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易

更新时间:2022-01-12 17:37

临易,燕国都城之一,古易水流经其城南,故称临易城。燕国历史上由于“外迫蛮貉,内措齐晋”,曾经有五座都城,临易被称作燕国上都之一。春秋初年,公元前692年燕国国君燕桓侯把都城从蓟城(其名源于蓟丘)迁到临易,直到战国早期燕成公时,临易仍是燕国都城,即南阳遗址。战国中期,燕文公再次把燕都迁至古易水河西侧,临易被改为易(南阳遗址以东3公里的古贤村遗址),作为当时燕都的称呼。

历史沿革

燕国历史上由于“外迫蛮貉,内措齐晋”曾经有五座都城,初都“琉璃河遗址”;上都蓟城,临易城(战国中期改临易城为易城)河北雄安新区南阳遗址、古贤村遗址,中都——窦店古城,下都—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集解》引《世本》曰:“桓侯徙临易。”

《括地志》载:“雄县北废易县,是春秋鲁庄公时(前六九三至前六六二年)燕桓侯徙于临易的地方。”“废易县,在今县(指雄县)北三十五里,本燕都邑也。春秋鲁庄公时燕桓侯徙临易即此。”

赵一清《水经注释》说:“自蓟徙临易水,谓之易京,城在易城西四、五里。”

考古发现

1981年,河北容城(今河北雄安新区)的文物工作者在晾马台镇发现“燕国城”和“晾马台”两座大型春秋战国台地文化遗址,专家认为这两个台址,可能是南北二城的格局。河北文物工作者征集与清理出带铭文的铜器、陶器及骨器多件。如燕国的铜壶、铜鼎和铜壶盖,其器物上刻有“左征”、“右征尹”、“西宫”等铭文,带有“易市”陶文的陶碗和陶罐,点名了这座都邑的名字。1988年出土带“燕侯载之莘锯”铭文的铜戈三件,燕侯载就是战国早期的燕成公,这就表明战国早期临易仍是燕国都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