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

更新时间:2022-01-16 19:10

乌合,读音wū hé ,汉语词语,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

解释

1、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

2、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

出处

①《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②《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③《东观汉记·公孙述传》:“今东帝无尺土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

④《晋书·慕容廆载记》:“廆曰:‘彼信崔毖虚说,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

⑤《周书·贺拔岳传》:“岳报曰:‘王家跨据三方,士马殷盛,高欢乌合之众,岂能为敌?’”

⑥《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

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

⑧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谢嗣凤﹞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

清·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次烧除,兔窟既破,乌合焉栖?”参见“乌合之众”。《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