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

更新时间:2024-09-05 10:52

老舍故居(Laoshe's Former Residence),又称丹柿小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是现代文学家老舍先生(舒庆春)1950年至1966年的住所,于1999年作为老舍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1949年,老舍先生购买并修缮丰富胡同19号。

1950年,老舍先生阖家迁入丰富胡同19号居住,因院内种植柿树,老舍即称此宅为“丹柿小院”。

1997年,老舍先生夫人胡絜青将宅院捐赠给国家。

1998年,组建“老舍故居筹建处”,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

1999年,老舍故居作为老舍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3月,老舍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老舍故居坐北朝南,分内外院,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外院东向街门一间,门内设一字影壁,南房两间,北房两间,北房东侧设屏门,门内为二进院。内院正房(北房)三间,明房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画室兼卧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主要建筑

外院

老舍故居小门楼式街门一间,东向,辟于院墙东南角,门前置方形门墩一对,门内设一字影壁。外院南房两间,为看门工友居住之所。北房两间,为老舍私人秘书南仁芷先生白天的办公室,兼做外地客人的临时客房。北房东侧设屏门,门内为二进院,迎门木影壁一座。

内院

第二进院有正房三间,其中两间为客厅,东侧一间为胡絜青画室兼卧室。正房两侧接耳房各一间,东耳房原为卫生间,西耳房为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现均按原貌布置。东西厢房各三间,现为纪念馆展览室。在故居院内有老舍亲植柿树两株及鱼缸一口。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老舍(1899一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曲家。民国七年(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年)夏赴英国讲授中文。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北京和胡絜青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赴武汉发起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创办“文协”刊物《抗战文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等职,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1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 荣誉称号。1966年,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终年67岁。著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文学作品。

艺文

老舍先生在该故居里,写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20余部剧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

文物价值

老舍故居(丹柿小院)是老舍先生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院落,也是他生前最后居住过的地方,他在这里完成了后期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因老舍先生特殊的生活经历,很多城市都建立有老舍纪念馆,但老舍故居(丹柿小院)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文化符号。

文物保护

1984年,老舍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27日,老舍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2、60、82、103、141、观光1路公交车,在骑河楼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老舍故居约2千米,驾车约6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