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41

更新时间:2023-10-27 13:47

中棉所41(sGK9708-41)是本所利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构建的Bt+CpTI双价抗虫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中棉所23中,经过多年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作物商品化许可,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6年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后作为黄河流域和河南省区域试验以及河南省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

特征特性

植株筒型、较紧凑,株高中等,果枝上举,叶深绿色、大小适中,皱褶明显,透光性好,铃卵圆形,铃嘴尖,单铃重5.3克,衣分40%,籽指11.6克。中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出苗快,苗壮、苗齐,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度好,结铃性强,吐絮肥畅易采收,抗棉铃虫,耐枯萎病、黄萎病;纤维品质:2.5%跨长29.4毫米,比强度21.1cN/tex,麦克隆值4.7。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棉品种区试,2000年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18.2公斤、85.2公斤、71.2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29增产3.5%、1.4%和0.1%,2001年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4.6公斤、99.2公斤、93.1公斤,籽棉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减产2.3%,皮棉、霜前皮棉均比对照增产3.1%;2001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4.2公斤、99.6公斤、93.5公斤,籽棉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减产0.6%,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6.1%和5.4%。大田生产一般亩产皮棉90公斤左右。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绒长29.7mm,比强度30.6cN/tex,麦克隆值4.6,整齐度85.4%,伸长率6.4%,反射率74.1%,综合品质指标符合棉纺工业要求。

抗病虫性

2000-2001年国家区域试验抗虫性鉴定指定单位鉴定结果,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分别为71.98%和74.58%,三代棉铃虫3龄以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0。2001年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3.7,黄萎病指27.3,达到耐病级。

栽培技术要点

(1)早熟性好,结铃性强,需肥量大,要施足底肥,重施蕾花肥,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以防早衰。(2)适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亩密度3000-3500株,麦棉套种亩密度4000株左右。 (3)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少为宜。(4)生长前期发育快,现蕾节位低,要求整枝彻底,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可摘去下部1-2果枝的早蕾,防止烂铃和早衰。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黄河流域棉区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早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