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4 00:36
乌拉满族火锅是东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吉林乌拉是满语音译,据《吉林通志》记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意为沿江,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下令统称吉林。冬季来到美丽的吉林市,有“一观一品”之说,“一观”即欣赏天下奇观雾凇美景,“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
乌拉满族火锅的起源有很多个版本,比较常见的说法有三种。一说起源于辽金时代,一千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把猎获的鸟兽、鱼虾和采集的植物用陶瓷锅或泥锅炖煮,形成了火锅的雏形。第二种说法是:女真(满族前身)军队与元朝征战时,军中盛行一种饮食,在地上支起一个架子,放上大铁锅加水,把野猪等猎物的肉切成薄片煮熟即食,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行军打仗,后来逐渐演变为满族的火锅。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特别喜爱吃火锅,相传他巡幸吉林乌拉以及多次南巡时,地方官员争相进贡火锅投其所好,一时间朝野上下吃火锅渐成风尚。
清朝中叶,由于皇家的推崇,满族火锅发展到鼎盛时期,由原来寻常百姓家的粗糙吃法,演化为贵族式的烹制方式。蜕变后的火锅多为铁或铜制成,火锅下部较窄,底座呈碗反扣状;中间开一个门洞,里边加木炭;上半部较宽为食物容器,呈环湖状;中间是烟囱与下面的炭火灶相通。现代的火锅加热多用电或可燃气,无论从营养价值上,还是从口感上,都与传统的木炭火锅不可同日而语。
凤吉园贾家火锅店坐落于乌拉街镇内,始创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130余年。其独特的满族风味和精细的传统加工技艺,历代多有赞誉。当时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云生(31-33任)、台春(34任)、德克德恩(35任)、乌音保(36任)、的贵客经常光顾。创始人——贾福,也曾被召进京,到清宫御膳房料理传授乌拉满族火锅技术。
凤吉园贾家锅子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和考究的营养科学价值。因此,“凤吉园乌拉满族锅子加工技艺”作为乌拉满族火锅的正宗和代表,于2008年6月10日被吉林市政府评为: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2009年6月被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文化厅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第四代传人,现“凤吉园贾家馆子”总经理——贾成明,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受到国家保护。2011年被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商务厅评为“吉林老字号”。
传统的乌拉满族火锅有“前飞后走,左鱼右虾,转圈撒葱花”的说法。“前飞”指的是飞禽,“后走”指的是走兽。乌拉满族火锅以鸡汤为底汤,鸡肉老汤结合传统中医,加入人参、天麻、枸杞、红枣、桂圆、山楂、冬虫夏草、麦冬、当归等名贵中药材,长时间精心熬制而成;肉类有鹿、狍、猪、鱼等野味,菜品有榛蘑、金针菜等山珍,配料有蛎黄、大虾等海鲜;蘸料由芝麻酱、腐乳、卤虾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等加入野山菌制成。选用食材考究,富含营养物质,通过煮、炖、焖、煨等烹制方法控制火候,吃起来肥而不腻,鲜而不懈、淡而不薄、口感适度,具有香、鲜、滑、嫩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