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6 02:18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是2004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江伟。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证据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司法实践运用中的经验与教训,在对证据法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内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证据法律制度,以比较法的视野,结合中国证据法律文化传统与现实,
确定了一些新的证据理念与基本原则提出了我国证据立法的模式和内容选择。可以说,它是我国证据法教学和研究的一次检阅,不仅奠定了我国证据法学科的理论体系,而且也为立法机关将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范式。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以《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为中心,逐条进行理论阐述。全书共分五部分,从不同视角,分别对证据法之证据方法法则、证据能力法则、证明负担分配法则、司法认知法则、推定法则、自认法则、证明妨碍法则、表见证明法则以及证据评价法则、证明度法则等重要法则进行回放。其中,既有证据法理论分析,也有证据法学科体系构建,更有证据法范式叙述和理由述说。
江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兼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部分 中国证据法草案(第四稿)
第一章 通则
第二章 证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
第三节 证人证言
第四节 专家意见
第五节 调查勘验检查笔录
第六节 物证
第七节 书证
第八节 视听资料与电子证据
第三章 证明负担分配及承受
第一节 证明负担分配
第二节 司法认知
第三节 推定
第四节 自认
第五节 证明妨碍
第六节 表见证明
第四章 证明标准与证据判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项
第二部分 证据法基本原理及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立法理由书
第一章 通则
第二章 证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
第三节 证人证言
第四节 专家意见
第五节 调查勘验检查笔录
第六节 物证
第七节 书证
第八节 视听资料与电子证据
第三章 证明负担分配及承受
第一节 证明负担分配
第二节 司法认知
第三节 推定
第四节 自认
第五节 证明妨碍
第六节 表见证明
第四章 证明标准与证据判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项
第三部分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课题组部分研讨会实录
第一编 一般规定
第一章 任务、基本原则和其他规定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二编 证据能力与证据方法
第二章 证据能力法则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一节 通则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证据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三节 行为证人陈述证据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四节 专家证人意见陈述证据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五节 职务证据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六节 文书证据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七节 视听资料证据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章第八节 物证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三编 证明
第四章第一节 证明负担分配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四章第二节 表见证明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四章第三节 证明妨碍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四章第四节 司法认知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四章第五节 自认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四章第六节 推定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五章 证据判断与证明标准
一、宏观方面的意见
二、具体条文的意见
第四编 附则
第四部分 中国证据法草案(第五稿)
第一章 通则
第二章 证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证人证言
第三节 专家意见
第四节 调查勘验检查笔录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
第六节 物证
第七节 书证
第八节 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
第三章 证明负担分配及承受
第一节 证明负担分配
第二节 司法认知
第三节 推定
第四节 自认
第五节 证明妨碍
第四章 证据评价与证明标准
……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项
第五部分 关于中国证据法草案(第五稿)中的若干问题解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