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7 15:45
临时起搏器是一种由电池供电的临时心脏起搏设备,通常使用患者电缆、外科电缆或兼容性电缆连接到双极配置的临时性经静脉心外膜或心肌起搏电极导线。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应急和有效的措施,也是心肺复苏的急救手段,为患心脏疾患行非心脏手术病人安全、平稳、顺利渡过手术麻醉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围手术期应用逐渐增多。
1871年,斯坦因根据动物实验研究的经验,应用一根针状电极在病人的心尖部给予电刺激,首次对1例因氯仿麻醉导致心脏骤停的病人成功地进行了电刺激抢救。
1874年,生理学家希福在开胸手术中,对犬的心脏进行了成功的电刺激。
1928年,澳大利亚的麻醉医生立德威尔与物理学家布斯合作设计了起搏器极初的雏形。当用刺激心脏的心房起搏无效后,改用心室起搏有效,并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抢救了一名心脏骤停的新生儿。
1932年,海曼设计制作了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这是人类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
1951年,加拿大医生凯拉汗用心导管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右心房起搏。次年,他又用胸壁电极板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起搏,成功地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人。
1952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生卓尔首次在人体胸壁的表面施行电脉冲刺激心脏,成功地为1例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挽救了这位濒死病人的生命。由于电极缝在胸壁,使电刺激起搏心脏的同时也刺激胸部肌肉,引起局部肌肉的抽动和疼痛。这一创举受到医学界和工程技术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随即迎来了心脏病学的又一个变革时期,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技术逐渐被医学界广泛接受,成为缓慢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1957年,美敦力创始人厄尔 · 巴肯(Earl Bakken)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由电池驱动的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美敦力5800,最早主要用于抗心动过缓起搏治疗。
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此项技术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医院抢救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之一。
2021年,中国首例临时起搏器在深圳获批上市。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
1、临时经静脉心室起搏:导联进入右房后穿过三尖瓣,置于右心室室尖。用漂浮电极导联临时起搏,植入更容易,定位更理想。
2、临时经静脉心房起搏:临时心房起搏导联有一个预塑的J型曲线,使导联附着在右心房。这个必需从上腔静脉进入,定位需要侧面的X线屏幕辅助。
心包起搏
这种起搏方式用于心脏手术过程中,它需要直接进入心急的外表面。导线电机置于心包侧的心肌内。这些电极在不需要时能够轻巧拔除:他们的点活动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减退,常常在5-10天内失去起搏能力,尤其是用于心房起搏时。
经皮起搏
1952年由Zoll首次报道以后,得到进一步的改良。已有临床研究报道Zoll型无创起搏器可有效维持心脏起搏达14小时,其成功率为78%-94%,尽管许多意识清醒病人需要镇静。在病人不能搬动或暂时没有经验的经静脉起搏的医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这种起搏方式给经静脉起搏提供了一个桥梁作用。放置经皮起搏电极通常置于前胸和后背,但如果不成功,可能需要体外除颤,如果电极处在心脏停博状态,应考虑前、侧位。
经食道起搏
经食道起搏或经胃-食道起搏已提倡用于急诊心室起搏,因为它在意识清醒病人有更好的耐受性,成功率大约在90%,用一个可弯曲的电极置于胃底部通过膈肌刺激心室起搏。经食道心房起搏,将电极置于食道的中、低部获得心房捕获,但这种方法很少在急诊室使用,因为电极稳定性难以达到,并对房室传导阻滞没有保护作用。
临时起搏器通过脉冲发生器输出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利用电缆和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而引起心肌细胞兴奋,继而沿心肌向四周传导扩散,使心脏有规律的收缩,保证心脏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应全身。
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动过缓;房性和/或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前对患者的临时支持、管理和评估;更换永久起搏器时的支持; 执行介入或外科手术程序时的心脏并发症;心脏手术后对患者的临时支持;伴有心脏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房起搏(RA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1)开启起搏器,观察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2)调整心率,数值是在当前患者自主心率的基础上增加10~20bpm。
(3)输出功率确定: 敏感度调整非同步,逐渐增加输出功率,观察心电监护显示的心率是否与临时起搏器的心率一致;每一次起搏是否有与起搏心率一致的心脏机械活动(即相应的有创动脉血压波形);无有创动脉监测者,可通过血氧饱和度波形进行相应的判断。如果只有起搏信号没有相应的心脏收缩,可继续增加输出电压。一般情况下术后刚刚安置在心脏表面的临时起搏器,起搏器的输出为阈值的2-3倍(通常3-6mA 或3~5mV), 如果输出阈值较高, 需要进一步检查其原因。随时间推移, 连接于心脏表面的临时起搏导线由于纤维包裹, 电极阻抗升高,需要手动增加输出电压。
(4)感知灵敏度:一般情况下,设定在0.5mA左右,随时间推移,需增加其负反馈抑制的阈值,即灵敏度。即使不使用临时起搏器,也要求每日进行上述检查,以保证患者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准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