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5:24
剪纸(乐清细纹刻纸),浙江省乐清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乐清细纹刻纸是在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乐清剪纸艺术的一个独特品种,因以“刻”代“剪”,故称之为刻纸。乐清细纹刻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据《乐清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其中提到的“剪彩”就是剪纸。
乐清细纹刻纸盛行于明末清初年间,这一时期,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因它形如船,故称龙船灯,艺人以刻纸装饰在龙船灯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每年正月十五,乐清乡间各地都有龙船灯巡游,而评判龙船灯的水平高低,主要看龙船纸扎和“龙船花”的刻制情况。龙船灯的流行,不断推动着“龙船花”的发展,其内容从单纯的几何图案发展到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无所不包,刻工也越来越精细。
20世纪50年代,乐清剪纸才被正式命名为“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突出特点就是“细”,工整纤秀,细如发丝,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对照强烈。它的刀法精妙入微,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2条线条,细线纹阔度有的仅有1毫米,每刀间隔不到半毫米,且疏密有致,和谐美观。刻制纹样时,不用画稿,仅依凭竹刀划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在小方框内刻剪出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
乐清细纹刻纸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浓厚的装饰风味,艺人常用的图案纹样有正字形、葵花形、龟背形、鱼鳞形、喜字形、寿字形,还有“田交田”“空肚十”“勾之云”等60多种。艺人运用图案熟练而千变万化,富于疏密、粗细、曲直、宽窄、刚柔等变化与对比使纹样轮廓清晰、形式优美、宾主分明、形象突出。
乐清细纹刻纸的构图形式很独特,是在一个平面上由外到内进行包围式构图。有的最外一层比较简洁,多为传统的花鸟,第二层刻有几何纹饰图案,第三层(即中心一层)一般刻主题内容,如《西湖风光》;有的刻纸作品外一层为主题内容,第二层面积较大的部分刻有各种几何纹饰图案,第三层刻有较细的几何纹饰,体现了细纹刻纸的细致特色,如《九狮法图》;还有的作品内容丰富,采用多层包围式构图,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和审美气氛,如林邦栋的《百鸡图》、陈余华的《温州名胜》。
乐清细纹刻纸早期的构图形式以方形为主,随着艺人制作水平的提高,逐渐发展出八角形、六角形、菱形、圆形、椭圆形、扇形和不规则形等构图形式。
乐清细纹刻纸精致细巧,作品以小型为主,篇幅一般为12厘米×12厘米左右,适宜于案头摆放和近距离欣赏;中型刻纸规格一般为8开或4开(即35厘米×25厘米或35厘米×45厘米左右);大型的细纹刻纸在乐清并不多见,主要作品有林顺奎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五十六个民族》《八仙过海》,陈朝芬和卢法良合作的《红楼梦》等大型作品,其规格尺寸约100厘米×200厘米,张雁洲与陈余华合作的《雁荡山风景》长卷,规格达到36厘米x360厘米,算是乐清最大型的细纹刻纸作品。
主要工具
细纹刻纸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和油盘。刻刀刀锋厚度仅0.35毫米,油盘则是在刻纸时垫衬在纸的下面,以便于镂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
主要步骤
乐清细纹刻纸工艺流程讲究,工序细腻,一般作品的制作时间为7天左右,较精细的作品耗时在15—30天,其制作主要分为以下6道工序:
设计画稿:将要制作的意图画在稿纸上,并作画面处理。
精刻样张:根据设计好的画稿,刻出精确的样张。
依样晒图:根据刻好的样张晒出样图。
整合用纸:按照要求组合纸张的颜色、张数及厚薄,根据样张装订成一版。
按图刻花:样张组合、装订好后,按样放在油盘上,固定好四角然后在油盘上进行细致的雕刻。刻花应遵循“先上后下、先细后粗、先左后右、先里后外、手心一致”的原则,待花样刻好后要进行裁边。
验收包装:将刻好后的作品根据其颜色用相应的底色作衬托,将完整的作品放在塑料纸里面或装在镜框内,进行不同程度的包装。
乐清细纹刻纸的题材主要可分为海洋文化类,如渔船、出海捕鱼、海涂劳作、海上风光等;喜庆丰收类,如迎春接福、硕果累累、满载而归等;花鸟禽兽类,如牡丹、月季、龙、凤、喜鹊、狮子、老虎、熊猫等吉祥图案;人物类,包括历史名人、古典名著人物及现代人物等。另外,乐清细纹刻纸还有表现山水风光、神话传说、少数民族、体育,以及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
乐清细纹刻纸的形成与发展以乐清当地的海洋文化为依托,它反映了浙南沿海和瓯江流域的民间风俗,是古代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有深厚的民俗文化价值。
乐清细纹刻纸的题材大都是龙、狮、风等吉祥物,不仅是中国人民龙情结的重要载体,也体现了乐清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乐清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一般要有数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随着温州轻工业的兴起,乐清市剪纸工艺品的生产受到冲击,出现了衰微的状况,许多人弃艺从商,老艺人年老力衰,后继乏人。
陈余华,男,汉族,1953年生,浙江乐清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剪纸(乐清细纹刻纸)。陈余华出身于细纹刻纸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不但继承了祖传技艺,创作了大量作品,还将此技艺与现代装裱工艺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既古朴高雅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工艺品。他的技艺特征在于线条细若游丝、无底稿。他创作的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他还创办了乐清余华细纹刻纸研究所。其代表作品有:《温州名胜》《连年有余》《龙凤呈祥》等。
林邦栋,男,汉族,1926年生,浙江乐清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剪纸(乐清细纹刻纸)。林邦栋自幼随父辈学习细纹刻纸技艺,为家族传承的第四代传人。林邦栋将原有单调的几何图形扩展出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等,使此技艺更加生动活泼、疏密有致,其代表作品有:《鱼跃龙门》《六畜兴旺》《百寿图》等。
1985年,乐清市组织成立了乐清剪纸研究会,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乐清龙船花细纹刻纸研究所、乐清象阳工艺刻纸有限公司、乐清余华细纹刻纸研究所。
2003年12月,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被列为第一批细纹刻纸教学实验基地。
2006年2月,乐成镇第二小学等三所中小学被列为第二批细纹刻纸教学实验基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剪纸(乐清细纹刻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由于机构改革,该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为重新推荐保护单位,予以公示。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剪纸(乐清细纹刻纸)项目保护单位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重要展览
2001年,乐清细纹刻纸作品在德国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中展出。
2007年,乐清细纹刻纸在北京世纪坛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中展出。
2013年11月19日,乐清细纹刻纸在温州市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现代剪纸艺术邀请展中展出。
荣誉表彰
2001年,乐清细纹刻纸作品《鱼跃龙门》获得“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展”金奖。
2008年,金钱妹的乐清细纹刻纸作品《西游记》获得中国剪纸艺术大赛“金剪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