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7 21:34
隋文帝复改为新城,天宝元年改为临湍县,据现场考查,河南邓州的西北部湍河东岸有一古城址,名南古县,文化层厚,面积大,历史上不断出土一些古代器物,如重修文庙、城隍庙碑记,犯人脚镣等。古碑记载,此地为古临湍县城, 《水经注》记载:“冠军县西北有楚碣,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
明嘉靖《南阳府志·堰陂》记载:“楚堰在州西北六十里,承湍河水灌田二百余顷” (折合1000余公顷)。唐《元和郡县志》:邓州临湍县楚碣,在县南八里,拥断湍水,高下相承,溉田五百余顷。元姚燧《牧庵集》:邓州千户杨义珍碑:“筑楚铁、狗两堰以灌屯田,是楚堰即楚碣也。”据考证杨义珍卒于元至元二十六年,其修复楚堰当为至元年间。
历史上有豫陕、秦鄂古道,有“咽喉商洛,脉络川陕”之称。修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的商于古道,由陕西省商县东南至淅川县荆紫关,经大石桥、老城、马蹬至内乡杏树岈、岞岖,为秦川至荆楚通道;修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武关驰道,沿丹江北岸商于古道走向,由西而东经淅川荆紫关、大石桥、马蹬、内乡岞岖到内乡县城(古郦城),沿灌张铺,经镇平达宛城,属秦置“东南方驰道”的一段;由郦县(遗址在今内乡县城北6公里处的赵店乡郦城村)经黄水河、古临湍县到稂县、襄阳的郦襄古道,是武关驰道通往江南的捷经道,唐代,此道为东南大道。五代以后,内乡仍保持着原道路格局。宋代,汴京至两湖、两广的道路纵贯全境。金元至明清,道路走向基本依旧。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旅客李佐文行抵河南南阳郡临湍县秘书郎袁测的田庄上,途遇一妇人,对佐文说:“我佣居袁庄七年矣,前春,夫暴疾而卒,翌日,始龀之女又亡,贫穷无力,父子同瘗焉,守制嫠居,官不免税,孤穷无托,遂意再行。……其妇姓王,开成四年(839年),客有见者。”①像王氏这样既贫又寡、没有产业、身为佣工的人,按照两税法令鳏寡茕独不支济者是放免税收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孤贫寡妇也未能豁免。她孑身无托,只好被迫改嫁,以求松一口气。
考叶南方城,随山纡曲,势同半环,共分东、西、北三面。其西方一面,南端起于今邓县境,而北抵内乡北境之翼望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长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北连
临湍县令厅壁记
邓为天下扃闼、两都南蔽,秦汉以来,多封将相姻戚,故其人益豪。疆内全邑,曰南阳,曰穰,曰临湍,盖古新城也。穰州府所理,吏不暇息;南阳领户既寡,奸侠所归。惟临湍境清,人间从仕者所乐。开元裂此乡三千户为菊潭县。天宝、至德之间,狂虏南侵,南阳为战地,地荒人散,千里无烟。犹以邮置之冲,往复王命,权置官吏,招集疲人,如寒资裘,如馁并食。圣朝临下有赫,哀抚兆人,诛元凶,清天下,诏方镇选良吏。
平昌孟威字承颜,自左骁卫兵曹参军本道节度使表为为此县。始至,户不盈百。为政七月,尽室而归者千馀家。难矣哉!古之为政者先诸人;后诸身,先其人则人不劳,后其身则身自逸。承颜勤恤老幼而休息之,损有馀补不足而煦育之,人谕其心,则不劳而理矣。古之求士者观诸其家,知乃为政。承颜奉版舆,冒虏尘,北越巩洛,归家于汉上,又以清白之禄,为甘旨之资。臣子之道卓然,则其馀可知也。令长品秩章绶,人皆知之,故不书。
今所书,议能也。宝应二年七月甲辰,左补阙李华记。
翼望山,无土之处,累石为固。”按穰县故城,在今河南邓县治外城东南隅,即唐邓州附郭。翼望山,《水经注》湍水篇:“湍水出弘农界翼望山,水甚清澈。东南流,迳南阳郦县故城东。”郦县故城,据康熙《内乡县志》沿革条,谓在内乡县治北十里郦城堡,而翼望山自当在其西北矣。嘉庆《南阳府志》舆地山川条,谓湍水源出卢氏熊耳山、枪杆岭东南,枪杆岭,据康熙《内乡县志》山川条,谓在县北一百里,以理推之,翼望山当去枪杆岭不远,或即其地也。
《山海经》中次十一,称高前山在翼望山东南五十里,其上有水,甚寒而清,康熙《内乡县志》山川条,谓高前山在县西南十里(按:县西南十里有方山,上有池清冷,颇似高前山,因谓方山即前之高前山)。据此推之,则翼望山当在内乡县治西北六十或七十里也。古籍记述,于地望里计,多未能确,学者据此以求,或可得其近是,未可即视为定论也。晚近坊间所绘河南省县舆图,上载湍水发源之地,居内乡北境稍西,约略计之,距县城百里左右,古之翼望,当即于此求之。《元和郡县志》邓州临湍县条称:“翼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湍水出焉。”按临湍,西魏旧县,隋改称新城,唐天宝元年,仍改临湍。
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张九龄死后,王维失去了仕途上的重要依靠,在仕途上是否走下去他有了非常矛盾的心理。诗中的“安禅制毒龙”似乎告诉我们:他有通过“安禅”渐修的方法去制伏“毒龙”的想法。于是,王维在南下途中到临湍驿拜访神会大师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禅神会大师相遇于南阳临湍驿,这次会见,对王维影响极大,据《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记载:“于时王侍御(指王维)问和尚言:若为修道得解脱?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王侍御惊愕云:大奇。……王侍御问:作没时是定慧等?和尚答:言定者,体不可得。所言慧者,能见不可得体,湛然常寂,有恒沙巧用,即是定慧等学。”由于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王维又应神会之请为禅宗南宗六祖惠能撰写了《六祖能禅师碑铭》,使之成为研究惠能生平最原始的材料,而王维本人也成了唐代著名诗人中,“第一个出来吹捧南宗学说的人”。(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