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8 15:00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美国中等教育的指导原则。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在《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中提出。报告将中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概括为:(1) 保持健康;(2) 掌握基本的方法;(3) 成为高尚的家庭成员;(4) 具有准备就业的能力;(5) 具备公民的资格;(6) 适宜地使用闲暇时间;(7) 具有道德品格。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美国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行,美国中学原有的强调选择性和突出智力的教学模式开始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人们指责中学只注重为学生升学作准备的职能,从而很难适应美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劳动力的需求,要求改组中等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
1913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重新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的,以提高中等教育的社会效益。该委员会于1918年提出了该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民主原则,应当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这七项包括:
(1) 保持健康:中学应鼓励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供健康指导,并提供体育活动。学校和社区在规划青年活动时应考虑到良好的健康状况。应该教育公众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成为健康的榜样,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安全的建筑。
(2) 掌握基本的方法:基本过程包括写作、阅读、口头和书面表达以及数学。决定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于较新的材料,而不是使用较旧的做事方式。
(3) 成为高尚的家庭成员:这一原则“要求培养那些使个人成为家庭中有价值的成员的品质,既能为家庭成员做出贡献,又能从中受益”(Raubinger,Rowe,Piper,West,108)。这一原则应该通过文学、音乐、社会研究和艺术来教授。男女合作学校应该表现出良好的男女关系。当试图向孩子们灌输这一原则时,应该考虑到未来和现在。
(4) 具有准备就业的能力: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各种职业,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职业。然后,学生应了解职业与生活和工作所在社区之间的关系。那些在学校或工作场所教学生的人应该是各界精英。
(5) 具备公民的资格: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对自己社区的认识和关心。学生应该了解社会组织并致力于公民道德。多样性和合作应该是最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的民主组织以及小组问题解决是这一原则应该通过的方法。
(6) 适宜地使用闲暇时间:这一原则背后的理念是,教育应该赋予学生在闲暇时丰富身体、思想、精神和个性的技能。学校还应提供适当的娱乐活动。这一原则应在所有科目中教授,但主要是音乐、艺术、文学、戏剧、社会问题和科学。
(7) 具有道德品格:这一原则包括向学生灌输个人责任和主动性的概念。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校组织是应该使用的主要例子。
为了实施这些目标,报告建议改革学制。第一个六年致力于初等教育,以满足6至12岁学生的需要,第二个六年致力于中等教育,以满足12至18岁学生的需要。中等教育由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组成,每阶段三年,即“六三三学制”。中学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倾向,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做出一定选择。高级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所选定的领域进行训练。报告还指出,中等学校应该设置必修学科、选修学科和自由选修学科,中等教育应当在统一的组织之中的包括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进行。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美国教育史上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它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的思想。这一时期美国中学的改革对美国教育乃至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1922年北洋政府以此报告规定学制为蓝本,在部分借鉴下颁布壬戌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