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借词

更新时间:2022-10-09 08:25

来自中文的英文词(大英文字典收录的历史悠久的英文词)有大约三十个,其中少于十个常用。大部分是18世纪之后来自汉语,通常非现代系统化的罗马化中文或拼音

基本资料

“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种类繁多的汉语借词

“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就正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tofu(豆腐)、Pekingduck(北京烤鸭)、chowmein(炒面)已进入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cheng-guan(城管)、dia(嗲)等词也在英语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冉启斌副教授介绍说。

实际上,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不断涌现。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如: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TeChing(《道德经》)、fengshui(风水)、Mandarin(官话)……这些词语已经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文体娱乐方面:“kongfu(功夫)、Tai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政治经济方面:“lianghui(两会)”一词,是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早带头使用,渐渐地,这个词逐渐成为了各大国际媒体的通用词汇;我国的货币单位jiao(角)和yuan(元)也已被收入英语词典,有趣的是,yuan这个词在英语中又经历了词义范围扩大的过程,现在,yuan还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

汉语词语的“英化”过程

其实,汉语词语进入英语词汇系统,或多或少地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英化”改造。改造方式有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例如,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词“nautēs”(航行者)组成英语单词taikonaut(太空人),主要用来指中国航天员,现已收录牛津词典中。而最先由海外华人创造的中式英语“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了英美国家里不少人打招呼的常用语。

同时,汉语词汇进入权威英语词典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所有词语被收录于词典之中时,都要考虑它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外来词加入词典的时候,通常要考虑多种因素。“形象化地说,就是要看母语为英语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这些词汇,‘外来语’的感觉是否在逐渐弱化。如果一个词被媒体广泛使用,而不仅仅是出现在某篇报道之中,我们肯定会考虑收录它。另外,将汉语词汇纳入英语词典时,还需要考虑这些词语的直观程度,像‘guanxi(关系)’、‘hukou(户口)’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看来就挺直观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汉语流行词汇有望被收录在英语词典之中。像maotai(茅台)、Pekingopera(京剧)……这些词语在母语为汉语的群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那么,它们“出口”后,在英语中也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汉语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姚双云教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借词庞杂;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必然推动各种语言间的词语借用;第三,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根到底,汉语词汇的大量“出口”,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关注度的提高。

中山大学周海中教授认为,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的汉语言学界对于来自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借词研究颇多,而对于汉语词汇的输出现象研究较少。近年来,国人中文母语意识的提升,席卷全球的“汉语热”,网络上来自中国的各种新闻热点,都在提醒着我们,应该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探讨汉语词汇输出这个文化现象了。

借词来源

官话借词

kung fu (1966年来自“功夫”)

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

kowtow (1804年来自“叩头”)

tofu (1880年来自“豆腐”)

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

gung ho或gung-ho (1939年来自“工合”或“共好”[1])

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

feng shui (1797年来自“风水”)

tai chi (1736年来自“太极”)

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

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

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

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

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

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

sampan (1620年来自“舢板”)

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

Tao (1736年来自“道”)

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 (1834年来自“大班”)

toumingdu(透明度) (来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语“透明度”)

typhoon (来自“台风”[1])

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

tung(油桐属) (1788年来自“桐”)

Ho-ho bird (1901年来自“凤凰”)

wampee(一种果) (1830年来自“黄皮”)

whangee(一种竹) (1790年来自“黄藜”)

qi bo (来自“情报”)

Confucianism(儒教) (来自“孔夫子”)

粤语借词

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

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

yum cha (大概15年前来自“饮茶”[2004])

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

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

chop-suey (1888年来自“杂碎”)

won ton (1948年来自“云吞”)

chow mein (1903年来自“炒面”)

lo mein (来自“捞面”)

paktong(一种钱币) (1775年来自“白铜”)

sycee(一种钱币) (1711年来自“丝”)

souchong(一种茶) (1760年来自“小种”)

厦门话借词

cumshaw(赏钱) (1839年来自“感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