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19:29
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1050公里,乌江有南、北两条河源,南源三岔河发源于威宁县的香炉山,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赫章县的大坡山,两源在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村社发展会命名为“中国特色旅游村”的黔西县新仁乡化屋基汇合,化屋基以上至香炉山为乌江的上游段,以下至思南为乌江中游段,思南至涪陵入长江段为乌江下游段。
从毕节地区威宁县的香炉山、赫章县的大坡山“两源”发源地至汇合处东风湖(化屋基)至荆江野济河,湖水清澈澄深,倒影沉碧,宁静秀丽,两岸峰壁险峻,气势恢宏,断层壁画神秘多姿,鬼斧神工,景观众多,有“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的美誉,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因此称乌江源百里画廊。
乌江源百里画廊是千里乌江滨河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织金洞景区的水上旅游环线,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为一体,十分壮观、秀丽,是中国西部喀斯特地区高峡平湖的典范,有“头上天一线、峡中水一湾”的天然画廊之称。景区交通方便,距省城贵阳80公里,距毕节123公里,距黔西县城33公里,距织金洞景区7公里。乌江从毕节高峡深谷、崇山峻岭中一路奔腾咆哮,在大鹏展翅崖壁景观下呈现出两源交汇的壮美景观,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湖区总长62千米,宽度60-1000米之间,湖水面积近20平方千米。景物景观有天竹峰、大鹏展翅、水西化屋古战场、关刀洞栈道、水西蓬莱、金枪岩、睡美人、虎门关等。
乌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两条源流,北源叫六冲河,南源叫三岔河,都发源于贵州西部地势最高的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两条源流分别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了几百公里后终于汇合成了乌江又继续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横贯贵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后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了长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这里修筑了东风水电站的大坝湖面倒灌进两条源流各有几十公里使滚滚的乌江变成了一个三叉形的十分平静的湖面——东风湖。
东风湖,风光迷人,景色秀丽,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等景色为一体,素来被誉为“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曲折的11道弯,蕴藏着雄浑之美、神肖之美、逶迤之美。
东风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拥有两岸的悬崖峭壁。这些悬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气势壮伟、气象万千。大约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地质学上称之为“燕山运动”。这次运动在贵州的地盘上造成了一 条从西部往东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后来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长的乌江的河床。在这里,相对深厚的岩层使形成的裂谷比别的地方深了许多自然也精彩了许多,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喀斯特风光不仅在乌江所有的峡谷风光中无与伦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峡谷风光里也首屈一指。
沿东风湖逆流而上四十分钟,有一个被誉为“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的苗寨,她就是位于东风湖畔笋子岩下,仍保留着独特的苗族风情的化屋苗寨。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苗家儿女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任何时候都准备着以他们独具特色的方式欢迎大家的光临。当你步入苗寨时,热情好客的苗家人身着盛装,吹着芦笙,唱着苗歌,端着米酒,迎候在寨门,欢迎远方客人的光临。
世世代代化生活在化屋基的这一支苗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有着独特的歌舞,他们的体育性质的芦笙拳舞和多声部合唱多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并获得了大奖。漫步苗寨,随处可以听见悠扬轻快的芦笙舞曲,天赖之音般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处处可以领略苗族的“芦笙拳舞”、“板凳拳舞”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饱览民族歌舞之余,你还可品尝老腊肉、酸汤点豆花等美味农家食品。
无门票:
不过乘船游乌江源,需船费60元/人(往返),乘船时间单程约1小时。
适合自驾出游:
百里画廊风景虽美,但通往外界的交通较为不便,所以更适合自驾出游.: 贵阳方向——可选择由贵黄公路经清镇,或贵毕公路经黔西县后沿321国道进入。 重庆/四川方向——可选择遵崇高速或大纳公路进入。
特色美食:
这里的特色美食有:宫保鸡、竹荪山珍、苗家菜、荞凉粉、黔西黄粑等,可在天谷山庄品尝到(位于织金洞口1公里处),可选择点菜,也可选择桌餐,每桌150—200元。
住宿问题:
住宿问题也可以在天谷山庄解决,标准间120—160元。夜幕降临时,这里会举办乌蒙欢歌篝火晚会。
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属“歪梳苗”一支,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无伴奏多声部民歌,其迭宕优美能让鸟雀惊飞。化屋苗家热情似火、堪称厉害的三道寨门:经过拦路门、迎客门、敬客门后,就成了最尊贵的客人,幸福地听到了苗家儿女原汁原味的“倮跺”,即多声部民歌里最主要的品种——情歌。原为男女对唱,应和者为了表示赞赏、爱慕,即兴地在主唱者唱到句头、中间或尾句时便加声进来,苗语叫“耨斗”,即和唱帮腔;又还有反唱,即转调唱法。男声女声相互应和、缠绕,自由空灵。而两三位歌者在这两声之间加声进来,七八个声部就出现了,错落有致的歌声如空山灵韵,绮丽而缤纷,柔情又执着,心灵顷刻被这美妙的天籁之音洞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