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锦鸡儿

更新时间:2023-07-17 14:47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liouana Zhao Y. Chang & Yakovlev)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灌木,高0.7-1.5(2) 米。老枝黄灰色或灰绿色,幼枝被柔毛。羽状复叶有3-8对小叶;托叶宿存;叶轴密被白色长柔毛,脱落;小叶椭圆形成倒卵状椭圆形,两面密被长柔毛。花梗长10-16毫米;花萼管状钟形,密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花冠黄色,旗瓣宽卵形或近圆形, 瓣柄为瓣片的1/4-1/3,翼瓣长圆形,先端稍尖瓣柄与瓣片近等长,耳不明显;子房无毛。荚果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扁,先端短渐尖。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态特征

灌木,高0.7-1.5(2)米。老枝黄灰色或灰绿色,幼枝被柔毛。羽状复叶有3-8对小叶;托叶在长枝者硬化成针刺,长4-7毫米,宿存;叶轴长1-5厘米,密被白色长柔毛,脱落;小叶椭圆形成倒卵状椭圆形,长3-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或锐尖,很少截形,有短刺尖,基部宽楔形,两面密被长柔毛。

花梗长10-16毫米,关节在中部以上,很少在中下部;花萼管状钟形,长7-12毫米,宽5-6毫米,密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花冠黄色,长20-25毫米,旗瓣宽卵形或近圆形, 瓣柄为瓣片的1/4-1/3,翼瓣长圆形,先端稍尖瓣柄与瓣片近等长,耳不明显;子房无毛。荚果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扁,长2.5-3.5厘米,宽5-6毫米,先端短渐尖。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长环境

中间锦鸡儿生长于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黄土丘陵。在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的固定沙丘或平坦沙地上可成为建群种,组成沙地灌丛。在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海拔2800米的高山上也有生长。

中间锦鸡儿喜光,不耐蔽荫,在上方庇荫下生长不良。抗严寒,耐高温,能适应32.7℃的严寒及冻土层深达1.28米的环境;夏季沙面温度高达60℃,未见日灼。耐干早,在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下的黄土丘陵山地,在土壤含水量6%的荒坡和含水量2-3%的沙地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的荒山上只能稀疏生长,不能形成林分。

分布范围

中间锦鸡儿分布于中国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天然分布于草原地带,西起宁夏贺兰山、盐池、同心,经内蒙古伊克昭盟,甘肃环县到陕西定边、靖边、横山、神木、府谷、米脂、缓德,山西北部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西部。山西、陕西等省的黄土丘陵坡地上分布较多。20世纪50年代引进甘肃,现已大面积种植。

繁殖方法

采种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当果荚坚硬呈黄棕色,枝上部果英内有2-3粒种子呈黄绿色或米黄色,即可采收。种子成熟后不久即开裂(片林3-7天,单株2-4天),应随熟随采。荚果晒干脱粒,去杂后袋藏备用。种子千粒重35-37克左右,每千克约2.7-2.8万粒,发芽率80%以上。贮存三年的种子,发芽率约30%,因此最好用新种育苗造林。

中间锦鸡儿宜直播造林。其种子皮薄,透水性好,吸水容易,发芽快,但发芽需水量较多。种子发芽最适土壤含水率12-14%,最低发芽温度为8-10℃,最适温度为20-22℃。

栽培技术

通过种子繁殖较为容易,种子成熟落地后,遇雨后一般6-7天就可以发芽出土,地上部分在幼小时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迅速,幼苗在第1、2年都属于营养期,此时以生长根系为主,地上部分生长极为缓慢,第3年开始迅速生长,并开始大量分枝,成为枝叶繁茂的灌丛,条件好时即可开花结实。但一般均要在播种第4年以后才开始大量开花结实。每隔4-5年平茬一次,可复壮更新,并从根颈萌生出许多新枝条,组成稠密的灌丛和较大的冠幅,从而提高产量和覆盖度。(注:其他栽培技术内容同小叶锦鸡儿

主要价值

生态

中间锦鸡儿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其枝叶茂密,树冠截持降水作用强。经模拟测试,树冠截留降水率在33.3-42.9%之间。具根瘤,能自行固氮,改良土壤。1年生植株根瘤重0.032克,40-50天的幼苗有根瘤7-15个,最大直径1-1.5毫米。据甘肃省定西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测试,地埂有中间锦鸡儿林的梯田较地埂无林的梯田有机质平均提高50%,全氮提高40%。在兰州地区2年生植株主根长达0.8米,是株高的47倍,侧根平均根幅0.28平方,是冠幅的6.6倍。随着树龄增长,根量及长度大幅度增加。成年树主根可达50米以上,发达的根系在地下交织成网,有良好的固土作用,增加了土壤抗冲性,可防止崩塌。

薪柴

中间锦鸡儿枝条可作燃料,热值19615.2-20548.8千焦教/千克,相当于同量原煤热值的73.276.7%粗蛋白、粗脂肪的平均含量均高于紫花苜蓿。

饲料

其中含粗蛋白质15粗脂肪2.62%,粗纤维1189%,是一种优质的牲畜饲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