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2 11:08
中易水,古称易水,海河支流大清河北支的南支南拒马河的支流。《水经注》称易水或武水。该水源头多而广,西南源于河北省易县西部山区,上源多条支流汇于安格庄水库(古称三会口),再由水库向东流,经燕下都(武阳城)故址南,在周任村出易县进入定兴县,在北河店与北易水,入南拒马河。中易水(干流)全长130公里。
古代文献中的“易水”,据《水经注》,仅中易水称易水,北易水《水经注》称(北濡水),而南易水,《水经注》称鲍水,现代地理称瀑河。北易水、中易水,属大清河水系北支中的南支(北支为北拒马河-白沟河)南拒马河水系。而南易水则属白洋淀水系,属大清河水系南支。所以易水当指中易水。之所以三条不同的河流都以易水冠名,可能与三条河流大部分流域在易县有关。
《水经注》中,除了易水,还称其武水,俗称罗村河、白涧河,来源无考。
中易水,水源头多而广,西南源于河北省易县别蜉岭(也作蚍蜉岭,古称横岭子,在五公山西北,五公山疑为马连寨)东麓,先后有召尔岭、黄沙口、龙门沟、老君堂、紫荆关诸水(西源最长一支蚍蜉岭称白沙河)汇入安格庄水库(古称三会口),再由水库向东流,经燕下都(武阳城)故址南,在周任村出易县进入定兴县,在北河与北易水、南拒马河会合,称南拒马河。中易水(干流)全长130公里。
中易水河流域面积965平方公里(不包括北易水),其中安格庄水库以上为476平方公里,水库以下至汇合口为489平方公里。在水库以下至河口河长57公里。河道弯曲系数1.44。河道安全泄量在100至150立方米/秒。
上游在易县境内,自川角向东南流至良岗镇转为向东流,横穿中部和东部,至周任村出境入定兴县、于北河店汇入南拒马河,易县境内河道长约51.5公里,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2条,上要有大兰河、许家河、鸭子沟河等4条。安格庄以上河床宽300米左右,为砂夹卵石组成,纵坡1/100~1/200,以下河床宽2~3公里,为中细砂组成,纵坡1/500~1/1000,流域面积约829平方公里,旱年冬存季无基流。
中易水在定兴县境内长24公里,经东水冶至柳林庄,转向东至周任村(也有称西落堡村)北流入定兴县境,沿东偏南方向到东引村南纳入北易水。至北河镇北河店铁路桥以西汇入南拒马河。
在定兴县境,河道弯曲系数1.44。横断面呈浅盘形,沙害严重,河深1~1.5米。河道纵坡约1/2000。河床为细砂或粉砂,深数米,枯水季节多千涸。泄水能力100~150立方米/秒。遇有较大洪水时,行洪水面宽度可达700~1000米,致使两岸漫淹严重。在境内除少量补给地下水外,由于河床浅,两岸排水不利,且淤沙严重,害多利少。
中易水,易县段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枯水季节水量很小,东水冶附近百年一遇(1939年)洪峰流量为3430立方米/秒。北易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96万立方米,枯水季节水量根小或干枯,县城百年一遇(1963年)洪峰流量为3090立方米/秒。
1980年代中,水质检测,北易水系(马头)PH值为8.55,氯化物为6毫克/升,总硬度(德国度)10.8,氰酚砷未未检出,铬(六价)为0.005毫克/升,除PH值大8.5偏大外,.其余均符合水质标准。北易水系(旺隆)PH值为7.82,氯化物为7.4毫克/升,总硬度10.2,氰酚砷汞铬(六价)未检出,完全符合饮用和灌溉水质标准。中易水(安格庄)PH值为8.4,氯化物6毫克/升,总硬度9.62,氰酚砷汞铬(六价)均未检出,完全符合水质标准。
水能资源,中易水,安格庄水库坝后,已建有水利发电站。易水灌渠水量2.7亿立方米,总干渠最大输水能力20立方米/秒,渠段总落差43米,有12处跌水,可分12级梯级开发,根据灌溉确定放水时间为112天。支流北易水,在上游宝要支流上已建旺隆、马头两座中型水库,可建两座小型水电站。
据易水灌区资料:‘中易水(西水冶)十年一遇流量为1258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流量为1605立方米/秒。
北易水,古称(北)濡水,发源丁云蒙山南麓,自太宁寺向东南流至龙泉庄转为向东北,至梁格庄又转为向东南,经易县县城南侧,于石赛出境,由长安城村西流入定兴县境,然后向东南方向沿东落堡乡西部边界至东引村南汇入中易水。易县境内河道长约39公里,在定兴县境内长17.2公里。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0条,主要有五里河、安河、黄蒿河、旺隆河、五道河l等7条。梁格庄以上河床宽100~200米,为河卵石组成,纵坡1/100~1/300,以下河床宽400~1200米,为砂夹卵石组成。流域面积约510平方公里,干早年冬春两季无基流。北易水,北易水属Ⅲ级,北易水河在易县城以下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789平方公里。河道弯曲系数1.27。河道平均宽度100米左右,河槽深1~3米不等,河道纵坡约1/2000,全为自然河道,安全泄量在200立方米/秒。
北易水,古称濡水,源于易县西北部云蒙山孟津岭南麓,经易县西陵向东至易县城南,至长安城村西入本县境,下经石柱村东北又入涞水,过永乐村西后再入县境,以下向东南至东引村南汇人中易水。在县境长17.2公里,河道弯曲系数1.27。平均宽度约100米左右,河深1一3米不等,河道纵坡约1/2000,系自然河道。枯水季节流量0~0.5立方米/秒。河槽泄洪能力在200立方米/秒左右。
白杨(羊)水,发源于龙潭顶,《水经注》称白杨岭“在石泉固上有白杨寺,是白杨山神也。寺侧林木交荫,丛柯隐泉,沙门释法澄建刹于其上,更为思玄之胜处也”。法澄亦名佛图澄。东晋十六国初,后赵皇帝石勒尊称为“大和尚”,他多次以佛教劝石氏行“德化、不杀、不为暴、不害无辜”,并大力宣传佛教,其所历州郡,共建寺893所,受业弟子前后达万人,著名弟子有被称为“恒山(大茂山)道团”首领的道安等。
主良河,古称濡水,发源于马头山(穷独山)东麓,白建新村向南流至主良转向东南,经北白马、匡山草坟庄出境入涞水县永阳,又转向南流,至东山北又入易县境,向东南流至北桥头又入涞水县,向东南于涞水县西官庄汇入北易水。易县境内两段河长约24公里。主良以下河床宽约100米,多卵石夹粗砂,以上河床宽约50米左右,多漂石。主良、北自马、匡山、坟庄至沫水永阳河段为潜流区,长约10公里,除洪水期外,一般季节无水。流域面积约124平方公里,为间歇性何流。北桥头村有一北南向的大断层,潜流至此变为助流,因而此地长年有水。
(表内河流长度为易县境内数据)
战国时期,燕国在武阳城(易县武阳台一带)疏河道通两水(即北易水和中易水),自北而南纵贯武阳城中,古称运粮河,以通舟揖转运之利。
1956年至1957年,在中易水下游龙湾头至周任村修筑一条拦河大坝,坝长12华里,高3米,宽5米,国家投资2万元,自筹资金1万元。同时在大坝两旁植树1万棵。1958年在中易水上游安格庄修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高49米,总库容2.80亿立方米。同年开挖紫荆关引水渠,将拒马河与中易水的分水岭挖开,引拒马河入安格庄水库进行水量调节。同年又在西水冶村的中易水河岸开挖“五一”大渠和跃进渠。1959年又将中易水与北易水的分水岭一孟津岭挖开,引中易水入北易水流域,进一步增加北易水的流量。1977年10月至1978年5月对中易水进行了大规模治理,由西水冶漫水坝至卜游的周任村(易县与定兴县的交界处)全长21公里。治理工程为:导流槽开挖,复式河槽平填及两个丁坝修筑。导流槽的设计规格宽100米,深1.2米,丁坝高3米,坝顶宽5米。1958年至1988年在中易水两岸筑小水坝40多座,植树50多万株。
中易水是一条宽浅多弯积沙严重的大沙河,稍遇较大洪水即漫溢两岸,是难以治理的河。1964年,在郑村:河内做了砌石护岸,长400米。1977年冬,始对中易水进行一次试治,采河道分段调直,并适当疏浚河槽的办法。河槽开挖宽度,西半部100米,东半部70米,挖深均1米。
安格庄水库,位于大清河北支中易水上游易县城西20公里处的安格庄村西,以防洪、灌溉为主,以养鱼、发电为浦的水利工程。水库大坝系均质土坝,全长602米,高49米,顶宽5米,并建有高1米宽0.8米浆砌石防浪墙。大坝迎水坡和被水坡为浆砌和块石干砌:溢洪道设在大狈右侧,宽32米,堰顶高程152.3米,装有4扇电动启闭闸门。输水洞设在大坝右侧坎脚下,洞径4米,长353.1米。水库总库容为2.80亿立方米。水库流域面积4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3.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量1.84亿立方米,最大水深48.5米;最大水面面积36万平方米,正常水面面积27万平方米。水库整体工程既控制了中易水下游的洪水泛滥,又调节了易水灌区、胜利南渠、胜利北渠和跃进渠的用水量,工程从1958年6月23日正式动工,于1960年6月23日完成主体工程,同时开挖了紫荆关“五一”引水渠。1970年再次扩建了溢洪道,兴建了水电厂。1973年建成厂“五一”引水渠枢纽工程,引拒马河入中易水。为开发梯级电站奠定了基础,给水库增加了水源。水库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1963年虽遇特大洪水,安然无恙。
旺隆水库,位于易县城西,北易水上游北支。原名称狐仙楼水库,后以村名旺隆水库。1983年在大坝前建起了养鱼池和管理所办公楼,原水库蓄水完全靠雨季蓄洪。1985年官座岭引水渠竣工后引进了拒马河水,从此丰富厂水源。水库工程是从1958年2月兴建,1960年6月竣工,控制流域而积37平方公里,水库防洪标准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水库大坝为土质砂砾棍合坝,坝高24.6米,坝顶宽4米,坝全长268米,防浪墙高0.5米,为浆砌体。迎水坡、被水坡均系块石+砌防护,正常库容486万立方米,水深处为17米,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设计洪水位21.5米,相应库容100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3米,最大库容比坝顶低一米时可达1425万立方米。正常水位时水面为47,9995平方米。
马头水库,位干易县城北,马头村南二控制流域而积49平方公里。1957年l2月动工兴建,1960年6月竣工。水库大坝为粘土实心、斜墙砂砾石棍合坝,坝全长50500米,顶宽4米。高23米,兴利库容49I1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7万亩,因输水渠道不配套,实灌溉0.48万亩,马头水库为中型水库,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水库建成后,相继修建了东、西、南三条输水渠道二由于当时资余短缺,长期以来二条渠道均未达到设计要求。加之连年水库蓄水较少,渠道破坏严重。东渠道全长1万米,通水段3700米,实灌面积8000亩;西渠全长5600米,能通水段3200米,实灌溉3300印亩;南渠全长4950米,能通水段3500米,实灌溉3300亩。
莲花池水库,位于易县城西25公里大龙华村北,北易水上游南支,库区正处在刘家沟和赵家沟汇合处,肚大口小,形成白然库,因库中心原有块巨石似莲花,故名。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始建于1957年12月,1958年6月竣工蓄水生效,控制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防洪标准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正常水位21米,正常库容13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23.57米,相应库容209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4.3米,相应库容234万立方米,最大库容比坝顶低1米时可达272万立方米。自1963年孟津岭引水渠建成后,可引拒马河水入库,渠系配套工程相继建成9公里,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实际灌溉2000亩。水库在正常水位时,水面达8550平方米,加之水质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养鱼。
黄篙水库,位于易县城西北30公里下黄篙村北,水库工程从1957年12月动工,1959年5月份竣工,当年蓄水生效,控制流域面积14.8平方公里。防洪标准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正常水位32.1米,正常库容170万立方米,死水位23米,库容4万立方米。渠系配套工程一要建渠4.5公里,1966年将放水洞及溢洪道进行厂翻修和扩建,1977年大坝加高防浪墙1米,水泥抹面。1988年翻修了渠首浆砌渠100米。
良岗水库,位于易县西部山区川角村沟口,控制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地理地质条件较好,库区附近均为片麻岩。设计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高26米,坝长13.5米,其中非溢流段长80.5米、溢流段50米,坝底宽26米,溢流坝采用挑水坝流消能坝休,修排沙孔2个,灌溉放水洞2个,利用闸阀启闭。防洪标准按50年遇设汁,300年一遇校核。设计洪水位99米,总库容i55万立方米,正常水位96.5米,正常库容117万立方米。
易水灌区,在易县、定兴、徐水三个县,528平方公里的灌溉自积范围内,称为灌区。其水源受安格庄水库之调节,渠首在安格庄水库下游12公里处西水冶村西北。跨中易水两岸的拦河坝为枢纽。沿中易水北岸的渠道为跃进渠、南岸渠道为’‘五一”渠。跃进渠(也称第一干渠)由西水冶枢纽工程引水,曲向东流,全高村以下百福村,个长22公里,灌溉面积5.6万亩。“五一”渠从西水冶枢扭工程引水至贾庄段全长17.7公里,流量为24立方米/秒,下段流量为20立方米/秒,计灌溉面积7.8万亩。“五一”渠(主干渠)下游还分两渠,称二干渠和三干渠。二干渠由贾庄继续向东至北河店车站(定兴县辖地)。全长20.8公里,最大流量8.5~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6.1万亩。三干渠自贾庄分水直至德山村(徐水县辖地),长1公里,流量为5方米/秒,最大灌溉面积5.2万亩。全灌I渠道工程配备支渠24条,计长144.4公里;斗渠18条,计长235.5公里。工程配套齐全的灌溉而积为26万亩。
“五一”引水渠,是1958年开挖的跨流域引水渠,引拒马河水人中易水的河道,全长2.65公里,渠左畔即是紫荆关城,渠首枢扭在紫荆关西,渠尾至紫荆关盘道顶部、尾水通过盘道之后,冲下山谷,有354米落差,进入自然沟壑引入水电二站,相继进入三站、四站、五站等,渠水经过电站利用后逐级降,入坡下村、泥注铺村,最后注入安格庄水库,或被引入孟津岭引水渠。1972年在渠首兴建混合砌石溢流坝,坝长95米,宽2.7米,设计流量为25立方米/秒。
北易水引水渠,始建于1958年,历时一年竣工,水渠全长16.3公里,渠首设在梁格庄村东黑山头,尾水至门墩子山,经由石门店、夏庄、韩家庄、后部、店北、魏家坟、七里亭、麻屋庄、南山南、北山南等10个村,开挖水渠以土方为主,由渠首下至1000米处为沙卵石基础。水渠原设计流量为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因多年水源不足加之渠道渗漏,实际灌溉面积为1.32万亩。全线建筑物共58座,拦河坝1座,渡槽2座。为了提高水架效益,1985年将拒马河引入旺隆水库,扩大了水源及灌溉面积。1991梁格庄镇、易州镇维修了渠首至夏庄村、石门店村的主渠道。
孟津岭引水渠,始建1955年,1963年竣工二是将拒马河水引入安格庄水库上游坡下沟,冉通过孟津岭把水引至北易水流域的渠道。水渠原设计浇地3万亩,水渠全长5000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渠底宽2米,渠深1.6米,水深1.2米。1971年增建跌水工程3处、泄水闸5处,浆砌渠帮360米。水渠修建后,由于干旱少雨,造成水源缺乏,加之1970年修津同公路时部份渠帮被占用,水渠工程被毁,没有按原设计流量引水浇地,1990年代实际浇地计1491亩。
胜利南渠,1970年设计施工,1971年竣工受益。胜利南渠从安格庄水库放水洞下游300米处引水,沿中易水北岸至大南头村孤峰寺附近,通过倒虹吸穿过中易水,由此与中易水平行沿南岸山岩向东,到东水冶,转90度弯,沿着等高线向南至野沃村东南,尾水入南易水。干渠流经35个村。全长31.4公里,共8条支渠长33公里,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8万亩,扬水灌溉0.6万亩。全渠共计建筑物144座,较大的有:倒虹吸1座,大渡槽1座,涵洞8座,隧洞30个,隧洞总长3200米。
胜利北渠,始建于1974年11月份,1977年8月份正式通水。该渠从胜利南渠2公里处分水,与中易水平行,沿北岸坡身等高线全东大北头村转90度弯,沿山向南,至北高村转180度弯,向北经八里庄、荆坷山,至徐家厂村,尾水入北易水。流经5个乡(镇)41个村。干渠总长41公里,配支渠5条,斗渠44条、干渠沿线建扬水站8座。该渠原设计流量为6立方米/秒,石楼渡槽以下为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39万亩,因尾工没有彻底完成,于1977年通水至八里庄村。
中易水流域,曾是燕国下都,遗址遍布。《水经注》载:“(中)易水出西山宽谷中,经五大夫城南。昔北平(满城)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不承认王莽政权)。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易水又东,左与子庄溪水合,水出子庄关(紫荆关)南,流经五公城西,屈经其城南。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
(东汉)光武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熹(定州)侯,显才蒲阴(顺平)侯,仲才新市(新乐)侯,季才唐(县)侯,所谓中山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居矣。二城并广一里许,俱在冈阜之上,上斜下方。”“易水又东,右会女思谷水,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水),谓之三会口。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又东经渐离城南,盖(燕)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易水又东经武阳城南,盖易(水)自(阎乡西山)宽中(谷)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汉)故安县(今易县境)之故城也。汉文帝封丞相申屠嘉为侯国,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武阳(城)盖燕昭王之所城(建)也,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
故傅逮《述游赋》曰:出蓟北,历良乡,登金台,观武阳,两城辽廓,旧迹冥芒(茫)。盖谓是处也。”按郦道元的上段叙述,三会口应在安各庄水库区,燕南长城起码应从这里或更西延伸。燕下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如燕昭王招贤纳士,乐毅破齐70余城,苏代说赵王,例举易水河畔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故事,使赵王不攻燕。还有荆轲刺秦王时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感人至深。
支流北易水与白杨(羊)、黄蒿水于清西陵东梁各庄相会后东南流,经燕下都故址。《水经注》称:“濡水东南,经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经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光)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以旧居,取畅林木”。北易水又东南,流经武阳城(燕下都)北。
北易水由长安城进入定兴县,有发源于涞水县城西北乐平山之遒栏(秋兰)河和发源于易县洪崖山的迎紫河汇入,又历经石柱、易上乡、定兴县城西、河内,至北河与中易水、南拒马河相会,统称南拒马河,干流全长56.6公里。
定兴原为秦置范阳县(治今固城镇)。秦末,楚汉相争,楚将张耳、陈余略地燕赵,纵横家范阳人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30余城不加兵战归顺楚王。解放战争保北战役中,在定兴城、北河及固城等地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俘副军长和正、副师长各1人。
长安城建于汉宣帝时,范阳公主嫁幽州刺史李宣,公主思念长安,乃于范阳县筑此城,象征长安,故名。志载,城中有枣树,开花不结果实,枝皆向西南,俗谓思乡枣。长安城南高里村为战国末荆轲好友高渐离故里。渐离为荆轲刺秦送至易水,奏易水歌。之后在秦宫以筑(乐器)刺杀秦王未遂被杀。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著《高渐离》剧本,宣传爱国主义。河内村夹于北、中易水之间而得名,为元蔡国公张柔的故里。张柔父子为元朝平定金、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张柔等攻陷金南京汴梁(开封)后,追击金哀宗至汝南,金帝自杀,金亡。其子张弘范将南宋末帝赵昺由大陆赶至崖山海上,陆秀夫见走投无路,负末帝投海,宋朝历经320年,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