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貉

更新时间:2024-07-05 20:52

乌苏里貉是食肉目犬科貉属哺乳动物。体肥胖;耳小;吻部较短;四肢矮;被毛长而蓬松,底绒丰厚,针、绒毛比例合理。面颊横生淡色长毛,由眼周至下颌生有黑褐色被毛,呈明显的“八”字形,并经喉部,前胸连至前肢;沿背脊中央的针毛多具黑色毛尖,程度不同地形成一条界线不清的黑色纵纹,向后延伸至尾部;背部毛色较深,呈青灰色;体侧毛色较浅;四肢毛色较深,呈黑色或黑褐色。

品种

人们俗称貉为狸、土狗子、毛狗子等。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的杂食性毛皮动物,原产地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乌苏里貉是东北亚地区特有线毛尖爪型野生毛皮动物。据《中国动物志》(1987)

我国貉可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东北亚种和西南亚种:

①指名亚种: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体长50~53cm,被毛短,底绒呈棕黄色,针毛的黑色毛尖较少,背部黑色纵纹亦不明显。

②东北亚种: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体长56~90cm,毛长绒厚,黑色背纹明显,底绒青灰或浅黄色。

③西南亚种: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体形显著小于东北亚种,与指名亚种接近。底绒空疏,呈乌灰色,针毛多为黑灰色毛尖,很短。

另据衣川义雄(1941)报道,我国貉有7个亚种:

乌苏里貉:产于大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南北平原等地;

②朝鲜貉: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南部地区;

③阿穆尔貉:产于中俄边境地带;

④江西貉:产于江西及其周边各省;

⑤闽越貉: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陕西、安徽、江西等省;

⑥湖北貉:产于湖北、四川等省;

⑦云南貉:产于云南及其周边各省。

我国人工饲养、经济价值较高的是东北亚种,也就是以乌苏里貉为主,还有朝鲜貉和阿穆尔貉。

体形外貌

体形似狐,但较肥胖、短粗,尾短,四肢亦短小。被毛长而蓬松,底绒丰厚。趾行性,以趾着地。前后肢均有发达的足垫。爪短粗,不能伸缩。被毛通常为青灰色或青黄色,吻短尖,面颊横生谈色长毛,由眼周至下颌生有黑褐色被毛,呈明显的“八”字形,并经喉部、前胸连至前肢。沿背脊中央的针毛多具黑色毛尖,程度不同地形成一条界线不清的黑色纵纹,向后延伸至尾背面,越靠近尾末端纵级越深。背部毛色较深,呈青灰色;近腹部体侧被毛呈灰黄色或棕黄色;腹部毛色最浅,呈灰白或黄白色;四肢毛色较深,呈黑色或黑褐色。

成年公貉体重5.5~8.0kg,体长58~67cm,体高28~38cm;成年母貉体重5.3~7.5kg,体长57~65cm,体高25~35cm。

乌苏里貉的标准

毛绒品质

针毛黑色、稠密,分布均匀,平齐,无白针毛,毛长8~9cm;绒毛青灰色、稠密,平齐而分布均匀,长度5~6cm。背腹毛差异小,被毛油亮。

体型

断乳时体重>1.4kg,体长>40cm;5月龄时体重>5.0kg,体长>60cm;成貉(11~12月)体重>6.0kg,体长>65cm。要求体型大,皮肤松弛,眼大有神,四肢挺健,身体健壮,无病。

繁殖力

成年公貉交配能力在10次以上,使受配母貉受配率高,胎产仔在10只以上;成年母貉要求在3月上旬发情,胎产仔成活在8只以上;当年幼貉应选同窝仔貉在5只以上,生长发育良好,外生殖器正常,有效乳头在4对以上的。公母比例为1︰2~3。

乌苏里貉是皮毛动物养殖品种里最容易饲养的品种,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养殖效益可观,如能和白貉杂交饲养可以提高很大的经济效益,貉子适宜在北纬30度以北的地区饲养。

乌苏里貉皮近两年销量增加,已经成为养殖业的佼佼者。

色型

貉的毛色因种类不同而表现不同,同一亚钟的毛色其变异范围很大,即使同一饲养场,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毛色也不相同,这在很少进行育种工作的各大、小养貉场普遍存在。

(1)乌苏里貉的色型:颈背部针毛尖,呈黑色,主体部分呈黄白色或略带橘黄色,底绒呈灰色。两耳后侧及背中央掺杂较多的黑色针毛尖,由头顶伸延到尾尖,有的形成明显的黑色纵带。体侧毛色较浅,两颊横生淡色长毛,眼睛周围呈黑色,长毛突出于头的两侧,构成明显的“八字”字形黑纹。

(2)其他色型

黑十字型:从颈背开始,沿脊背呈现一条明显的黑色毛带,一直延伸到尾部,前肢,两肩也呈现明显的黑色毛带,与脊背黑带相交,构成鲜明的黑十字。这种毛皮颇受欢迎。

黑八字型:体躯上部覆盖的黑毛尖,呈现八字型。

黑色型:除下腹部毛呈灰色外,其余全呈黑色,这种色型极少。

白色型:全身呈白色毛,或稍有微红色,这种貉是貉的白化型,也有人认为是突变型。

栖息环境与洞穴

貉经常栖居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时居住于草堆里。喜穴居,多数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处,经加工后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兽类的弃穴为穴,也有个别貉自行挖洞营窝。貉不喜欢潮湿的低洼地,选穴地点需要干燥,并具备繁茂的植被条件,以供隐蔽和提供丰富的食料来源。为了引水方便,貉多选择有水的栖息地,如河、沼、小溪附近。貉没有固定的洞穴栖息,一年中,于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类型的洞穴栖息。繁殖期选用浅穴产子哺乳;夏季天气热,则利用岩洞或凉爽的洞穴栖息;在严寒的冬季,便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深洞居住。在同季节也不固定栖息地,而是根据食料条件、气候变化以及哺育子幼兽和安全的需要,经常变换栖息场所。

群居性

貉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1公1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产子后,双亲同子兽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寻到新洞穴时,幼貉离开双亲。

活动行为

貉的活动范围很广,常在半径6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夜行性强,白天多在洞穴中睡眠,或到附近隐蔽处休息,傍晚和拂晓出来觅食和活动。家养貉局限于较窄的范围内,活动不灵便,行走不快,多以直线行走,每昼夜达3公里至4公里。

冬眠和半冬眠

貉在秋季食科丰足的条件下,营养丰富,皮下积蓄大量脂肪。进入严冬季节,由于食科缺乏,气候恶劣,貉活动减少,吃食很少,新陈代谢缓慢,以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呈现出昏睡状态的非持续性冬眠,称为冬眠或半冬眠。冬眠维持期从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如气候偏低,也可延续到3月初。

食性

貉食性杂,野生状态下,以鼠类、鱼类、蚪类、蛙类、鸟、蛇、虾、蟹等,以及昆虫类,如甲虫、金龟子、蝗虫蜜蜂、蛾、鳞翅目的幼虫等为食。也食作物的子实、根、茎、叶和野果、野菜、瓜皮等。尤其喜食山葡萄,有的还食狐吃剩的兔的尸体,还到村边、道边食人和蓄禽的粪便。

换毛时期

貉每年换毛1次,2月份开始逐渐脱换底绒,8月份长出毛绒,11月中旬冬毛生长终止,是貉成熟的最佳时期。

幼貉从40日龄以后开始,脱掉浅黑色的胎毛,3-4月龄时长出黄褐色冬毛,11月份毛被成熟度与成年貉相近。

寿命与繁殖特点

养貉的目的,是通过对良种貉群的培育,提高母貉的受胎率和产仔率,减少空怀的比例,以实现全群母貉都能全配种、全受胎、全产仔,从而增加母貉产仔量,达到快速扩大群体。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要掌握乌苏里貉的繁殖规律,全面了解其生理特点,采用“优选法”对当年准备留种的幼貉进行重点培育,组建以经产母貉为主体的高产种貉群让具有良种优势的母貉充分发挥出高产的繁殖力,采用以优配优的配种方法,把公、母貉共同的优良基因传给后代,以提高后代毛皮质量,使养貉者获得优质商品貉皮,从而达到良种产量高,高产出高效的繁殖态势。

貉的寿命8-16年,繁殖年龄7-10年,繁殖最佳年龄3-5年。貉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春季发情配种,个别貉可在1月和4月份发情配种,怀孕期60天左右,胎平均6-10头,哺乳期50-55天。

主要天敌

貉的主要天敌是狼、猞猁等猛兽,凡有狼出没的地方,貉的数量明显减少,特别在早春,貉的减少尤为突出。貉、獾生境相似,彼此相睦,冬季貉、獾同居,很少发生争斗现象。

生理常数

貉的体温38.1℃~40.2℃,脉搏70-146次/每分钟,呼吸23-43次/每分钟,红细胞584万个/立方毫米,白细胞12.052万个/立方毫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