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

更新时间:2024-11-02 11:26

赤峰市,简称“赤”,原称“昭乌达盟”,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II型大城市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内蒙古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下辖3个区、7个旗和2个县,总面积9002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赤峰市常住人口396.67万。

历史沿革

距今一万年前后,赤峰的先民率先进行了新石器革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赤峰先民从事农耕、渔猎、采集、畜牧,开始了定居生活,留下了规模宏大的聚落遗址,被学术界称为“华夏第一村”。

距今七千年前后的赵宝沟文化时代,赤峰先民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崇龙尚凤,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新石器文化。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赤峰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诞生地,象征这一时代辉煌的是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雕龙,它是中华大地最早的龙形器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小河沿文化时代,赤峰先民开始用文字记事,告别蒙昧,走进文明。

在距今四千三百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赤峰地区进入青铜器时代,奴隶制王国形成了,其标志是赤峰境内大大小小几百座城堡。

晚商到战国,是考古学上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活动于赤峰的主要是东胡系民族。战国后期,燕在边境构筑的燕北长城,从赤峰南部穿过。赤峰南部为燕之右北平郡,治所在宁城黑城。

并六国,迄于隋唐。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

辽代,今赤峰市全境属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上京是辽王朝的首都,中京是最大的陪都。

代,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为路、府、州、县。今赤峰市全境属北京路

元代,今赤峰市属中书省的上都路、辽阳行省的大宁路全宁路应昌路

明代,在边疆地区设置都司、卫所和属部进行控制。今赤峰市地区的设置大体以永乐(1403-1424年)初年为线,分两个时期。前期属大宁都司,后期属奴儿干都司所辖的兀良哈三卫

清代,今赤峰市大部属昭乌达盟,部分属卓索图盟

民国前期,今赤峰市全境先后属于1914年设置的热河特别区和1928年由特别区改建的热河省。截至1932年,今赤峰市境内县级行政建制有巴林左、巴林右,敖汉左、敖汉右、敖汉南,克什克腾,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左翼、翁牛特右翼9旗;赤峰、经棚、林西、林东4县和宁城、天山设治局,县级单位共15个。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整个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1949年10月1日,今赤峰市南部分别属于热辽行政公署设置的热中专区、二十二专区和热辽专区;北部先属东蒙古自治政府设置的“昭乌达省”和热北专区,后属昭乌达盟。统属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热河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1955年12月31日,今赤峰市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4旗和林西县;南部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宁城、赤峰、乌丹3县及赤峰市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其所辖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宁城、赤峰、乌丹3县划入昭乌达盟,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辽宁省。

1979年7月1日,昭乌达盟由辽宁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其所辖地域与原昭乌达盟所辖地域相同。新建立的赤峰市设3区,管辖7旗2县,即:红山区、郊区(今松山区)、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

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赤峰市郊区更名为松山区

2001年7月,苏木、乡镇由273个调整为236个。2006年,苏木、乡镇由236个调整为116个。2012年,苏木乡镇由116个恢复到132个。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4月,赤峰市下辖3个区、7个旗、2个县,即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有21个街道办事处,132个苏木、乡镇。市人民政府驻松山区玉龙大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北地区西端,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西南段山脉与燕山北麓山地,内蒙古高原西辽河平原的复合截接部位。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横贯赤峰中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1°17′10″—45°24′15″,东经116°21′07″—120°58′52″,总面积900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峰市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西拉木伦河南北与老哈河流域广大地区,是内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辽宁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征。赤峰市地形地貌情况复杂多样,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积平原,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自然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川地、平地交错分布。大体分为四个地形区:北部山地丘陵区、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高平原区、东部平原区,海拔高300—2000米。东部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大兴三角地区,海拔高不足300米,为赤峰市地势最低地带;西部克旗、松山区和河北省围场县交界处的大光顶子山,海拔高2067米,为赤峰市第一高峰。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南段、努鲁儿虎和七老图三条山脉。全市地势比高1700米左右。河流基本顺自然地势自西而东,汇入西辽河入海,水流湍急,落差较大。

气候

赤峰市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7℃,全市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381毫米,大部地区为350—450毫米。由于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趋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全市各地日照时数多在2800—3100小时。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雪少风多。春季升温快,干旱多风。夏季短促,雨量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多晴朗天气。

水文

赤峰市境内共有4条流域,即西辽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滦河流域。流域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333条,形成了西辽河、新开河、叫来河、大凌河、达里诺尔、锡林郭勒、老哈河、滦河八大水系。全市有大小湖泊128个,其中常年水域面积1平方千米及以上湖泊12个。面积最大的达里诺尔湖为苏打型半咸水湖,最大的人工湖是红山水库,容量可达25.6亿立方米。其他比较著名的有其甘泡子、布日敦泡子、达拉哈湖、小河沿水乡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赤峰市地处辽河流域的最上游,是西辽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汛期降水占全年8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00—2500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8.98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水量851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属于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地区。

植物资源

赤峰市地形、气候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决定了植被类型的多样性,赤峰市处于华北、东北以及蒙古植物区系的交接地带,各植物区系在市境内相互渗入,植被成分复杂,又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草原、干草原、草甸、沼泽、沙生等植被。赤峰南部地区多华北植物种类,东部多东北植物种类,北部多为大兴安岭植物种类。由于赤峰地理位置独特,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野生植物1863种,其中586种植物具有野生药用价值、739种植物具有饲用价值。

动物资源

赤峰市共查明脊椎动物497种,其中鱼类37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5种,哺乳类63种,鸟类37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包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4种。境内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沿岸湿地、红山水库、达里诺尔、扎格斯台等内陆湖湿地和草原区是鹤类、大鸨、大天鹅、雁鸭类候鸟的迁徙通道和驿站,其中雁鸭类迁徙候鸟是赤峰市迁徙和繁殖候鸟的主体,迁徙季节,仅达里诺尔就停歇大天鹅7万余只,大天鹅和鸿雁在各湖沼都有大量停歇栖息。广大的次生林区是猛禽生息繁衍的地方。

矿产资源

赤峰市已发现矿产资源83种、矿产地1600多处,主要矿产有铜、铅、锌、锡、钨、钼等有色金属,金、银等贵金属以及锰、铁等黑金属,储量丰富,价值可观。境内石灰石、萤石、硅石、电气石、叶腊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巴林石已成为四大国石之一。现全市已设探矿权900多个、采矿权857个,已建成敖汉旗撰山子金矿、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松山区柴胡栏子金矿、喀喇沁旗大水清金矿、克什克腾旗拜仁达坝银矿、克什克腾旗银都矿业银多金属矿、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铅锌矿、巴林左旗红岭铅锌矿、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林西大井子银铜矿、阿旗敖仑花铜钼矿、克旗黄岗梁铁矿、克旗维拉斯托铅锌矿、元宝山煤矿等一大批骨干型矿山企业。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金271.3吨,银3.4万吨、铜87万吨、铅552.8万吨、锌907.4万吨、钨14.9万吨、锡84.5万吨、钼41.5万吨、铁5.9亿吨、煤30亿吨。

自然保护

赤峰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有许多自然风景优美山川奇特的区域。从199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赤峰市为第一个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9个、市级3个、旗县区级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0.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67万公顷,自治区级25.2万公顷,市级4.1万公顷,旗县区级14.3万公顷。

人口

2023年末,赤峰市常住人口3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0.4万人,乡村人口17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57%,比上年增长0.94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02.1万人,女性人口19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万人,出生率5‰;死亡人口3.3万人,死亡率为8.3‰。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219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16.3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9亿元,增长4.7%。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0%。其中,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9.0%,拉动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4%,拉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从施工项目个数看,本年施工项目1580个,同比增长4.8%。

2023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28元,比上年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08元,增长4.8%;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1元,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31。居民消费持续好转。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66元,比上年增长21.6%。

2023年,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8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全市比重为40.4%;环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68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全市比重为31.3%;北五旗县地区生产总值622.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全市比重为28.3%。

第一产业

2023年,赤峰市农牧业经济平稳运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43.5亿元,同比增长4.5%(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与上年持平。

2023年,赤峰市农业产值完成414.3亿元,同比增长2.1%。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06.8万亩,比上年增加4.9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130亿斤,下降0.9%。油料、中草药、蔬菜及食用菌、水果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2023年,赤峰市牧业产值完成285.1亿元,同比增长7.9%。据农情统计,全市牛、羊出栏分别达到216.3万头、1150.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9.1%、14.5%;全市肉类总产量146.3万吨,增长25.7%,其中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增长31.8%和14.7%。

2023年,赤峰市林业产值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6.6%;渔业产值完成2.7亿元,增长1.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完成18.8亿元,增长8.0%。

2023年,赤峰市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1元,同比增长8%,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个百分点,位列全区第五位。

第二产业

赤峰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能源、冶金、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行业为支柱的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2023年,赤峰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7.0%,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4%,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1.4%。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5.9%,制造业增长1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2%,重工业增长7.2%。分重点行业看,能源工业增长3.0%,冶金工业增长12.3%,食品工业增长1.7%,化工行业下降3.1%。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458.6万吨,比上年下降4.3%;发电量410.4亿千瓦小时,增长5.1%;铁矿石成品矿175.1万吨,下降13.4%;十种有色金属108.6万吨,增长1.9%;钢材948.1万吨,增长33.2%。

2023年,赤峰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实现利润37.1亿元,下降13.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21元,比上年增长6.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90.6元,增长0.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9.5%,比上年末增长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5%。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05家,比上年减少4家;有施工量的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48万平方米,下降1.8%;竣工房屋面积362.3万平方米,下降18.8%;房屋建筑竣工率42.7%。

第三产业

2023年,赤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5%。1-11月份,赤峰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6个行业大类中,9个行业营业收入正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公共管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卫生行业、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1.3%、14.5%、18.2%、12.5%;赤峰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较年初收窄9.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教育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8%。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从主要商品销售看,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2.9%、37.1%、32.1%;重点行业带动明显,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8%,拉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2个百分点。

2023年,赤峰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分类别看,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食品烟酒价格与上年持平,衣着价格下降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7%。

财政金融

2023年,赤峰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80.3亿元,增长10.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7%;非税收入41.0亿元,下降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2023年末,赤峰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8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05.9亿元,增长13.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3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867.1亿元,增长12.7%;短期贷款余额1030.2亿元,增长15.3%。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财产险收入41.7亿元,增长5.8%;人身险收入70.3亿元,增长7.4%。各类赔款及给付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财产险支出28.7亿元,增长16.9%;人身险支出15.5亿元,增长10.8%。

对外贸易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公布24个城市成功获批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赤峰市为获批城市之一。

2022年4月6日,赤峰市首次开行中欧班列“赤峰号”。截至2024年3月,中欧班列“赤峰号”已累计开行39列,承运标准集装箱4050个,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6.07亿元。

2023年12月28日,由赤峰开出的首列中亚班列(赤峰-塔什干)在赤峰国际陆港正式发车。

2023年,赤峰市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28.6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47.8%。其中,出口43.6亿元,增长8.2%;进口185亿元,增长61.8%。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2024年4月16日,赤峰国际陆港至天津港“公转铁”-铁海联运进出口新通道正式开通。列车从赤峰国际陆港出发,到达天津新港后,将直接装船运往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这趟班列货值1100万元,全程实现“一单制”,即一单到底、一箱到底。这标志着赤峰正式开通铁海联运进出口新通道。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近年来,赤峰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登记数量持续增长。科技成果登记范围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医疗等多个产业领域。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完成科技成果共101项,占比达60.84%,成果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主体分类。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类共138项,占比达83.73%,居于主导地位。

2023年,全年科技成果登记166项,比上年增长55.1%。授权专利1597件,下降17.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48项,增长35.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亿元,增长75.7%。登记数量居自治区首位。应用技术类成果仍然占主导,达到130项,同比增长31.31%,企业完成的科技成果有99项,同比增长52.31%,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步伐加快,反映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赤峰市共有高等院校5所,教职工2784人,在校生22591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9所,全年招生1.2万人,增加0.1万人;在校生3.37万人,减少0.1万人;毕业生1.13万人,增加0.08万人。年末共有普通高中46所,全年招生2.79万人,增加0.11万人;在校生8.23万人,增加0.01万人;毕业生2.76万人,增加0.17万人。年末共有初中107所,全年招生3.81万人,减少0.45万人;在校生12.43万人,减少0.33万人;毕业生4.18万人,增加0.14万人。年末共有小学394所,全年招生4.43万人,增加0.75万人;在校生25.77万人,增加0.64万人;毕业生3.79万人,减少0.4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4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04%。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赤峰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乌兰牧骑9个。共有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艺术馆(站)194个,博物馆24个。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9.52%,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9.54%。

2023年,赤峰市图书馆新馆、赤峰美术馆开工建设,32座“玉龙书屋”、10个乡村文化礼堂全部投入使用,6处乌兰牧骑剧场基本建成。赤峰文旅先后组织第十六届红山文化旅游节、四十周年“唱响赤峰”群星演唱会等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580余场。全市乌兰牧骑累计开展惠民演出1000余场,成功举办“马头琴合奏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等活动。

旅游事业

赤峰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中的全部8个大类,24个亚类中的77.4%,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温泉、冰雪、湖泊、冰臼、花岗岩石林、珍稀动植物、蒙古族风情、文物古迹种类繁多、一应俱全。现有各个时期历史文化遗址7300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处,地热温泉3处,拥有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4处。在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31个旅游重点旗县区(市)中,赤峰市占了7个。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编制单位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赤峰市优良级旅游资源109个,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富集区,被誉为“内蒙古的缩影”和“自治区的名片”。

2023年,赤峰市承办10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文旅盛会,线上线下覆盖全国各地观众604万人次,拉动综合经济收入1.6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在赤峰市召开,赤峰市新增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1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3条线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功新创国家级文旅品牌4个、国家A级景区8个、自治区级品牌11个。赤峰文旅大力实施“引客入赤”计划,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组织开展旅游招商推介和文化交流38次,与54家文旅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意向投资达到37.5亿元。依托“京蒙协作”平台,在京巡演88场,参与群众达18万余人,吸引游客150万人次。2023年,赤峰市全年接待游客231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8%;实现旅游收入284.7亿元,增长40.8%。

2024年春节假期,赤峰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居全区首位。全市接待旅游人数3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8亿元,是2023年同期的2.1倍和4.8倍。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赤峰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68个,其中医院111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34个,民营医院77个;农村牧区卫生院240个,妇幼卫生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88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193人,注册护士15592人。

2024年4月22日,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在赤峰市医院揭牌。

体育事业

2010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在新城区划拨用地460亩,着手兴建赤峰体育中心。一个可容纳3.2万人的国家乙级主体育场、可容纳7000人的国家乙级主体育馆成为承办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主赛场馆。

2014年8月17日-8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在赤峰市成功举办。

截至2014年,赤峰市籍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先后荣获金牌11枚,全国冠军49人次,自治区冠军526人次,其中7名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先后向国家、自治区和其它省区市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522名,每年输送的运动员达到自治区专业运动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2023年,赤峰市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195人,增加120人。全市社区和嘎查村共有健身点3365个,增加89个。

2024年1月22日至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单板平行大回转赛事在赤峰举行。

物流通信

2023年,赤峰市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5760.4万件,比上年增长56.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50.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5%。固定宽带用户135.3万户,增长7.7%。

社会保障

2023年,赤峰市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7.10%,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13.3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3.2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1%,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2.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4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8.26%,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22.17%;

2023年末,全市城镇拥有社区养老服务站43个。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1.3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7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亿元。共有民办公办养老机构126个,床位14913张。全年共有34.2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2023年末,赤峰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5.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78.2万人,增长2.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0.7万人,下降1.7%。年末共有2.0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783元增加到788元。32.2万人享受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506元增加到554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4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988人。

交通运输

概况

赤峰市区位优越,东临辽沈,西靠京津唐,南近渤海湾,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距首都北京公路距离390千米,距东北中心城市沈阳不到500千米,距离辽宁锦州港仅250千米。是国家规划的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2023年,全市公路客运量6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6%;公路货运量22286万吨,比上年增长9.0%。铁路货物发货量1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5%;铁路货物到货量1531万吨,比上年下降10.3%。民航旅客吞吐量1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1%;货邮吞吐量7293吨,比上年增长79.0%。

公路

近年来,赤峰市率先探索公路建设市场化融资发展之路。不断加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区“一环五射”,整体成网、区域成环的“六横八纵”公路网主骨架已基本建成,打通了进京达海、连接周边省市和资源富集区的快捷通道,基本实现了与东北、华北高速公路网的顺畅对接。

2011年,赤峰环城高速公路(赤峰环城路)全线贯通,赤峰市是自治区最早建成环城高速公路的两个盟市之一。赤峰市正在实施赤峰中环路快速化改造项目,该项目采用环+连接线的方式,设置在新区和老城区的结合部,将中心城区各片区串联,实现与城市路网系统的有机衔接,使得各片区联系更加紧密,对各组团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区路网等级、解决交通拥堵、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疏解过境交通、实现车辆快速出城将发挥重要作用。项目主要包括中环路、G306改造、五三西互通连接线、大板路南通四部分,路线总长50.976公里,总投资133亿元。中环路路线为查干沐沦大街 - 规划二街 - 大板路 - 南山西(东)街 - 清河路围成的环线,全长约31.563公里,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并设辅路。其中,中环路主路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辅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G306改造(北洼子至黑沟门段)起点位于北洼子村北侧G306线与丹锡高速交叉处,终点至黑沟门村G306线与大广高速交叉处,长约14.992公里,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并设辅路。G306线(北洼子至黑沟门段)主路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辅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五三西互通连接线起于规划路(规划一街)与丹锡高速交叉处,沿规划一街布线,终点至G306,长约2.654公里,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大板路南通起于中环路西南角,终点至赤峰南互通收费站,长约1.767公里,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

2018年,全自治区首个以PPP方式投资建设的收费公路国道303线凤凰岭至天山段公路建成通车,赤峰至通辽、赤峰至大板、赤峰至朝阳、赤峰至承德、经棚至锡林浩特、大板至经棚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实现了2小时进京4小时达海;正在建设的国道508线小城子至平泉一级公路,将成为另一条直接打通自治区中东部地区通往曹妃甸港口的高等级公路出海通道。

2024年6月14日,内蒙古首条绿色精品旅游公路丹锡高速公路克承联络线G1611经棚至乌兰布统(蒙冀界)段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运行。经乌高速公路主线全长96.151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经乌高速沿线分布有潢源自然保护区、西拉沐沦旅游区、桦木沟林场、乌兰布统古战场及红山军马场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通车后将串联坝上草原、乌兰布统和克什克腾三大草原旅游区,形成“北京—承德—赤峰—锡林浩特—张家口”旅游环线。

截至2021年,赤峰市公路总里程达2.7万千米,公路密度达30千米∕百平方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家高速2条643千米,普通国道6条共1693千米,省道9条共1970千米,县道55条共5388千米,乡道6048千米,村道11175千米,专道(赤凌一级公路)93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643千米,一级公路906千米,二级公路2225千米,三级公路2843千米,四级公路20291千米,等外公路102千米。

跨市(省)公路交通:赤大高速(G16丹锡高速公路赤峰——大板段)、赤朝高速(G16丹锡高速公路朝阳——赤峰段)、赤承高速(G45大广高速公路赤峰——承德段)、赤通高速(G45大广高速公路通辽——赤峰段)、赤凌一级公路(南接在建绥中——凌源高速公路)、S23赤峰——经棚高速公路、内蒙古省际大通道,均已建成通车。G508小城子——平泉、G1611经棚——承德高速公路国道全面建成,具备通车条件。

铁路

赤峰市区主要有两座车站办理铁路客运业务,分别为赤峰站赤峰南站

截至2022年末,赤峰市共有运营铁路7条,分别是叶赤线京通线集通线、赤大白线、锦赤线、白浩线和喀赤高铁,总运营里程1286公里,其中普通铁路客运里程1185公里,高速铁路101公里。另有巴新铁路林白铁路两条铁路在建。

2023年,赤峰站发送旅客192万人次,赤峰南站发送旅客50万人次。

2024年4月16日,赤峰国际陆港至天津港“公转铁”-铁海联运进出口新通道正式开通。

2024年8月26日,赤大白铁路首次开通旅客列车,实现客货共线运行。

民航

赤峰玉龙机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土城子村,东北距离赤峰市中心约15千米,为4C级军民合用国内支线机场。T2航站楼面积为31534.89平方米,设9部登机廊桥;民航站坪设1个B类机位、16个C类机位和1个隔离机位;跑道长2800米、宽50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78万人次的使用需求。

2023年,赤峰玉龙机场全年共保障运输起降19625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924464人次,货邮吞吐量1829.1吨。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12.8%、101.6%和77.4%,全年出港平均客座率74.9%。运营航司增加到15家,累计开通航线29条,通航城市30个。

公共交通

近年来,赤峰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累计投资5.77亿元,使得赤峰公交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赤峰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公交车620辆,折合795.5标台,现有公交首末场站23个,建有充电桩96个,充电终端66个;现有公交候车亭1232座,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8%。现有运营线路47条,线路里程843.6公里。

汽车客运

赤峰汽车站主要营运由赤峰发往全国的长途公路客运业务,并兼营小件货物运输业务。截至2014年已有线路包括发往北京、沈阳、天津、大连、哈尔滨、鞍山、唐山、锦州、阜新、葫芦岛、秦皇岛、盘锦、营口、辽阳、朝阳、保定、石家庄、承德、廊坊、通辽、锡林浩特、呼和浩特等20余个大中城市的长途线路,以及发往市内各旗县及周边奈曼、建平、凌源、喀左、开鲁、鲁北、围场、多伦、平泉等旗县的短途线路。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以境内地名命名的文化8个。小河西文化(距今约9000年)、兴隆洼文化(距今8150—735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350—6420年)、红山文化(距今6660—5000年)、富河文化(距今6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5000—487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200—3600年)、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3000—2500年),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7340处。兴隆洼遗址被史学界誉为“华夏第一村”,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C型碧玉龙被史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二道井子夏家店遗址被史学界誉为“草原第一城”。因红山文化“国宝”碧玉龙的发现,赤峰又被称为“玉龙之乡”。赤峰地区曾是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两大都城辽上京和辽中京分别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宁城县境内。喀喇沁亲王府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王爷府。红山文化遗址、辽文化遗址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辽上京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赤峰市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老哈河上游红山文化、先秦时期遗址田野考古调查工作共调查古代遗址101处,新开展敖汉西大梁遗址、刘家屯遗址考古发掘,完成辽上京西山坡佛寺南院和彩陶坡考古发掘,彩陶坡遗址龙形蚌饰的发现,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红山文化申遗联合申报材料已上报文旅部,并列入《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

语言文化

赤峰地区的主要方言属于北京官话朝峰片。是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间的过渡性方言。语法及语音与东北官话极为接近,而平翘舌分明则属于北京官话的特点。北京官话朝峰片主要来自清末闯关东而来的中原移民,并吸收了部分满语、蒙语词汇及语法。

非遗文化

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10个大类。内容完整,形式多样,异彩缤纷,有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据统计,全市现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10项,传承人592人,分布于全市12个旗县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传承人4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5项(其中9项已公示待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传承人88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95项、传承人258人。

民族风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健康习俗,进一步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相适应,得到充分的发扬。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的称赞。各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不利于民族繁荣发展的不健康的习俗,日渐消失。同时。又产生了许多适合于新的经济基础,或从原有习俗转化成的新的风俗习惯,如过去传统的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祭神节日——“祭敖包”,已转化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那达慕大会”。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3月,赤峰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90多家,被评为国家A级以上景区59个,5A景区1个(克什克腾旗克什克腾石阵),4A级10个(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喀喇沁旗亲王府、翁牛特旗玉龙沙湖、宁城县道须沟、喀喇沁旗美林谷敖汉温泉城、巴林左旗召庙赤峰博物馆、宁城县紫蒙湖、赛罕乌拉自然生态和辽文化旅游度假区)、3A级17个、2A级29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点)2处(克什克腾旗紫濛山庄、赤峰力王工艺),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村)8个(克什克腾旗同兴镇、巴林左旗林东镇、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喀喇沁旗美林镇、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宁城县黑里河镇、松山区城子乡瓦房村、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有各个时期历史文化遗址7300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处,地热温泉3处,拥有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4处。在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31个旅游重点旗县区(市)中,赤峰市占了7个。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友好城市

荣誉称号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赤峰市地跨大兴安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已发现矿产资源70余种,矿产地1200多处,主要矿产有铜、铅、锌、钼、铁等有色金属、黑金属以及金、银等贵金属,储量丰富,价值可观。被专家认为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近年来,有30多家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有识之士进驻赤峰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有色金属已成为赤峰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赤峰市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的资源、生产基地,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综合评估,决定授予赤峰市“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称号。

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

2002年6月17日是第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赤峰市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之首,市长呼尔查代表赤峰市领奖。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

2007年,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赤峰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确认为“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有5个旗县荣获“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分别是翁牛特旗、敖汉旗、宁城县、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占全区科技进步先进县的五分之一;有19位同志被授予“2007-2008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是全国政法综治维稳领域最高综合性奖项,也是彰显城市美誉度、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的“金字招牌”,由中央综治委每四年组织评选一次,评选条件高,时间跨度大,综合体现一个地方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赤峰市分别于1992年3月、1997年和2001年2月三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5年1月8日,赤峰通过验收正式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

2000年3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赤峰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是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从1995年起,赤峰市已经连续24年保持了国家卫生城市荣誉。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简称“双拥模范城”,是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的城市荣誉称号,是军地共同颁发的唯一国家级城市品牌,也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双拥模范城”是指双拥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模范城市,是城市的一项荣誉。从1993年起,赤峰市连续8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分别是1993年1月、1994年7月、1997年1月、2000年1月、2003年12月、2007年12月、2012年2月、2016年7月。

全球环境500佳

2002年,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中国城市生态和城市森林建设方面最高级别的论坛,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2013年,赤峰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2014年,赤峰市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保持在百亿斤以上,再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中国天鹅之乡

2014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织专家评审,赤峰市荣获“中国天鹅之乡”殊荣。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赤峰市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确认为“2011-2015年度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2017年,赤峰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这标志着赤峰市向建设生态宜居、宜游、宜业赤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数为评选标准的活动,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被誉为全球最大规模“美好生活”主题调查。赤峰2次被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2019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结果的通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125号),再次授予赤峰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区仅有两个盟市获此殊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