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52
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
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之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乐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面对学习,人们应体验求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仍要学会身处困境不忘微笑,“乐以忘忧”,得苦不入心,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而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承受苦、享受苦。
“乐以忘忧”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指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西晋·皇甫谧《高士传·法具》:“同郡田羽荐真曰:‘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
唐·韩愈《答胡生书》:“谋道不谋食,乐以忘忧者,生之谓矣。”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今西成有岁,东户无为。野老清谈,怡然自得;田家浊酒,乐以忘忧。”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元·钱霖《哨遍·试把贤愚穷究套》:“一味的骄而且吝,甚的是乐以忘忧。”
乐以忘忧—破泣为笑
“破泣为笑”的意思是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一下子从哭变为了笑。“乐以忘忧”与“破泣为笑”都有由不开心到开心转化的一个情绪过程,但有区别:“乐以忘忧”强调的是因为太过快乐,而忘记了所有的烦恼;“破泣为笑”强调的是本来难过得哭泣,然而因为某些事物很好笑,一下子转忧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