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3:36
《临高台送黎拾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登高远望所见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黎拾遗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情景交融,后二句以倦鸟飞还,反衬行人远去,不言惜别而神情自见。
临高台送黎拾遗1
相送临高台2,川原杳何极3。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4。
1.临高台:乐府古题之一。黎拾遗:即黎昕,生平未详。拾遗,官名,唐代设置左右拾遗,负责进谏。
2.临:登上。
3.杳(yǎo):幽远的样子,远得看不见踪影。极:尽头。
4.息:停止。
送你一直送到高台下面,川原无限广阔望不到边。
夕阳西下鸟儿纷纷归巢,你却步履匆匆愈行愈远。
此诗是作者送别好友——时任唐右拾遗的黎昕而作。黎昕与王维素有交情,王维多以其之事而作诗,如《青龙寺与黎昕戏题》等诗,此诗亦是如此。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的景物,很自然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情。
首句点明地点,送别的地方是一个高台附近,送别的对象就是黎拾遗了。黎拾遗指黎昕,诗人的朋友,拾遗是官名,这句的意思就是,“黎昕就要远行了,我们在高台附近为他送别”。“高台”二字领起全诗,同时也为后边的景物描写提供了全知视角。“川原杳何极”,说的就是居高而望,田野旷远无边,河水一直流到天际。这两句诗给读者展开了一个宏大旷远的艺术境界。
三、四句写友人走了以后,诗人却不肯离去,他又登上了高台,继续目送友人远去,直到天色将暮,飞鸟都回巢了,仍然不舍得就此回去。但是原野空旷,不见边际,友人的远去身影一直在视野中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视线中。全诗短小简练,不过二十字,却句句是画,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无奈。第三、四两句,更是用了对比手法,天晚了,外出的鸟儿都回来了,“我”仍然不愿意回去,就这样望着你越行越远,字里行间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此诗不直写送别友人的场面,而写送别后诗人自己登高远望所见景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更以鸟还人去的对照,写出了诗人送友的深切惆怅。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飞鸟还”,有一段想望在内。
明·唐汝询《唐诗解》:模写居人之思,不露情态,是五绝最嘉处。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只写其所见之景,而送客之怀、居人之思,俱在不言之表,高甚。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勿呆看一字,方有得。“日暮飞鸟还”,送别不必在日暮,而云日暮,夫望去者远,则送者立之久。古人立意必造过几十层,有绝无文理者,此是跌顿法,不可不知也。既有“日暮”二字,即缀“飞鸟还”三字,作诗最要见景生情,将计就计,十分活脱。一句中不妨两边耀去,此等是也。
清·黄香石《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景中寓情不尽。古淡,极沉着。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所谓语短意长而声不促也,可以为法。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二十字中不明言别情,而鸟还人去,自然缱绻。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