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8 10:40
乌饭草别名:染菽、猴菽、青精草、乌饭草、墨饭草、黑饭草、乌草、饭团子、南烛草木。是长在山坡上的一种灌木,枝叶极象冬青。用它的叶汁和糯米一起烧着吃,色泽鲜艳,香味浓郁,拌以白糖,又甜又香又糯,更加上口,别具风味。江南地区用于制作乌饭,应故得名。
乌饭草,产于闽中的一种草本植物。
【基本】本品为草本而兼木本植物,故名南烛草木,即今所称南天烛者是也。
【产地】江南处处有之。
【别名】瘦米
明·包汝楫《南中纪闻》:“闽中产乌饭草,能缩米,一名瘦米。用以煮米,米粒坚细,每斗仅得升许,第色带黑耳。军行必备此,可以轻骑远出。”
高可达1-3.5米,多分枝,幼枝有柔毛;枝条细,灰褐带红色,幼时带有点状微毛,老时脱落。叶互生,草质;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边缘具稀疏尖锯齿,基部楔形,先端锐尖,革质,有光泽,中脉有短毛;叶柄短而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具有10数朵花,微具毛;苞片披针形,长1CM,边缘具不明显锯齿;花冠白色,壶状,具绒毛。浆果、红紫或紫黑色,扁球形或球形,直径5-8.5MM,表面被灰白色细柔毛,内含多数淡黄色至棕黄色种子,长卵状三角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多生于山坡灌木丛或马尾松林内,向阳山坡,多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常分布在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是酸性土(红壤)上的指示植物。
沈括《笔谈》云:南烛草木,本草及传记所说多端,今少有识者。为其作青精饭黑,乃北人多误以鸟桕为之,实非也。此乃木类,又似草类,故名南烛草木,今人简称南天烛是也。一茎,茎如蒴藿,高i四尺,庐山并有盈丈者。叶微似楝而小,至秋则实如丹,南方至多。陈藏器云:南烛生高山(此说不确),经冬不凋。苏颂日:此木至难长,初生三四年,状若菘菜之属,亦颇似栀子,二三十年乃成大株,故日木而似草也。子如茱萸,九月成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少酢,冬夏常青。枝茎数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李时珍日: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小儿食之。
分布于我国苏南地区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南至台湾广东等。主产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地区
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是宣城、南京溧水、常州溧阳、无锡宜兴(宜溧山地)、庆元黄田、竹口一带的民间习俗。乌饭的做法是,用一种叫“乌饭草”的灌木叶子放在锅中煮烂,然后取其乌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再加上瘦肉搅拌,经文火炊透便成乌饭,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欲顿增。
乌饭树又名牛筋树、南烛草木,杜鹃花科乌饭树属常绿灌木。植株多分枝,枝条较细,灰褐色中略带红色。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革质,有光泽;叶色富于变化,春夏季节萌发的新叶呈黄绿色,以后逐渐为翠绿色,秋季绿色中稍微泛红,到了冬季则呈浓绿色。总状花序,8~10朵腋生,花冠壶状,白色,有清香,花期6~7月。浆果球形,萼齿宿存,直径约0.5厘米,初为绿色,8~9月成熟后呈黑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