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砂沟

更新时间:2023-11-12 14:36

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的概况

悠久历史

中砂沟赵家都是“黑虎赵”的传人,关于“黑虎赵”有一个很悠久的历史。

在会宁县郭城驿镇黑虎岔村及其周边有一个特殊的赵姓族群。因其发源于黑虎岔村,人们习惯地称他们为“黑虎赵”。他们原本不是汉族赵姓,而是元朝皇裔,其始祖是1370年元朝重臣扩廓帖木儿与明将徐达在沈儿峪(定西馋口和会宁马家堡之间)大战中幸存的元朝将领昴空。

630余年来,外界大量的传说给这个族群蒙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个赵姓族群对其家世一直是守口如瓶。

如今盛世太平,国家有民族平等的好政策,又因近年来始祖昴空高规格砖制蒙古式墓葬的揭秘和其先祖也只里(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后裔)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始封济南王时所授的驼纽金印在赵氏家族中的暴露等等,黑虎赵家族认为,没有必要再对家世保密。于是由二十二世孙赵永胜对其家庭历史进行整理研究,使尘封了六个多世纪的一部元朝皇室历史画卷重新打开,家史国史的相互印证和补缺钩沉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使大元王朝的重要军事势力最终消亡于甘肃大地上的史实有了更加详实具体的微观细节。

“黑虎赵”的家族典籍和口传表明,其先祖是蒙古黄金家族,他们最早的族名叫“乞颜”,经过若干年的繁衍生息,至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奔蔑儿干后又称“孛儿只斤”,孛儿只斤的意思是蓝眼睛。朵奔蔑儿干妻名阿兰豁阿,幼子名孛端察儿,孛端察儿的外貌特征是红发蓝眼睛。这个家族的这种外貌特征保持了很多代,“黑虎赵”的始祖昴空留有画像,从画像看昴空依然是红发红须,有鲜明的孛儿只斤氏特征。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名叫合不勒罕,他和儿子们非常勇敢能干,于是他们的氏族又荣耀地恢复了祖先“乞颜”氏族名。

洪武三年(1370年),明将徐达奉命征北,将元朝的势力被压在甘肃一隅。在沈儿峪明朝大军与元朝势力隔沟对垒,七天七夜的恶战,只杀得元军尸骨成山,血流成河。20万元兵竟成了徐达军队的刀头之鬼,此战俘获王公大臣多达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人。主师扩廓帖木儿败逃,徐达部将孙兴祖引兵追击,至毛不刺川(今靖远境)与扩廓帖木儿再战,明军败绩,孙兴祖阵亡,护廓帖木儿夺得水筏,顺黄河而下,奔往和林(今蒙古国境内)。

在这次大战中,有一支元朝皇室幸免遇难而逃脱,他们由九人组成,出没于黄河南北,成了徐达重点剿灭的对象,在战退防守之中,二人流落吴家窑(今白银区境)。昴空、三狼济王、铁礼棉等七人依然骑马奔逃。

一日,明军将昴空等元室七人追至红罗山下(今靖远寺儿湾),在前有黄河拦住去路,后有明军追击的万分危机关头,忽然寺儿湾的河面上堆积起一层浪柴。昴空等元室七人策马踏着浪柴过河,待明军追至时浪柴自行散去,明军只好望着对岸元室人马的身影而兴叹:“天不灭鞑子啊!”

昴空等七人在对岸营门儿筑营门,“水浒设防”,以黄河为防线驻守。然而,明军依然不放弃对元皇室的搜寻。于时元室七人又进行了化整为零的战略调整。除铁礼棉留守营门儿外,三狼济王隐居平川小水村,昴空隐居会宁黑虎岔,昴空故居在黑虎岔塌窑沟,其遗址至今还保存完好。

明军继续追剿,一日昴空在黑虎岔东侧的一个叫上岔的东山上与明军相遇,一场战斗打响,昴空长子驼喊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不料被敌箭射中。中箭后的驼喊从山上滚落下来,明军蜂拥而上,提走了驼喊首级。

久经沙场的昴空望着长子的残躯,无比悲痛,他用荞面为儿子做了个头颅,就地掩埋了儿子尸骨(坟冡今犹在)。

明军提走驼喊首级后,停止了对昴空的追剿,昴空一家在黑虎岔过起了隐居生活。隐居后,由于昴空精于牧业,加之黑虎岔水草丰茂,家业发展很快,不久,昴空又将自己的游牧地域向四周扩大,他将次子返都分居于腰井(黑虎岔东十里许),将三子李罗分居于芦茨沟(黑虎岔北十五里许),于是在黑虎岔周围形成了数十公里的游牧领地。“五子随母入镇番省女未归。”四子孛哪守昴空产留居黑虎。过了十几年之后,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王朝开始清查户籍,制定“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在清查户籍时,昴空家族为了躲避因是元朝皇室而招来杀身之祸,当地方官员问他们姓什么时,遂无奈地答道“就姓百家姓的第一姓”。于时便姓了赵。但当地人还称他们是“元朝余种”。

自明以降,“黑虎赵”家业发展很快,尤其是昴空带来的白头顶蒙古战马,不多年就繁衍发展到八百余匹。为饮马而修的饮马泉,其遗址今犹在。

在于当地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元朝余种”的观念在当地人心目中逐渐淡化。赵氏家族的家族个性开始张场。明正统二年修起了一座占地40亩的城堡。赵氏家族集居城堡,集体防卫,有族长主持城堡防卫和农牧事务,整个城堡内的赵氏家族的社会生活方式依然是蒙古氏族部落的形式,这座城堡至今基本保持完好。

昴空墓地在黑虎岔东十里许的上岔里老坟湾,老坟湾群山包围,地形隐密。墓地内葬有昴空及其子孙十七人。昴空地下墓室为青砖制造,蒙古包形状,工艺讲究。赵氏家族从第三世起,在墓地下侧安排了守墓人,世代住守。

昴空作为元室贵族,随身带有不少珍贵物品,如画像、银制腰牌,金骆驼(驼纽金印,现存于陕西博物馆)等等。

赵氏家族有大量的家族典籍,如乾隆三十年,咸丰十年,光绪二十一年等分别撰修的《赵氏家谱》。还有不少墓碑。

赵氏家族世世代代保持着蒙古民族骠悍顽强的特征。一个显明的例证是,和赵氏家族 同村而居的土著,在同治兵燹等几次大的灾难面前几乎全面灭亡了,唯独只有赵氏家族因具有极强的抵御灾难的能力而生存下来了。

赵氏家族至今保存着显明的家族习俗和风格,例如,游牧习俗,同姓不婚,十月一日不送寒衣等。

赵氏家族的家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族的渊源,如“折箭遗训”、“大汗言训”等都有悠久的历史。

赵氏家族的大上坟(公祭始祖昴空)不仅远近闻名,声势浩大,而且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比如祭祀仪式中的羊血祭就是对蒙古祭祀方式的承传和发展。

“黑虎赵”元朝皇室族群,自始祖昴空至今,历630余年,传25代,现存者8世。

赵永胜的《元室皇裔“黑虎赵”研究》一书已脱稿。全书分十卷,对“黑虎赵”的历史渊源,家族文化,文物古迹,家规习俗,族群分布,家族人物等进行了全面研究,许多珍贵史料即将第一次与读者见面。“黑虎赵”家史与地方史及国史互相映证,补缺钩沉,相得益彰。“黑虎赵”史是甘肃民族融合史的具体反映。赵广发说研究“黑虎赵”这本被历史尘封了的厚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赵广发先生现在一直致力于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为中砂沟乃至黑虎赵后人的楷模。

地理环境

中砂沟村属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乡管辖,位于207省道旁边,该村由四个社组成,分别为白茨湾社、中庄社、上中砂沟社和下中砂沟社。现居住村民256户,人口1230人。四个社重山阻隔,地理位置较分散,交通问题成为制约中砂沟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鉴于家乡如此闭塞,全国政协委员、前任中国铁建总裁兼执行董事赵广发力争为家乡人民谋幸福、办实事。先后三次翻修中砂沟道路,终于有了一条黑黝黝的乡村公路。赵广发还为家乡修建了自来水饮用水系统,深得家乡人民的爱戴。

有了便利道路,有了充足的水源,中砂沟的明天将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行政区划

该村由四个社组成,分别为白茨湾社、中庄社、上中砂沟社和下中砂沟社。现居住村民256户,人口1230人。

社会

最近这几年,中砂沟面貌焕然一新,好多家都有小轿车、摩托车、三轮车。几乎家家都有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团圆的辛勤工作者。

交通

现在的中砂沟有6米宽的乡村油路,开三轮车二十八分钟就能到大芦集市上。不过,中砂沟的老砂河还在,是个历史悠久的河,留下了许许多多伟人和平凡人的足迹。

名人

中砂沟村的名人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广发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高岭陶艺协会会员赵中良赵广平,赵广政,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名人。

经济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砂沟的经济一直在波浪式发展。中砂沟的主要农作物有:砂田西瓜、砂田籽瓜、玉米、土豆、胡麻、红豆、绿豆。最近几年,中砂沟的砂田西瓜、砂田籽瓜很受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每年都会前来采购,这也是中砂沟人们主要的经济支柱。

不过到过中砂沟的人们都会发现,中砂沟真的是个神一样的地方。那里的老爸老妈们一直起早贪黑的,一年下的苦能顶上四川农民五年下的苦。真是好母亲的摇篮!真实好父亲的家乡!

近年来成立了靖远黑虎赵农业合作社,还发展起了淘宝店,比如说老百姓伊甸园,各种养殖业也兴起了。

文化

自我记事起,中砂沟就是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山村。窝窝子一组高官能人比较多,赵广发就是属于这一组,羊圈里一组的书法家画家比较多,赵中良就属于这一组,宁子沟的一组老师比较多,其他的我也不大清楚。

记得2012年之前,中砂沟小学还保持建制,时常从校园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听的大人们直后悔小时候没好好上学啊!如今,中砂沟小学被撤销重组到大芦中心小学,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怀念了!

旅游

自然景观:中砂沟处于黄土高原区,多年的造山运动的风吹雨打形成如今的营子梁、阳哇平、护山、大小硬沟,大小喜岔,哈大平,榆次沟平等著名景点。人文景观:哈大平千亩西瓜,榆次沟平千亩籽瓜,营子梁九天玄女庙,阳哇平大大元君庙,山神庙等,中砂沟油路,中砂沟自来水管网,中砂沟老沙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