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渴掘井

更新时间:2024-08-31 08:41

临渴掘井(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成语出处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后世根据以上文献整理出成语“临渴掘井”。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

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他,并问他:“你还这么年轻,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鲁昭公叹了一口气说:“以前也有很多人拥护我,我却没有善待他们;也有很多人向我劝谏,我却从来都不听。以至于到如今,朝野上下都没有人肯辅佐我了,我身边全是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

齐景公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警示作用,就问齐国大夫晏子:“要是我帮鲁昭公回国,他会不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呢?”

晏子摇了摇头说:“我觉得不会。只有愚蠢的人才总是后悔,认为只要再来一次,他就会变聪明。一个人被水淹了才去打听镗水的路线,迷失方向后才想起来问路怎么走,这就好像敌军攻到城外才急忙铸造兵器一样,临渴掘井,再快也来不及了。鲁昭公已经失了人心,鲁国又大乱,就算他想挽回又能怎么样呢?”

成语寓意

晏子的话说出了事先准备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就常用这个成语来表示事到临头才着手准备。临到口渴才去掘井寻水,即使费尽全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口渴的问题。同样的道理,临到需要的当头才去做准备工作,在环境变化了才去匆忙应对,即使全力以赴,也会因抓不住时机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成语用法

“临渴掘井”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战国·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五回》:“一著空虚百著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清·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成语辨析

临渴掘井-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的近义词是“临阵磨枪”。“临阵磨枪”临到上阵打仗时才去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仓促做准备。“临渴掘井”,侧重于表示临时才急着去想办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