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9:47
乌头门是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门的一种类型,是坊门和高等级住宅的一种特殊造型,也称乌头大门、棂星门。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门,板门是宫殿、寺庙等使用的房门样式,而乌头门则是私人宅邸、寺庙等院门、大门的样式。这种门是比较开敞的大门,形制上有复杂与简单之分。由于当时等级制度的限制,有一定身份的权贵和豪门才能使用 。
关于乌头门,史料最早见于东魏时的《洛阳伽蓝记》。
《唐六典》记载:“六品以上,仍通用乌头大门。”
汉唐时,有五品功名的官员家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位于门左的柱子曰阀,喻意建有功劳;右边的称阅,象征经历久远,即世代官居高位。
在初唐壁画中可以看到乌头门的形制,如敦煌石窟九十八窟壁画中见到的乌头门,结构简单,主要以两根木柱及一根横木搭配成草字头形。其中突出在横梁上面的两根柱头通常雕饰一下并涂成黑色,因而得名“乌头门”。
北宋之前的大门皆是乌头门的样式,从明朝时期,宅院和寺庙等大门才渐渐演化成后世熟知的院门样式。
宋《营造法式》小木作中有此门的做法和图样,但乌头门实例在宋金时代并不多见。
潞城市崇道乡贾村宋墓内南壁券门两侧各砌出一立柱,形似乌头门的冲天柱,也称挟门柱,上部施黑色乌头,很像乌头门的做法。但是挟门柱之间没砌出门额及门扇,结构不完整,但在墓门前砌出如此形制的两根立柱,和立式衣架的形状有明显不同,可以认为是“乌头门”,鸟头门多见于较大的建筑中,在仿木结构墓室中出现较少。此墓门的另一侧已残,但从形制上还是可明显看出此门为乌头门,说明这种做法在宋代长治地区民间也在使用。
乌头门也称“棂星门”。《营造法式》卷二“乌头门”条:“《义圳》:‘表褐、阀阅也。’注:褐,音竭,今呼为棂星门。” 《史记》卷十八记载: “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为阀,积日曰阅,”乌头门有旌表门第之意,可见这种门是等级制度的产物,是专为有身份的宦府车马进出通行方便而设的一种大门j但从山西灵岩寺壁画来看,这种门并不全是建于地面,壁画中的乌头门就建在高台之上引 从文献记载看,此门有等级制度约束,但在民间实际生活中有突破。萧默先生认为:“乌头门本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不过是在最简单的衡门下安木板门扇而已。
乌头门是牌楼发育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头门是后世院门的源头,也是汉唐时坊门的源头,以及牌坊演变过程中的一种样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坊门的建造也渐渐考究起来,从颜色到形体结构都精致美观,在造型上也走向艺术化。两根立柱愈加高大,有的高达丈余甚至更高,柱身、柱头都较前精美。柱子上端套一个瓦罐(或称云罐,状如毗卢帽),将柱上端涂上黑漆名曰乌头,实际上是为了柱子能防雨水侵蚀。因此,有地位、有权势的富户都纷纷参照乌头门来为自己建造更显高大、气派的府邸大门。
隋唐时期这种乌头门的修建非常盛行。唐朝时期,官方对修造乌头门作过具体规定。
《唐会要,舆服》中规定: “……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仍通作乌头大门。”《唐六典》也有明确规定: “六品以上仍通用乌头大门。”
这表明作乌头门是有等级区分的,是官宦权贵门第的标志。
北宋政府颁布的李诫《营造法式》,对建筑业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对乌头门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详细的规定、介绍和绘制图形。“乌头门其名有三:一日乌头大门,二日表碣,三曰阀阅。今呼为棂星门。……造乌头门之制(俗谓之棂星门),高八尺至二丈二尺……”(如图1所示源于宋李诫《营造法式》):所谓“阀阅”,唐颜师古《汉书注》曰:“古者以积功为阀”, “经历为阅”。说明乌头门有旌表、标榜的含义,所谓表即表柱、华表,说明华表与坊门的结合,一是华表的功能用在坊门上,二是华表的造型和工艺用在坊柱上i这样一来坊门便上升为乌头门的等级,也就形成了高低贵贱的区分j其中的功能内涵也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所以修造特别考究,使之可以达到华贵、威严和气派的效果。
关于乌头门之名最早出现在北魏杨炫之所撰的《洛阳伽蓝记》中,当时著名的寺庙永宁寺的北门是乌头门,至于乌头门的形象,据现在可考的资料最早在敦煌窟的初唐壁画中可以看到。
在宋代碑刻《平江图》(如图2所示)上和《营造法式》中也可以见到:至宋代以后乌头门这一名称逐渐少用了,改称为“棂星门”。
有关棂星门的来源,华夏先祖为尊天神,早有习俗。在西汉初汉高祖祭天地时有所规定,必须先祭灵星,便修建了灵星祠,因灵星又称“天田星”,《星经》记载: “天田九星,在牛东南,主畿内田苗之职。”
北宋时期皇家又修建了祭天地的“郊台”,设置了“棂星门”。因门上有窗棂,故称为“棂星门”。由于棂星门外观庄重威严以至神圣,后来在文庙、神庙、佛庙等也常常建造棂星门。这些棂星门的造型基本和《营造法式》中绘制的乌头门造型接近,故而并称为“棂星门”。
棂星门的发展演变大大促进了牌楼的形成。
由于门柱的雕饰和结构发展出现了三门连接形式,形体也愈加高大,样式上已经清晰可见牌楼的雏形了,只是多了个门扇,其实在寺庙、祠宇这些场所里门扇无实质作用:长此以往,棂星门便卸去了门扇,成为只有表柱和坊梁的简易牌楼雏形了。
由于乌头门有着旌表、标榜和炫耀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实用和功能进一步扩展,渐渐地渗透在街道上原来留下的坊门上和贵族富户的墓祠上。尤其是棂星门还有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大大地拓展了它的实用范围,从宫廷到民间、从殿宇到墓祠,贵族和富户纷纷效仿,互相攀比,逐步具有了炫耀、颂扬、宣传、教化、纪念、承传等多种功效的形态物化,犹如奖牌或是栽立的表柱上挂着的牌匾,是一种民情风俗中最高荣誉的标志—这样,乌头门为中国牌楼的孕育诞生,在社会意识和观念形态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造型结构、雕刻艺术上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借鉴,成为文化内涵上最良好的精髓。
乌头门的发展为牌楼独立施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乌头门属于牌枋门的一种柱,由两柱一横方构成,有表揭、阀阅、揭橥、绰楔或灵星门之称谓,其两木柱为安装乌头门扇之立框,宋式称为鸟头门挟门柱。
乌头门挟门柱制安工程量按其施作长度以米计量。
乌头门挟门柱制安定额以其施作规格(按其截面长乘以宽见方分档:20cm以内,23cm以内,26cm以内,31 cm以内,36cm以内,41cm以内,46cm以内,51cm以内,56cm以内)设项,乌头门挟门柱制安按其施作规格及其长度,分别套用(宋)乌头门挟门柱制安定额相应项目。
乌头门额伸出柱外者,两端量至端头,按长度以米为单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