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师范学院

更新时间:2024-10-18 10:46

丽江师范学院(Liji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学校,是滇西北唯一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一班,学制一年。后改设传习所,学制十个月,共办两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丽江府师范传习所改办初等师范学堂,招收五年制师范生,开始正规师范教育。

民国二年(1913年),于丽江府中学堂改设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为丽江、大理(鹤庆、剑川、邓川、洱源)、迪庆(中甸、维西)、怒江(兰坪)滇西及滇西北地区培养师资。

民国六年(1917年),因军事影响,第六师范归并大理改设云南省立第三中学,招收四年制中学生,原师范生维持到毕业,不再招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丽江省立第三中学改设省立丽江中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建立国立丽江师范学校,并于当年秋季招生。国立丽江师范先后开办了师范科(高师)五届五班,学制三年;边师科四届五班,学制四年,面向滇西北、藏东、川西南地区招生,共约培养了600名学生。

1949年7月,丽江宣布和平解放,省立丽江中学、丽江县初级中学、国立丽江师范合并为丽江人民中学。

1951年秋,丽江中学附办初师、第一班,为三年制。

1952年秋,丽江中学附办中师第一班,学制均为三年。

1953年秋,丽江中学附办中师第二班。

1955年5月,省教育厅领导来丽江地区视察,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丽江地区单独设立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并选定了校址,校址在丽江县大研镇义正办事处清溪村。年秋,丽江中学招收中师第三、四班和初师第二班,学制三年,并举办小学教师轮训班,学制两年。

1956年春,丽江中学招收为期五个月的小学教师短训班三个班,共248人。6月,创建丽江师范学校。9月24日,学校正式开学上课。

1968年8月,丽江师范学校改称丽江地区师范学校。

1975年,丽江师范学校更名丽江地区师范学校。

1995年3月25日,云南省教育委员会同意丽江地区师范学校更名为丽江民族师范学校。

1978年,根据丽地革发文件,丽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复地区计委、地区文教局请示,在丽江办大学师专班。

198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原丽江师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丽江教育学院”,并承担怒江、迪庆州教师进修任务。

1990年2月,丽江行署批准成立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丽江分校,丽江教育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丽江分校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联合办学模式。

1995年,丽江教育学院与美国夏威夷语言文化学校合办对外汉语教学班,共招收2个汉语教学班、1个纳西语教学班、2个民族文化短训班。

2001年,云南省教育厅同意丽江民族师范学校与丽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丽江教育学院,新组建的丽江教育学院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6年,教育部同意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由省管理,实行省市共建、共管。

2010年9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搬迁到古城区新团片区办学。同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6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特色评估”。

2017年7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直属附属幼儿园、附属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成立。9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城区附属中学揭牌成立。11月,学校加入西南康旅产教联盟。12月,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遗产旅游研究基地落户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0年10月,在教育部的协调下,学校被列入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携手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组团式”对口支援的高校,探索形成“1+3+1”的对口支援模式。

2022年4月,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以“1+M+N”的组团形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参与,共同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11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23年12月,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升格成立

202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丽江师范学院,同时撤销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2个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建有附属幼儿园2所、附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1所、附属高中2所。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总数515人。其中专任教师414人,外聘兼任教师10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45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9.18%;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5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9.86%;“双师型”教师180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3.48%。有云岭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云南省师德标兵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优秀辅导员6人次、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3人、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云南省高校十佳易班辅导员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超过60%,获云岭学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称号5人,获市级人才称号2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师德标兵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20余人。

全国优秀教师:杨林军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杨丽萍、张波、段平华、何守伦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朱桂香,2013年)、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杨丽萍,2012年)、导游专业教学团队(何守伦,2010年)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2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云南省重点建设高职高专专业2个,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6门。

国家级骨干专业:生物教育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旅游管理专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学前教育专业

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生物教育、导游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生物教育、旅游管理

云南省重点建设高职高专专业:语文教育、英语教育

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导游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现场模拟导游、英力克英语口语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植物学、公共教育学、英力克英语口语、现场模拟导游

2023年,学校获云南省教学成果(职业教育)一等奖2项。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3项,学校教师主编的《新编会计综合实训(第4版)》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学校被认定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2018年以来,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3项,累计项目经费1021万元;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4篇;出版学术著作51部;获授权专利97项,被党委政府、行业产业采纳咨询报告309份;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50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丽江师范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96.8万册,含外文原版书1429册,购买“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图书馆与丽江市史志办合作共建“滇西北地方文献资料馆”。2023年度订购纸质期刊341种,报纸12种。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立“丽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滇西北中小幼教师达6.94万人次,服务滇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了5000余名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做为23个推进落实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工作高校之一,对口支援兰坪县,组织了第十期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双语教师培训,定点帮扶村为永胜县光华乡光明村。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被丽江市外事办授予“丽江外事参访重点单位”,老挝教育与体育部、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泰国兰帕潘尼皇家大学先后到学校交流,参加全国对外友协组织的日本中国文化交流活动,部分师生参加了长野县大学生代表团来校交流等活动。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为圆形徽标,圆形上方为学校繁体中文名称,下方为学校英文名称,中部为雪山、书本图标和学校建校时间。

学校校旗为印有校徽、校名的旗帜。

精神文化

德高业实,丽泽三江

崇德尚学、求是创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博学弘德、励志笃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