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7 20:34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党和政府决定组织中央民族访问团,深入各民族地区,传达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慰问。从1950年7月到1952年底,中央政府陆续派出了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内蒙古4个访问团。访问团历时数月,行程数万里,足迹几乎遍及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征求他们对民族工作的意见,并带给他们所急需的药品、医疗手术及大量生活用品。这次活动对于扩大党在少数民族的群众基础和政策影响,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党和政府决定组织中央民族访问团,深入各民族地区,传达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慰问。从1950年7月到1952年底,中央政府陆续派出了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内蒙古4个访问团。访问团累计行程达8万多公里,为增进民族间的了解、疏通民族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首创,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奠定了基石。
我国的西南边疆,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1950年6月,中央决定首先派出西南访问团,由刘格平担任团长,费孝通、夏康农为副团长的访问团共120余人,分别深入康、滇、黔民族地区进行访问。中央民族访问团的主要任务和活动是: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或各界代表进行个别访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召开各种座谈会、各民族代表会或民族联谊会;召开群众大会,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对各兄弟民族的深切关怀,宣传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民族干部短期培训班,协助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区或自治县。访问团出发前,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西南访问团全体同志,与大家合影留念,并亲笔题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条幅,作为礼物送给各兄弟民族。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都纷纷题词。
1950年7月2日,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刘格平团长的率领下,离京前往西康、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日报》当天发表题为《送西南访问团》的社论。为便于访问,西南访问团组成三个分团:一分团去西康,刘格平兼任团长;二分团去贵州,费孝通兼任团长;三分团去云南,夏康农兼任团长。
访问团经武汉到重庆后,全体团员先后听取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副主席邓小平等云南省、西康省、贵州省主要负责同志有关执行民族政策和西南情况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刘伯承以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的亲身经验,叮嘱勉励访问团要稳步慎重地做好工作。
西南访问团各分团深入西康、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历时7个月,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之间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了祖国大家庭的团结。
2005年,原云南省委副书记刘树生同志追忆起当年跟随中央民族访问团到石林访问的情景时仍激动不已。1950年的7月8日,中央民族访问团二分团来到当时的路南县访问,当年年仅24岁的刘树生随访问团一起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社会调查,石林淳朴热情的少数民族,弹起热烈的大三弦欢迎访问团时的盛况和当年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与彝族群众促膝畅谈时的情景一直铭刻在记忆里。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史料记载里,记录着1951年4月,中央访问团云南分团在副分团长王连芳带领下千里迢迢到达西双版纳,带来了党中央、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对各兄弟民族的关怀,带来了各族干部群众需要的物品,受到边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为了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对全国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切关怀,宣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1950年7月上旬,在中央西南访问团出发时,就已开始筹组“西北访问团”。西北访问团团长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担任,萨空了、朋斯克、马玉槐为副团长,全团共120人。出发前,访问团全体成员召开会议,陈毅代表党中央讲了话。
8月29日,西北访问团一行在沈钧儒团长的率领下,离京前往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区访问。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送西北访问团》的社论。访问团抵达西安时,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的亲切接见和宴请。9月11日,中央西北民族访问团一行26人,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汪锋陪同下抵达迪化,当地各族群众两万余人隆重欢迎中央西北访问团。新疆党政负责人王震、包尔汉、高锦纯等到机场迎接。在新疆各地,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新装,载歌载舞,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群众则以赛马、刁羊等民族仪式欢迎访问团,其场面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任何的民族节日。在新疆期间,访问团还对22兵团进行了访问。
西北访问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在甘肃夏河县,藏族群众为欢迎访问团,从数十里乃至上百里外赶来,二、三千人马冒雨在野地露营等了五、六天,他们以热烈的驰马射击的表演迎接访问团的到来。
在青海,为迎接访问团,西宁全市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国旗,在访问团汽车经过的街道两旁屋顶上,站满了欢迎的群众。在塔尔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领着千余僧众到5里地外来迎接,以接迎活佛式的最隆重的宗教仪式迎接访问团的到来。
在宁夏,银川市欢迎队伍长达数里。在阿拉善旗定远营,一个只有7000人口的小地方,也有千人以上的欢迎人群。
中央访问团采取个别访问、举行各种座谈会和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个别访问了300余人;举行了66次座谈会,出席各族各界代表4080人;召开了45次群众大会,到会群众共约28万人。京剧队共演出了27次,观众15万余人;电影放映队共放映了105次,观众25万余人。在全西北约为2300万人口中,平均每8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与访问团见过面。西北访问团的访问,在西北人民中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依照中央批准的向少数民族赠礼的计划,访问团向少数民族同胞分送了各种礼品,包括毛主席亲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药品、书籍、绸缎、布匹、茶、糖等物。同时也收到了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向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和访问团敬献的礼品,包括锦旗、土特产等。
中央西北访问团自8月29日离京,至12月1日全体返回北京,历时3个月,在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行程3万里。访问了藏、回、蒙、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汉等17个兄弟民族和各地的人民解放军,转达了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各民族人民的关怀。
中央派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壮举,也是建国初期民族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
1951年6月,中央决定派出“中南访问团”,由政务院文教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及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抽调干部组成了以卫生部长李德全为团长,费孝通、曹孟君、马杰、熊寿琪为副团长的中央中南民族访问团。
1951年6月20日,中南访问团一行70余人离京出发访问广西、广东、湖南等民族地区。团长李德全因公缓行(后赴广东兼任广东分团团长),由副团长费孝通代理团长。中南访问团出发后分成三个分团,广西为第一分团、广东为第二分团、湖南为第三分团,费孝通兼任广西分团团长。
7月3日,中央访问团第一分团一行56人,在团长费孝通率领下到达南宁。在南宁期间,访问团扩大组织,吸收地方人员参加,成员增加到160多人。其中包括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少数民族问题专家、医生和文艺工作者,分别设立了文工队、医疗队、电影放映队。同时,组织团员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召开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听取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7月13日,广西分团从南宁出发,14日下午到达桂林市,17日到达义宁(今属临桂)宛田,18日到达龙胜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官衙,19日到达龙胜县城,一路受到各兄弟民族的热烈欢迎。在龙胜南区,8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盛装艳服,高奏唢呐,鸣放铁炮(礼炮),用最隆重的仪式在五里之外迎接访问团;义宁、龙胜各地的僮(壮)、瑶、苗、侗等族同胞,都把自己的民族服装穿着起来,迎接访问团,访问团在龙胜历时近3个月。在访问团的宣传教育和帮助下,各族群众要求成立民族自治的热情高涨。1951年8月16日,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第一届各族人民代表会议隆重召开,随后,广西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龙胜各族自治县。
8月20日,广西分团到达大瑶山。在金秀,来自大瑶山195名各族代表在中央访问团主持下,在《大瑶山团结公约》石碑前永缔各民族之团结。他们把条文刻在石碑上,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防城,访问团深入瑶族和京族聚居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热情。在此基础上,1952年10月和12月,在上述地区分别成立了区级的瑶族联合自治区和三个京族自治区。
中央中南访问团历时3个多月,对广西、广东、湖南3省8市48县约80万少数民族进行了访问。
继中央派出西南、西北、中南3个访问团后,1952年7月,中央决定派出“东北内蒙古访问团”。1952年7月9日,“东北内蒙古访问团”在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彭泽民团长,萨空了、朋斯克为副团长的率领下,离京前往内蒙古、绥远和东北等少数民族地区访问。访问团历时两个多月,足迹遍及了蒙古、朝鲜、回、满、锡伯、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地区,举行了50场慰问大会,向60多万各族人民传达了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各少数民族的关怀和慰问。
1952年7月15日下午3时,彭泽民率中央访问团一行抵达沈阳。受到当地领导、各少数民族团体及其代表3000多人热烈欢迎。团长彭泽民致词说:东北各兄弟民族对于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对祖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都有很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东北各民族人民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毛主席领导下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访问团在沈阳访问数日后,又前往东北各地对朝鲜、蒙古、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进行访问。
从1952年7月至9月,中央访问团带着毛主席送给各少数民族的珍贵礼物,到内蒙古各地进行访问。访问团在内蒙古、绥远和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旗(县)访问了70多天,跋涉7700公里,几乎走遍了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足迹遍布苏木(乡)、嘎查(村),访问了30余万人,将中央政府和毛主席的关怀送到了千家万户。每到一地,访问团都与各族人民代表举行座谈会,向群众赠送锦旗、毛主席像、中央领导人题词、纪念章、画报、书籍、幻灯片、药品、医疗器材等等。随团的电影放映队、幻灯放映队、医疗队还为少数民族群众免费服务。据统计,访问团共为内蒙古自治区4855名少数民族群众治病,放映电影40场,观众超过30万人;为绥远省2694名少数民族群众治病,放映电影17场,观众近8万人。
9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绥远省人民政府在归绥市联合举行欢送中央访问团群众大会。当访问团团长彭泽民和副团长及全体团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兼绥远省政府主席乌兰夫等地方领导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受到在场 5万多各族群众最为热烈的欢迎。
乌兰夫在致词中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委派中央访问团送来的巨大关怀,号召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各族各界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彭泽民团长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访问团的收获,真切体会到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会上,彭泽民团长把毛主席亲笔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赠给内蒙古各族人民,还把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毛主席像、纪念章以及34箱医疗器材和药品交给群众代表。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蒙古、回、维吾尔、满族青年,将哈达、民族帽子、服装、茶具等礼物献给中央访问团成员。最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代表各族人民将一顶蒙古包交给中央访问团,请访问团转交给毛主席,表达各族人民的敬爱之情,会场上顿时掌声雷动。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央4路民族访问团走访民族地区,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在我国建国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访问团及时转达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切关怀,有效地疏通了民族关系,使党对全国的民族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新中国民族工作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