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5:39
皮影戏(乐亭皮影戏),河北省乐亭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导致乐亭皮影戏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佛教活动,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北魏时统治者在北方大力提倡,乐亭境内佛教流行。乐亭皮影戏正是在佛教讲经宣卷及因佛教引起的荐亡超度民俗活动基础上衍变而生的。
魏晋后,僧侣通俗宣传花样增多。唐代盛行俗讲,产生了讲一段唱一段来宣传佛经中神变故事的“变文”形式,还有了以图画配合俗讲的“变相”形式。无论变文或变相都孕育了乐亭皮影戏的因素。
五代以后,随着佛教的流传,民间产生了荐亡超度风气。其法是用纸剪成人像,作为死者的象征,挂在棺材前的帷幕里,由僧人演唱死者生前善行,加以颂扬,并宣卷讲经,超度亡灵。这种形式里,乐亭皮影戏的因素更明显了。
金元时代,用影人配合宣卷多了起来。民间艺人学习这种形式,宣讲世俗故事和讲史内容,于是,乐亭皮影戏正式诞生。
元代时期,乐亭皮影戏脱离宣卷的窠臼,成为军营中的娱乐品。
明代初期,许多南方人移民到北方,其中一部分人到了随着人口的迁移,南戏也就带到了乐亭,乐亭皮影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南戏的影响,乐亭皮影戏中的生行就是受了南戏的影响后出现的。
明代中晚期,乐亭皮影戏已发展成完整的戏曲形式。
清代时期,乐亭皮影戏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清代乾隆年间,受北昆影响,乐亭皮影戏在唱腔上吸收昆曲的一些元素,在民间韵唱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曲调更为委婉细腻。同时,其伴奏乐器增加了笛子、四根弦的胡琴。清代咸丰初年,乐亭皮影戏的伴奏乐器又增加了弦子等。清代道光年间,乐亭皮影戏艺人郭老天发明了掐嗓唱法,使乐亭皮影戏的声腔更为丰富,同时,乐亭皮影戏影人的雕刻和操纵技艺也有了改进和提高。至此,乐亭皮影戏的音乐、表演体制大体具备。
清代中叶到清代末期是乐亭皮影戏的全盛时期,乐亭县境内开办了多家影社,其影社有大、中、小之分,也有职业、业余之分,出现了乐亭皮影戏四大班社。乐亭皮影戏艺人对皮影戏进行了革旧图新,把乐亭皮影艺术推向更高的水平。这一时期,乐亭皮影戏流入东北、北京等地区,逐渐有了一定的名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乐亭皮影戏在国家政治力的影响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表演形式、表现内容等方面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其唱腔却未被“改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乐亭皮影团被迫停止演出活动。1968年,皮影团被勒令解散,演员还乡参加农业劳动,演出所用道具等,均被造反派以“破四旧”为由,统统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后期,乐亭皮影戏以移植红色经典——革命样板戏的形式得以恢复,恢复演出后,乐亭皮影戏依靠改编红色现代剧目得以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乐亭皮影戏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剧目上,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共存,但以传统剧目为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禁止演出的传统剧目得以恢复。
20世纪80年代初,乐亭皮影戏逐渐走出中国国门。
2013年,乐亭县文广新局先后组织乐亭皮影戏影团赴韩国、瑞士、西班牙等地演出,为了使剧目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文广新局汇集全县皮影人才对剧目进行了复排和创新。
乐亭皮影戏的唱词结构与其他戏曲不同,别具一格。其格律除了一般剧种常用的七字句、十字句外,还有五字句、三赶七、硬辙、大小金边、赞等。这些唱词格律用于不同的行当角色、不同的板眼唱腔。一般的规律,凡是每句字数较多的唱词多用在、主要人物身上,反之则多用在小角色上。至于五字句则用在净行和丑行上。大小金边只用在丑行人物上,其他角色不能滥用。
乐亭皮影戏的唱词通俗易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种唱词结构交替使用,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由正辙和硬辙的交替运用,词句和韵调显得充实丰富。
传统乐亭皮影戏由两人操纵,台内映幕左边的为上线,右边的为下线。支配影人动作有三根杆线,脖线为主线,左右手各一杆,称为手杆。乐亭皮影戏影人的操纵本无固定格式,是来源于生活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别。要根据剧情和人物当时的处境和情绪应时变化,灵活掌握。经过艺人长期实践,乐亭皮影戏的操纵过程形成了规范的程式,其操纵要领如下:武旦出场风摆柳,升帐亮相身一扭,单脚一抬回身走,坐帐报名双袖抖;文旦身稳臂摇双交手,步履稳重平身走;少女步小动作稳,低头目下瞧;花旦手掐腰,彩旦晃动走;武生举止如山重,开打似叶飘,挺立如玉树,走路向风扫;文生不慌不忙,举止文雅,双臂轻摇,动作潇酒;老生(乐亭影叫髯,都是正面人物)走路臂一晃,脑袋点两下,蹒跚步履迟,站立手平胯;花生(即五行)卑躬屈膝,点头哈腰,摇头摆脑,一步三摇;奸面(指大行人物,如董卓、曹操等)出场要冲,举止要重(操纵都要踏响台板),整冠理须,稳中见动,一步两摇,眼睛上瞧,仰面凸胸,抖袖挺腰;毛净(青壮年净行人物)上场翻身,站立有根,双手戮动,亮相腿分。
乐亭皮影戏传统的影人采用七寸戳子(影人的身子),包括头楂(影人头像)总长约8.5寸,装配7尺长、3.5尺宽的影幕,比例较为和谐。乐亭皮影戏影人的头楂和戳子用插接的方法连在一起,用完后把头楂摘下,单独装入影包存放。影人的面部分黑、红、白、绿4种颜色,其中,红表示忠贞人物,绿表示草莽和灵怪,黑表示刚毅和憨直人物,白表示俊美和奸诈人物,它们的造型是借鉴庙堂中塑像再创造的。
乐亭皮影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古代小说、历史演义及民间说唱,也有不少是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还有将戏曲改编,用皮影进行演出,其代表剧目有反映市民生活的《铡梁武举》《莲花庵》等;公案戏《打銮驾》《放粮》《审头刺汤》《审张驴》《假金牌》等;从戏曲里移植过来的《白帝城托孤》《空城计》《霸王别姬》《唐明皇哭妃》《程咬金》《敬德骂马》《武家坡》《杨家将》《呼延廷搬兵》《杨文广征西》《樊梨花征西》等。
传承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乐亭皮影戏业余皮影团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已基本消失,同时,乐亭皮影戏皮影专业剧团也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危机,其演员演出不断机会少,工资待遇水平低,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传承乐亭皮影戏,其传承面临一定的危机。
传承人物
梁素芝,女,汉族,2018年5月8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皮影戏(乐亭皮影戏),河北省乐亭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亭县文化馆获得“皮影戏(乐亭皮影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乐亭县文化遗产传承中心。
重要活动
2013年10月,乐亭皮影戏参加了由中国文化部、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和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演艺周”展演活动,演出了《火焰山》《鹤与龟》《魔女巧梳妆》等传统剧目。
2015年10月31日,乐亭皮影戏参加了第二届漫步中国·中韩文化节第二站“首尔中国日”活动,演出了取材于《西游记》的皮影戏《火焰山》;同年12月,乐亭皮影戏参加了在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普尔举办的“河北文化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2017年2月,唐山市乐亭县举办了“乡音唱乡情”——乐亭皮影专场演出活动,表演了《五锋会》《白蛇传》等经典唱段、新编历史廉政剧目《榆钱谣》选段以及《孟宗哭竹》《火焰山》等新创小折子戏。
荣誉表彰
2015年4月,乐亭皮影戏剧目《火焰山》在“全国皮影展演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绝技绝艺评奖”活动中获得金奖;同年8月13日,乐亭皮影戏剧目《悟空降妖》在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中获得“金狮奖”;同年12月2日,乐亭皮影戏《火焰山》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