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1 20:23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隶属中央美术学院,专门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民间美术类遗产的普查、研究、鉴定、评价、保护与规划、教育传承普及,专业管理人才师资及培训、民间艺术开发的开放型信息实践平台和专业研究机构。2002年5月,研究中心经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乔晓光任首任主任,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有二十多年学科发展历史(1980年)的“民间美术研究室”。
研究中心的在编研究人员有三人,以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师资队伍组成。研究中心专业研究涉及民族民间美术、民居建筑、民间传统手工艺等。1980年以来,已完成的与民间文化艺术相关主要成果有,1987年在原“年画连环画”基础上创建“民间美术系”,创造国内高校第一个以中国民族民间美术研究为教育教学基础和发展方向的新专业。系创建人杨先让主任1986年至1989年组织并率领民间美术系师生为主体的“黄河沿途民间艺术考察队,多次深入黄河流域九省区行程万里考察民族民间艺术,完成考察报告《黄河十四走》及专题录相片《大河行》,民间美术系的创建及黄河考察为中国高校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新学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对中国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本源艺术体系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开了先河,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民间美术系教授靳之林在20多年中国多民族及世界多地域人类民间文化与考古考察基础上完成中国本原文化研究系列专著《抓髻娃娃》、《生命之树》、《绵绵瓜瓞》,该学术成果奠定了民间美术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以民间艺术民俗学、考古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中对民间美术一系列重要民俗主题,作了开拓性的文化阐释,对国内民间美术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民间美术系主任杨先让、靳之林教授、冯真教授在国内民间美术相关重要社团组织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担任社团主要领导职务,并组织了多届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学术会议和全国展览,并参与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主编工作,对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化的普及、推广,以及社会化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创建发展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认知研究社会化发展状况同步,可以说在民间美术研究领域、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专业作为新学科的发展一直处于该领域学术的前沿,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农耕文明转型这个特殊时期,普及推广中国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