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4 22:01
丹绘是日本浮世绘前期发展的绘画形式,指由于用单一墨色已不能很好地表现女性的美姿,于是开始在墨色上涂动物胶以增加光泽,或加用赤色,称为“丹绘”,但人物个性不鲜明,存在类型化的倾向。这是江户时代前期浮世绘的基本状况。不过,这为江户后期创造出多色彩的浮世绘打下了基础。
丹绘产生于日本幕府时期,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和平安定的状态持续了近230年的时间。德川幕府前,重视创作艺术品或美术品的主要是武士家族或者僧侣、富商等人。德川幕府时期,太平的社会环境为多彩的庶民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距今340年到350年前,名为菱川师宣的画师创作了描绘当时社会状况的浮世绘。
当时,出现了在黑白印刷的版画上添加色彩的“丹绘”,随着日本人技法和工艺不断提高,又产生了在木版上加印色彩的套色印刷技术。浮世绘最初用毛笔墨绘,称之为“肉笔浮世绘”。由于其时社会需求量的增大,肉笔产品供不应求,便出了以木刻墨色印刷的做画,称之为“木刻浮世绘”。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红、绿、黄、紫等颜色,出现丹绘形式。18世纪中叶,出现了多姿多彩的锦绘,并为日本大众所喜闻乐见,获得国际艺术界的重视。
“浮世绘”又称风俗画,是反映町人大众生活和风俗的木版画,其中以刻绘人物和风景居多。它是在印刷技术有了新的改进,版画的印刷质量得以提高之后,开始脱离作为书籍插图的附属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大众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制江户吉原青楼的风俗画和歌舞伎演员的人物画,表现了对庶民现实生活的关心。
当时人众娱乐除了古原游乐之外,就是欣赏歌舞伎,为此浮士绘也瞄准歌舞伎,在歌舞伎广告栏或节目单上制作歌舞伎演员的肖像版画。“浮世绘”的首创者之一鸟居清信绘制的这类“浮士绘”是粗线条,单一墨色,形式也很单纯。其子清倍将其发展为绘制身穿华丽衣裳的美人画,由于用单一墨色已不能很好地表现青楼女的美姿,于是开始在墨色上涂动物胶以增加光泽,称为“漆绘”,或加用赤色,称为“丹绘”,但人物个性不鲜明,存在类型化的倾向。这是江户时代前期“浮世绘”的基本状况。不过,这为江户后期创造出多色彩的“浮世绘”打下了基础。
“丹绘”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终于在1744年经版画家奥村政信、西树重长、石川丰信等人之手,以赤为主,增加了绿、蓝、黄诸色,完成了从“丹绘”到“红折绘”即“多彩绘”的过渡。1765年,铃木春信在“红折绘”这种多彩的原色的基础上混合中间色,印刷出美妙和谐的鲜明色彩,创造出色彩丰富的“锦绘”。他在其代表作《中纳吉朝忠》中,用柔软的线描和明朗的色调,描绘青楼女子手捧中纳言朝忠的情书阅读时的梦幻般的表情,以及人物纤细的柳腰,婀娜多姿,飘溢出一股古典式的浪漫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