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6 16:07
1769年8月23日,乔治·居维叶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蒙贝利亚尔(当时还属于德国的蒙特利阿德);
1788~1794年,在法国诺曼底担任家庭教师,他利用近海条件,精心观察和解剖了大量海生动物,特别是软体动物及鱼类的标本。他的精确细致的形态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重视;
1795年,进入自然历史博物馆任动物解剖学助理教授,虽然他相信物种是不变的,但他的工作却为后来进化论学说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证据;
1796年起,为法兰西研究所成员(1803年起为该所终身秘书),并开始对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原始象”进行研究;
1800年起,先后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大学评议员;
1800~1805年发表《比较解剖学讲义》,提出“器官相关”律,认为动物每一器官的解剖构造,与其自身其他器官在功能上都是互相联系的,而各器官功能与构造上的特点,则是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1804年,在亚历山大·布朗格尼亚特的协助下,开始地质学研究,特别是地层的形成
1811年,受封为勋爵;
1814年,被选为国务委员;
1817年,任内务部副大臣;
1818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819~1832年,任参议院内政部主席;
1797年,发表《动物学初阶》;
1800~1805年,发表《比较解剖学讲义》,提出“器官相关”律,认为动物每一器官的解剖构造,与其自身其他器官在功能上都是互相联系的,而各器官功能与构造上的特点,则是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1812年,发表《四足动物骨化石研究》,1825年与《引言》一文合并,题名《地球表面灾变论》出版,对古代灾变概念提出新的解释:他认为,地球在短时期内曾发生多次巨变,每次陆地上升,洪水泛滥,物种毁灭,因此形成今日地球的面貌;
1817年,写有《动物界》一书,较林奈的分类法更进一步,曾多次再版。该书将动物分成4大类,即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关节动物及辐射动物。每类各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类型,同一类的所有动物都是一种特殊解剖类型的变体。
1826 出版《论地表的革命》,这是一本从《四足动物化石研究》中抽出来的单纯论述;
1828 出版《鱼的自然历史》的22卷本。
他提出了“器官相关法则”,认为动物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身体各部分结构都有相应的联系。如牛羊等反刍动物既有磨碎粗糙植物纤维的牙齿,就有相应的嚼肌、上下颌骨和关节,相应的消化道以及相应的适于抵御和逃避敌害的洞角和肢体构造;虎、狼等肉食动物则具有与捕捉猎物相应的各种运动、消化方面的构造和机能等。
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
他不仅研究现生的动物种类,还将当时己知的绝灭种类的化石遗骸归入同一个动物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他运用器官相关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少数的骨骼化石对动物进行整体复原。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使他成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 他首先指出非洲象与亚洲象是两个不同的种,而猛犸象(毛象)则是一种更接近于亚洲象的绝灭动物,并证明北美发现的“猛犸”化石是另一个绝灭的新属——乳齿象。尽管他反对生物进化论,但他正确地提出了物种(及种上类群)自然绝灭的概念,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绝灭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他认为地层时代越新,其中的古生物类型也越进步,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后来出现了植物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化石,然后又出现脊椎动物的化石。在最近地质时代的岩层中,才出现了现代类型的哺乳类与人类的化石。他的这些论点与近代地质古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居维叶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认为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他的这一科学假设也基本上与现代地质、古生物学的结论相一致。
居维叶认为,在整个地质发展的过程中,地球经常发生各种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变化,并且有的灾害是具有很大规模的。例如,海洋干涸成陆地,陆地又隆起山脉,反过来陆地也可以下沉为海洋,还有火山爆发、洪水泛滥、气候急剧变化等。当洪水泛滥之时,大地的景象都发生了变化,许多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害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这些灭绝的生物就沉积在相应的地层,并变成化石而被保存下来。这时,造物主又重新创造出新的物种,使地球又重新恢复了生机。原来地球上有多少物种,每个物种都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造物主已不记得十分准确了。所以造物主只是根据原来的大致印象来创造新的物种。这也就是新的物种同旧的物种有少许差别的原因。如此循环的往复,就构成了我们在各个地层看到的情况。
居维叶推断,地球上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距今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这使地球上生物几乎荡尽,因而上帝又重新创造出各个物种。后来,居维叶的学生欧文(R·Owen,1804~1892)极力鼓吹灾变论,不仅在法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国外。
尽管灾变说在法国学术界取得了统治的地位,但是,居维叶的理论受到一些生物学家的批评,特别是主张进化学说的拉马克和圣提雷尔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尽管他们三人在18世纪末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结下了友谊。
1830年(这时拉马克刚去世不久),圣提雷尔同居维叶开展了激烈的辩论。这是在法国科学院的会议上爆发的。双方的辩论一天比一天激烈并且一共持续了6周时间,如此激烈的辩论在科学史上也是少见的。
这场辩论在法国乃至欧洲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时的报纸和一些宣传机构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最后的结果是居维叶获得了胜利。在辩论会上,居维叶淋漓尽致地表示了他的学术观点,激烈地反对拉马克和圣提雷尔的理论,顽固地坚持灾变论。灾变论还在地质学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因为灾变论也可用于解释地质的变迁。然而,就在灾变论在生物界取得胜利的时候,英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SirC.Lyell,1797~1875)主张“渐变论”,反对灾变论,并在英国清除了灾变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