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10:37
中菊头蝠体形中等大小,前臂长平均51毫米,尾长低于头体长的一半。第3、第4和第5掌骨近等长;第3指第2节特别延长,大于第3指第1节的150%。蹄状叶较宽阔,两侧各有1附小叶;鞍状叶中央两侧内凹,联接叶低圆,顶叶近等边三角形。
中菊头蝠背色深暗褐,腹淡偏肉桂色,喉部更淡。
中菊头蝠颅骨眶间最窄。眼眶最大,平均可达6.32毫米。鼻隆成球形,后鼻凹三角明显,腭桥最短。
中菊头蝠上颌门齿齿尖具双尖,第1上前臼齿排列于齿中线之中。下颌第1门齿稍大于第2门齿,第2下前臼齿位于齿中线之外缘,故第1下前臼齿与第3下前臼齿基缘相接。齿式=32。
中菊头蝠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拔290-2000米的潮湿的山洞和废矿井的坑道。
中菊头蝠常单只或成群的倒挂于岩洞侧壁上,栖息高度约2-3米,同洞栖居的曾见有鲁氏菊头蝠、角菊头蝠、蹄蝠、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等。冬眠时受干扰不惊飞,胃内无食,肠内宿粪也很少。4月份陆续出眠。白天在洞内休息,约19:30出洞取食,捕食蚊类、蛾类等昆虫,肠长约为体长的2.68倍(2.2-3.1),一般23:00以前多数已返回洞内。
中菊头蝠在中国以内分布于湖南、山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香港、广西、江苏、安徽和海南。中国以外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中菊头蝠繁殖时间在春夏季,胚胎孕育于子宫右侧角,每胎产1仔,部分雌性第二年性成熟。
(以上内容来源:)
中菊头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中菊头蝠是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物种,广泛存在于南亚、中国和东南亚,没有这个物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种群分布不零散,发展趋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