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控制

更新时间:2024-05-08 17:21

主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术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飞机设计中采用一种新的技术——主动控制技术ACT。按这种思想设计飞机的过程,也就是在飞机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对飞机的性能要求,综合考虑飞行控制、气动力、结构和发动机的设计和选型,并通过充分发挥飞机控制的主动性和潜力,协调和解决所产生的矛盾,使飞机具有最佳性能;于是,飞机控制在飞机的总体设计中,由原来的被动作用转变为主动作用,因而被人们称为主动控制技术。

概念

定义

从飞机的设计角度来说,主动控制技术就是在飞机设计的初始阶段,考虑飞行控制系统对飞机总体设计的影响,充分发挥飞行控制潜力的一种飞机设计技术。

从飞行控制角度来说,主动控制技术就是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通过飞行控制系统使作用在飞机上的气动力按照需要变化,从而使飞机性能达到最佳,并使成本、使用费用降低的一种飞行控制设计技术。

过去把这种飞机设计技术称为随控布局CCV。广泛采用的说法是主动控制技术,而随控布局仅是主动控制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主动控制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发展的一种飞机设计技术。6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的战略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原来的“要导弹不要飞机”,变为要发展机动性好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并且认为要使战斗机的机动性有更大的改善,最有希望的突破口就是主动控制技术。此外,从50年代后期开始,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主动控制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那些年代,空气动力学发展也很快,出现了许多新的飞机气动布局方案,经过试验,对这些新布局飞机特性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主动控制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很多航空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开展了主动控制技术的验证工作。美国在发展主动控制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从1978年秋成立主动控制规划组以来,在有关研究所、工厂和学校的合作下,不仅对ACT进行了理论方法的研究,而且完成了验证机的试飞验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主要功能

在飞机上可实现的主动控制技术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放宽静稳定性RSS、边限控制BC、直接力控制DFC、阵风载荷减缓GLA、乘座品质控制RQC、机动载荷控制MLC、颤振模态控制FMC。

按照主动控制技术设计的飞机,通常都具有以下特点:

这种飞机是放宽静稳定的或本身就是静不稳定的,需要通过控制增稳实现人工稳定和保证飞机具有期望的飞行品质。

电传操纵系统是实现各种主动控制功能的物质基础。

从气动布局来讲,主动控制飞机均采用多个操纵面,除三个常规的主操纵面外,通常还使用一些辅助操纵面。

主动控制飞机的驾驶舱布局和仪表显示也与普通飞机不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