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3-05-11 21:56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是由原煤炭工业部武汉设计研究院改企转制后进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管的中煤国际工程集团的企业,是国家综合甲级勘察设计研究院。

研究院概况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机构更迭和隶属关系的变化,武汉院曾先后七易冠名,不断发展壮大,现有职工540人。拥有勘察大师、博士、硕士及各类注册师等众多高级人才。是一个拥有工程咨询、设计、总承包、建设监理等甲级资质,拥有铁路、公路、电力、人防、环评及环境工程治理等乙级资质。同时还具有承担本行业国(境)外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和监理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格的大型企业。

1998年至2001年由于煤炭建设项目减少,设计任务锐减等多种原因,武汉院的经济跌入历史的底谷。1994年开工建设的京汉科技大厦到1998年5月因资金原因停工,成了武汉市闻名的“烂尾楼”,使武汉院背负了1.7亿元的沉重债务,“烂尾楼”亏损9000多万元,武汉院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一个中央部属的勘察设计大院濒临破产!

2001年末,集团总院及时为武汉院调整了领导班子,任命吴嘉林同志为武汉院院长。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职工背水一战,高唱壮歌——《国歌》、《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始了艰难之旅。在艰苦努力旅途中,他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地开拓市场,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激励机制,依法治企,以德兴企,从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各方面出台19个改革配套文件和10多个管理制度,并逐一予以实施。改革是艰难的,在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改革更为艰难,通过全院职工转变观念,克服困难,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终于使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并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他们以创新理念缔造“钻石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飞速增长,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企业净资产由2001年的负8000多万元,到2006年底为正的6000多万元,净增加14000多万元,做到了国有资产大幅度的保值增值。6年时间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把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新型国企——一个既有党的领导和国企优秀传统文化,还具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拥有的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该院现已跻身于全国强院行列,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近几年,武汉院获得诸多荣誉桂冠。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勘察设计奖、咨询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等90余项。荣获中国勘察设计优秀勘察设计院、《煤炭工程》勘察设计十强企业、湖北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强企业、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武昌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2-2006年连年荣获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等。

从濒临破产到走向辉煌,武汉院走过了一段不平凡之路。

一、努力盘活巨额不良资产,重建家园

京汉科技大厦原是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1992年与国家投资公司合作立项建设的工程,开发署名为京汉科技大厦。1995年开工建设,1998年5月建至地上26层时,因资金不到位停工,成了武汉市第一烂尾楼。如果不盘活这一巨额亏损不良资产,武汉院只有破产。

武汉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院里沉重的债务包袱和压力,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积极组织专班,成立了资产开发部,组织开展京汉科技大厦的开发重建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京汉科技大厦开发终于成功了。

京汉科技大厦能顺利开发成功,一是武汉市政府和武昌区政府为了支持中煤国际武汉院重建京汉科技大厦,盘活“烂尾楼”工程,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二是他们充分利用法律武器,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妥善解决了京汉科技大厦有关的经济纠纷。

三是突破性地解决了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重组。项目的债务是启动项目的关键环节。在中建三局和上海国发美源(铭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帮助下, 2003年底中煤国际武汉院经过艰苦地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并及时履行协议,还清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部重组债务,为项目招商引资打开了僵局。

四是成功的招商引资,使京汉科技大厦恢复建设。中煤国际武汉院在项目进行债务处理的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挖掘项目潜力、展现项目地理优势、宣传政府给予“烂尾楼”的政策,经过两年的谈判、比较,中煤国际武汉院最终选择了具有最强实力的中建三局房地产公司,而且合作后对中煤国际武汉院也最有效益。2003年12月28日双方签订了合作发开协议。按协议,京汉科技大厦未完工程及其配套项目由中建三局出资建设,建成后中煤国际武汉院分得京汉科技大厦9-18层合计17664m2,其余楼层归中建三局所有,建成后的京汉科技大厦更名为新时代商务中心。盘活了沉寂6年之久的巨额国有不良资产,中煤国际武汉院、中建三局取得了双赢的局面,为中煤国际武汉院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经过中建三局的精心建设,中煤国际武汉院的精心设计,一座雄伟壮观的标志型建筑——新时代商务中心,耸立在武昌中南路口,为武昌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敢为人先创第一、文化经营拓市场

曾几何时,中煤国际武汉院因没有特大型矿井设计业绩而被同行讥笑,因是南方设计院而被西部设计市场拒之门外,因经济困难而几近破产。而今中煤国际武汉院的崛起不仅令行业刮目相看,也让中煤国际武汉院每一个员工自豪,大家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能浴火重生?为什么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工作、顽强地拚搏?为什么能够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为什么中煤国际武汉院能够一而再地创造奇迹?是他们创立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引领武汉院从濒临破产到走向辉煌。

中煤国际武汉院企业文化的内容全面、深远,内涵丰富。不是简单的教条和学说。他们用企业精神凝聚人、用企业愿景鼓舞人,将企业文化纳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文化把每个员工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现已成为每一个员工的信念和追求,同时也得到了广大业主的认同。中煤国际武汉院的院长曾多次被业主邀请作演讲。通过创立新型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企业品牌和信誉大大提升,市场顺势扩大。

中煤国际武汉院原有市场领域不大,设计任务远远满足不了经济腾飞的需求。尤其是原有经营市场都在河南地区,这里由于受煤层条件限制,开采条件复杂,以前由中煤国际武汉院设计并已建成的矿井最大规模的矿井只有180万吨/年。当今的中煤国际武汉院设计的在建矿井总规模已近亿吨/年,累计设计总规模达3亿吨/年。他们既能承担我国乃至世界上单井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矿井、选煤厂的设计,又能承担井筒深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的矿井,包括冻结厚度最深的矿井,打造了矿井设计的优质品牌。

近几年来,他们及时转换经营方式,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理念,抓大放小,进军西部大型煤炭基地,开发西部市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他们自觉地践行中煤国际武汉院的企业文化——“务实、创新、奉献、协作、爱院如家”的企业精神和“做一个项目、树一个样板、建一方信誉、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经营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企业文化,使得中煤国际武汉院在宁夏、内蒙古市场得到重大发展,通过投标竞争,连续获得多个特大型矿井项目的中标,尤其是一举拿下了世界最大井工矿井——中国神华集团万利分公司布尔台2000万吨/年矿井,创立了品牌,创下了历史新记录。这些大型或特大型煤矿的建成,标志者中煤国际武汉院设计在煤矿设计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特别可喜的是: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甚至惨烈的环境下,中煤国际武汉院靠优质服务、靠信誉赢得了市场占有率,培育了稳定的客户群,巩固和扩大了市场。例如:神华集团万利分公司布尔台矿井等项目设计中,技术人员“精心设计、技术创新”,为顾客提供了高质量设计产品,得到业主的认可,破例将其他三对矿井直接委托中煤国际武汉院设计。

在神华集团蒙西棋盘井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设计工作中,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合理,施工图供应及时,现场服务好,神华集团蒙西焦化公司特发函致谢,并奖励项目组人员50万元奖金。这样的事例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短暂的几年时间,中煤国际武汉院的市场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院领导班子并没有躺在骄人的业绩功劳簿上休息,而是永葆奋斗激情,谋求更大发展。他们又积极拓展工程总承包项目,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2006年2月院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部,积极参与工程总承包投标工作,在短短的5月、6月两个月时间连续中了两个标,为中煤国际武汉院全面进入工程总承包领域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三、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煤国际武汉院近几年在设计中大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设计技术上不断创新,他们为把科技创新落实到实处,不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并且初步建立了一套科技创新机制,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几年来,他们重点抓了以下创新:

一是在宁夏、内蒙等西北大型矿井开展技术创新,加大对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技术攻关与研究,提升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

二是采用先进的设计管理技术,完善院内部局域网,实行了设计文件的电子化管理和设计资源共享。

三是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本院设计水平,与煤科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著名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的科研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并聘请了一批全国知名资深专家作为矿井和选煤厂等工程设计的咨询顾问,以确保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基础工作和业务建设上、在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创新机制,鼓励设计人员在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自选科研课题。

四是积极参加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编制。主持编写国家标准、规范5项,参加了编写《煤炭工业矿井及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规范。承担煤炭行业标准编制4项。

由于技术不断创新,设计产品中的技术含量高。2006年以来,中煤国际武汉设计院共有13项工程设计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优秀设计或咨询奖,其中“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获2006年度国家优秀咨询一等奖。2005中煤国际武汉院被批准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6年还被评为武昌区科技先进单位。

四、先进的激励机制和和谐的内部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近年来,中煤国际武汉院以先进的激励机制和和谐的内部环境培育造就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热爱和忠诚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保持武汉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吸引和激励人才,同时满足各类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制定了《专业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和优秀新人评选、管理试行办法》,评选范围在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专业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和优秀新人每月享受设计院专项津贴。另外他们还制定了《骨干评选及中长期激励办法》,设立骨干津贴,建立中长期激励基金。

武汉院鼓励支持员工积极参加与本院资质和工作有关的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并对在本院注册的人员从待遇、晋升、使用等各方面给予激励。实行注册津贴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中长期激励基金。

在用人机制上他们本着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原则,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推进干部年轻化的工作,他们把培养和选拔年青干部的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经过民主推荐,2006年有6位青年经营管理干部进入到总院举办的青年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他们平均年龄39岁。推选中层后备干部候选人24名。平均年龄33岁。

2007年,为全面提升项目管理综合能力,举办了数期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院领导、主任工程师以上中层干部及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该项培训,同时还不定期举办了各种专项培训工作。

中煤国际武汉院具有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把市场的压力传递到每位职工,制定了《院二级单位经营管理者效绩评价、年度总收入管理办法》,激励二级单位做强做精。

为提高企业中层干部政策管理水平和提高中层领导驾驭市场能力,对中层干部考评增加政策水平和管理知识的测试,使绩效评价办法更趋于合理。在企业内部真正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从院领导班子到普通职工都已纳入到评价系统中,激发了全院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发展近况

2006年,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维护和保障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稳定了技术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中煤国际武汉院经过几年奋力拼搏,企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丰硕的成果,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使中煤国际武汉院的员工流下了幸福的泪花,在他们过去的路上,洒下了一路欢歌笑语,留下了一路辉煌。但他们深知未来的路将充满荆棘,未来的宏图伟业更加催人奋进,我们相信:勇敢、坚强的中煤国际武汉院人一定会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