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4 14:30
中渡镇,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地处鹿寨县西北部,东接黄冕镇,东南连鹿寨镇,西南连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西邻平山镇,北靠永福县永安乡、三皇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距鹿寨县城28千米。总面积37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中渡镇户籍人口49492人。
秦属桂林郡地。
汉属潭中县地。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始安地南部置常安县,县治今镇马安村常安屯。
南北朝宋(420—479年),撤销常安县,其地并入始安县。
梁大同八年(542年),置梁化郡及其梁化县,郡、县同治今马安村常安屯。
隋将梁化郡和象郡改置梁化县和象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梁化县改为纯化县。
隋大业二年(606年),纯化县废并入始安县。
唐贞观(627—649年)中析象县置洛容县,县治今镇大兆村白龙岩。
宋嘉祐四年(1059年),洛容县并象县,属柳州府。
明万历四年(1576年),洛容县迁灵塘(现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中波改为平乐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析永宁州及雒容、永福、柳城、融等县的部分地域置中渡厅,属桂林府。
1912年,中渡厅改为中渡县。
1952年,设鹿寨县第二区。
1957年,第二区改为英山乡。
1958年,设英山公社。
1962年,英山公社改为中渡区。
1966年,中渡区改为中渡公社。
1983年,中渡公社改为中波区。
1987年,中渡区改为中渡镇。
1989年,中渡镇设15个村公所。
2011年末,辖1个英山居民委员会,贝塘、大门、高坡、马安、石墨、长盛、大兆、黄村、潘圩、朝阳、福龙、黄腊、山尖、寨上14个村。下设7个居民小组,28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中渡镇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英山社区城西路1号。
中渡镇地处鹿寨县西北部,东接黄冕镇,东南连鹿寨镇,西南连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西邻平山镇,北靠永福县永安乡、三皇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距鹿寨县城28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4.9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3.30千米,总面积374平方千米。
中渡镇全境属半山区,地形分布七山一水二分田,北高南低,南窄北宽,呈不规则三角形。
中渡镇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3C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8C,冬季最低气温0C。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约1506毫米,且集中在5—7月。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256毫米(1977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839毫米(1984年)。
中渡镇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洛江,发源于永福县和平乡,从大洋屯入境,流经黄腊、潘圩、石墨、英山、福龙等地,从龙江屯向东北流往黄冕乡旧街。境内河道长约33千米。
中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霜冻、洪涝等。水灾每10年1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8年6月13日,涉及境内各个村电,受灾面积达到120公顷。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严重减收,造成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
中渡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有铁矿石、方解石、石灰石为主。
2011年,中渡镇有耕地面积7.49万亩,人均1.56亩,大部分为水浇地。
2011年末,中渡镇辖区总人口48070人。另有流动人口131人。总人口中,男性256666人,占53.39%;女性22404人,占46.61%;14岁以下7204人,占15.0%;15—64岁36466人,占75.85%;65岁以上4400人,占9.15%。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31258人,占65.03%;有汉族16405人,占总人口的34.13%。2011年,中渡镇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8人。
2017年末,中渡镇常住人口36210人。
截至2019年末,中渡镇户籍人口49492人。
2011年,中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591元。2011年,中渡镇财政总收入79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2019年,中渡镇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中渡镇以种植水稻、甘蔗、柑橘、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14亿元。
中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1465吨,人均446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蜜橘、蔬菜。甘蔗种植面积2.4万亩,产量7.26万吨;密橘种植面积3800多亩,产值2280多万元;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产值3220万元。
中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出栏肉猪3.78万头,出栏肉羊47498只,上市家禽24.3万羽。水产品总产量703.12吨。
截至2011年末,中渡镇累计造林23万亩,其中防护林250亩,经济林21000亩,竹林5000亩,农民住房四旁树木3万株,森林覆盖率24.8%,活立木蓄积量2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16万亩,产量10891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槿柑、沙田柚、橙,其中柑橘2480吨,槿柑635吨,沙田柏335吨,橙140吨。中渡镇鱼塘养殖面积160公顷,产量635吨。渔业总产值30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9%。
2011年,中渡镇有大型农业机械48台(辆),农业机械合作社11家。
2011年末,中渡镇有个体工商户411户,职工709人。
2011年末,中渡镇有超市1个,集贸市场1个。
2011年,中渡镇业务收入117.6万元,其中纯收入23.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51万元。
2011年末,中渡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623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3所,在校生2010人,专任教师156人;初中1所,在校生443人,专任教师7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中渡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36.60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85%。
1993年,建成中渡镇有线电视台,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458户。
2011年末,中渡镇有文化站1个,村公共服务中心3个;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57000册。县文物保护单位6处。
2011年末,中渡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门诊部(所)1个;病床63张,固定资产总值311.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4名,其中执业医生2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1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676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2%。
2011年末,中渡镇建有2个村级标准灯光篮球场,大型文体活动中心3个。
2011年,中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4户,人数774人,支出147.672万元,比上年增长0.3%,月人均159元,比上年增长0.3%;城市医疗救助122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92户,人数4156人,支出320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64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4人,支出21312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6人,支出28968元;农村医疗救助6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133人次,共支出12.4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8人,支出14500元,比上年增长0.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2万元,比上年增长4%。敬老院1家,床位1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6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1.2%。
2011年末,中渡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1.95万份(册)。电信企业家3个,服务网点1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00门,固定电话用户1389户,电话普及率15.6%;移动电话用户23108户;互联网用户720户。
1986年,中渡镇建成自来水厂,有深水井1限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4.4万立方米。主要道路两侧铺设2条,排水管道500米。
1991年,中渡镇供电站建成。年供电量1033.56万千瓦时。
2011年末,中渡镇镇区绿化面积51350平方米。
2004年,建成中渡镇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36班次,日均客运量1260人次。
2011年末,中渡镇有603县道贯穿镇境。
洛江有上、中、下三个渡口。因在中间渡口曾设置抚民厅署,因而得名。
庙会、“百家宴”
相传在清朝光绪10年,北京城内太和殿失火,中渡城隍前往救火,天空出现“鹰山城隍”灯笼一对。火灭后,光绪皇帝念其救火有功,遂赐木匾一块挂入中渡城隍庙内,匾上刻有玉玺龙头。后来人们将城隍爷视为保吉祥平安之神,为纪念城隍爷,世代中渡人民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都自发起来,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是日,鞭炮齐鸣,鼓锣喧天,龙狮并舞,腰鼓、秧歌环城游乡,抡花炮、夺奖屏、唱桂戏,各地武馆前来表演武术,活动期长达10日之久,文化娱乐氛围极为浓厚。场面最为宏大的属“百家宴”,宴席前,大家一起动手,以古城内的东、南、西、北四条街道为场地,在街道上摆。
(1)摩崖石刻“一方保障”是记述明朝万历年间,明王朝镇压瑶族起义的文治武功。透过历史的云烟,穿越时光隧道,仿佛看到了瑶族同胞为反抗明王朝的血腥统治,浴血奋战的惨烈情景。
(2)“京观”:此石刻原在中渡西郊山麓,统治者镇压中渡、平山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后,在一块约70吨重的巨石中刻“京观”二字,右刻“平定洛斗下半团叛乱,斩首五百余级”,左刻“万历三年七月书”。下洛斗即现今的平山镇一带。此石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取石修水利而毁。2005年,鹿寨县文化部门重新修复于旧县村鳌鱼山头。
(3)牛角坳石刻:位于中渡城东8公里的三门隘牛角坳路边,在一块高约1米,宽约0.7米的石头上刻下“全州石匠十名为记太平军好行,囗囗年二十七日闰月”的字样。据考证,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回师广西攻打桂林城不下时,弃城南下,一路经永福翻越大华山路过中渡。从不工整的书法与雕刻上看,为当时官兵或在此打石头的10名全州籍工匠所刻。对军事和历史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此外,中渡还有古欲岩化石遗址,拉敢岩摩崖石刻等多处名胜古迹。
1985年5月18日,在距中渡镇2公里的石炭弄挖铁矿时发现。鼓面直径66.6厘米,高52.5厘米,周围有4只青蛙,2匹载着勇士的战马,鼓面和四周均有水波纹、回旋纹、草纹图案。初步鉴定为西汉时期铜鼓,今存自治区博物馆。
距中渡镇8公里,岩长约200米,最宽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窄处只有50厘米,岩内石景甚多,各具异状。响水,在中渡镇大兆村附近洛江一滩头,河水奔流而下,异常壮观。其声隆隆,远闻若雷,近闻似鼓,四季如此,因之得名“响水”。香桥岩,位于镇境内,距中渡镇政府12公里,岩洞高4米,长60米,宽22米,岩内石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洞外为绝壁幽谷,深30余米,谷底沟壑阴森,岩礁遍布;悬崖右侧下,碧水一潭,临潭悬吊一块巨石;百米之外,一座雄奇的天然石桥横空飞架,雄伟壮观,称为香桥。桥下川流滚滚,蜿蜒于山麓之中,岩内壁上刻有不少文人墨客的诗文,人们称为“桃源真境”。
中渡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特色最观旅游名镇。
2016年10月,中渡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20年7月29日,中渡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20日,中渡镇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21年6月,鹿寨县中渡镇党委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韦韬(1892~1953),字群六,中渡镇寨上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入保定军官学校骑科一期就读,毕业后回桂供职。曾在武昌起义及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先后参加攻击上海制造局、吴淞炮台和江湾诸役。
韦道敏(1892~1969),字树萱,壮族,中渡镇马安村常安屯人。少年时入本村私塾读书,后考入桂林陆军小学,继升武昌陆军中学。清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