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11 15:51
串行电缆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串行通讯又分为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两种方式。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讯方式。
在计算机中,数据传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串行通讯,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位按位排列进行传输,速度慢,但传输距离相对较远,鼠标口和USB口都是串行端口;另一种是并行通讯,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位使用多条数据线同时进行传输,传输速度相对要快些,但传输距离相对不能太远,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标准打印口是属并行端口。
简单地说,串行ATA (Serial ATA)是一种采用连续串行数据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新标准,作为新一代的接口规范,它有望替代我们所用的并行ATA接口。
我们所见到的内置硬盘、CD-ROM、DVD-ROM、刻录机等IDE设备,采用的大多是并行ATA(Parallel ATA)接口,包括常见的Ultra ATA/33/66/100以及最新的Ultra ATA/133标准。几年来,随着硬盘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外部接口数据传输率提升的同时,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在不断提高。采用ATA-3接口的昆腾FireBall EL六代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仅为20MB/s;而采用ATA-4接口的迈拓钻石十代(DiamondMax Plus 40)硬盘则提高到43.02MB/s;采用ATA-5接口的希捷酷鱼ATA Ⅳ硬盘,更是高达69.3MB/s。从硬盘性能的提升速度来看,在2001年如果还没有新型IDE硬盘接口推出,将会出现一个危险区,即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会超过外部接口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即使不考虑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单就硬盘的接口数据传输率而言,其技术潜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自ATA/66起硬盘的接口电缆也一直没有变化过,都是采用40针80芯的。随着并行ATA接口的不断提速,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硬盘数据信号在高速传输中的信号串扰制约着接口速度的提升。在40针80芯并行电缆上的速度极限到底有多大?硬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大约是200MB/s。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值,由于损耗的原因实际上能够达到的接口速度只有理论值的70%左右,外部数据传输率成为硬盘速度瓶颈的那一天很可能会更早到来。
硬件厂商当然不会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无所作为,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推出新的串行ATA(Serial ATA)规范。串行ATA最早是在2000年秋季的Intel开发者论坛上(IDF Fall 2000)提出的,一年多后的IDF Fall 2001上,“串行ATA工作组”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