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5 09:53
丹(拼音:dā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指事字,其古字形像采丹井或盘子一类容器,中间一点像丹药在其中。丹的本义指朱砂,古时常用朱砂作绘画颜料,也可入药。朱砂是红色的,故引申为朱红色。因道家炼药多用朱砂,所以引申出道家炼制出的药物一义。
指事字。丹是一种红土矿物,双名丹砂,俗名朱砂。形状像土,不能依照其形造字。丹砂要开采出来才可使用,就要从开矿的角度造字。所以有学者认为“丹”字甲骨文外部为矿井形,字形中间的点画,表示朱砂。也有学者指出“丹”字甲骨文外部与“井”字有区别,不像井形。古人往往用竹筒盛放物品,“丹”字外形正像竹筒的剖面形,两边像竹筒壁,中间的“=”形代表竹节,合起来就是一个竹筒形。
“丹”字从殷商甲骨文至小篆没有明显变化,两条横线夹在两条竖线间,竖线上下都长出于横线。至秦简,竖线高出部分已不明显,与顶横近于平齐。《说文解字》还收了一个“丹”字的古文作图A,可能是“丹”字被加上了一些装饰性的符号。汉隶发展为顶横右端折转向下,连接右竖而成为一笔,写作图7,《说文》古文(图4)与此形颠倒相对,变化道理近似,只是变化在底部。后来居下位的长横又向两边延伸,穿透左右竖线,全字演变成“丹”形。楷书把内部短画或横点变作斜点。
从“丹”字的结构看,古人很早就认识了丹砂,并把它采回来盛在容器中备用。道家把用朱砂炼成的药叫“丹”,后来人们把依药方炼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成药也叫“丹”,如解暑用的人丹就是。
丹砂是赤色的,因此引申出“赤色的”这样的意义。如宋代蔡襄《荔枝谱》七:“绿核颇类江绿,色丹而小。”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用朱笔在铁上书写,叫丹书铁券。过去,皇宫皆漆成红色,所以皇宫又叫丹宫,宫殿的台阶叫丹除,皇帝用的车辇叫丹辇,皇帝居住的地方叫丹禁,这里的丹都指红色。丹也指染成红色。如《后汉书·公孙瓒传》:“死者数万,流血丹水。”
丹是红色,又用为赤诚义。如南宋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丹心是赤诚之心。
【卷五】【丹部】都寒切(dān)
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一象丹形。凡丹之属皆从丹。
𠁿,古文丹。
㣋,亦古文丹。
“巴越之赤石也”注:巴郡①、南越②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丹者,石之精,故凡药物之精者曰丹。
“象采丹井”注:谓□也。采丹之井,史记所谓丹穴也。蜀、吴二都赋注皆云:出山中,有穴。
都寒切,十四部。
按,此似是古文彤。
〖注释〗①巴郡:今四川东部地区及重庆市一带。②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
都寒切,平寒端 ‖丹声元1部(dān)
丹,赤也。《说文》曰:“巴越之赤石也。”亦州名,春秋时白翟所居,后魏置汾州,废帝三年以河东汾州同,乃改为丹州。亦姓,晋有大夫丹木①,出《风俗通》。
【注释】①丹木:《左传·闵公二年》作“先丹木”。
【子集上】【丶部】 丹;部外笔画:3
古文:𠁿、㣋、𠕑
《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正韵》都艰切,竝音单。赤色丹砂也。《书·禹贡》:砺砥砮丹。《山海经》:丹以赤为主,黑白皆丹之类。陶弘景曰:即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为外丹,吐故纳新为内丹。《黄庭经》:九转八琼丹。注:八者:朱砂,雄黄,空青,硫黄,云母,戎盐,硝石,雌黄也。
又《博物志》:和气相感,则陵出黑丹。仁主寿昌,民延寿命,天下太平。
又以朱色涂物曰丹。扬雄《解嘲》:朱丹其毂。
又容美曰渥丹。《诗·秦风》:颜如渥丹。
又赤心无伪曰丹。谢朓诗:既秉丹石心,宁流素丝涕。
又姓。汉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又丹阳,郡名。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晋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又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后改丹州。
又崔豹《古今注》: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称丹徼,为南方之极也。
又丹丹,国名。见《南史》。
又《山海经》:凤凰产于丹穴。
又窃丹,鸟名。为九凤之一。
又牡丹,花名。《本草》:一名鼠姑。
又木丹,栀子花别名。紫丹,茈草别名。
又叶都悬切,音颠。陆机《罗敷歌》: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
《说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青、彤、雘等字从此。
上下窄,中间宽。撇和㇆(横折钩)的竖钩段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撇尖和钩底持平。第三笔横在横中线,末笔点在横笔上方竖中线。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