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16:45
乜子彬(1901-1952),别号森昌,河北景县人。毕业于中央军校高教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师九十三旅旅长,三十一师师长。抗战胜利后,担任河北省政府保安处长、保定警备司令部司令和九十二军副军长等职,南京解放时去了台湾。1952年,因鼻咽癌不治在台湾去世,时年51岁。
1901年,乜子彬出生于河北景州乜村一个贫寒的秀才人家,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祖父教私塾和祖母淋硝盐。由于家境贫寒,十岁时即当佃户,因不忍地主歧视,十二岁时投奔冯玉祥西北军当兵。
1929年,乜子彬升任营长。
1938年,乜子彬作为第二集团军第30军31师92旅旅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真正是驻扎在庄内固守的正面部队。在战斗中,他英勇顽强,亲临前线指挥杀敌,在刘家湖等处重创日本侵略军。
乜子彬打仗勇猛,素有“拼命三郎”的美誉。但他有勇亦有谋,更值得称道。枪林弹雨中,受伤在所难免。据乜书杰先生回忆母亲事后的追述说,父亲乜子彬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一共受了七次伤。其中两次较重:一次是肚子上受伤,伤到了内脏;另一次伤到了大腿,两次都是副官眼疾手快,迅速指挥将他转送到战地医院,否则后果难料。
台儿庄战役之后,因所部减员惨重,乜子彬奉命率军转赴河南进行整编驻防。在驻地河南省西平县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当地的一位小学女教员黄新亚女士。这位黄新亚女士后来成了乜夫人。黄新亚,1916年出生于西平当地的一户普通农家。当年对女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可是黄新亚自己要求进步的欲望却非常强烈。村里的学堂上完了,又读洋学堂,后来还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西平的一所学校教书,文化课之余还教体育。乜子彬觉得黄新亚有文化,能做自己的贤内助。黄新亚对于立过战功的乜子彬也非常崇敬。二人互有好感,很快喜结良缘。
1939年3月,第三十一师师长池锋城升任军长,乜子彬升任三十一师代理师长;1940年1月,任31师师长,后转任32师师长;1943年,升任第92军副军长兼任第30师师长(后由路可贞担任师长)。5月,参加鄂西会战中有着“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称的石牌保卫战。
抗日战争胜利时,乜子彬已任第九十二军副军长。因为原籍河北,他就被派去河北接收当地的省务政务。夫人则带着几个孩子由万县乘船顺长江而下一直坐到上海,然后再转火车去北平。到了北平,一时没有房子住,幸得第九十二军军长侯镜如的帮助,乜家自己又添了点钱,在汪芝麻胡同18号(今37号)置办了寓所。
之后,乜子彬先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保安处长、保定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后来又接任了池峰城的保定警备司令职务。这期间,他一直在保定办公,家人则住在北平。乜子彬的母亲一直没有离开过原籍。1947年底,景县已经解放,因为政策偏差,老人经过一番折腾不幸去世。消息传到保定,乜子彬非常痛心,因为战争期间他无法回家侍奉母亲,胜利后多次想接母亲到北平,可老人又住惯了农村不愿意离开,未能如愿。痛心之余,决定在保定大办丧事,以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主祭由省主席孙连仲主持,他是乜子彬的老长官——台儿庄战役时乜子彬所属第二集团军的总司令。祭拜时,沿途抛撒纸钱、焚烧祭物,军警维持秩序,场面人山人海,阵仗颇大。蒋介石、李宗仁、孙科、蒋经国等人都送了挽幛。
1947年底,乜子彬的老上司孙连仲不再担任保定绥靖公署主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职务,调往南京任首都卫戍总司令。乜子彬也去职回北平家中闲居。第九十二军军长侯镜如听说了乜子彬的情况,知道乜子彬平常不存钱,很担心乜家的生计,所以又请他回任第九十二军副军长的职务,实则这只是个挂名的闲差,只拿钱不必到任。
1948年,乜子彬由北平到南京看望孙连仲,不料突然发病住进陆军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南京解放前夕,被转送去台湾继续治疗,从此音讯全无,与北平的妻子和孩子们断了消息。
乜子彬到台湾之后,生活非常困难。因为鼻咽癌渐渐恶化,不得不一直住院治疗,据说先后做了九次手术,痛苦不堪。家人又都不在身边,只有胡提若等少数友人常常探视。1952年,乜子彬终因鼻咽癌在台去世,享年51岁。孙连仲知道乜子彬去世之后,颇有痛失爱将之慨,悲痛得大哭一场,又给乜子彬的后事捐赠了1000美金。加之其他故旧也有捐赠和帮助,乜子彬的后事才得以操办。后骨灰由老部下王宏远护送回北京,交还到家属手中。
妻子:黄新亚
儿子:乜书杰
妹:乜俊芳
1939年3月,乜子彬接替了池峰城任第三十军三十一师代师长,翌年1月转为实任。他先是率部调往豫西,继而前往鄂西,继续践行保卫祖国的诺言。这时期,三十一师中出现了左翼人士的身影。诗人臧克家就在这一时期与乜子彬相熟起来。臧克家在台儿庄战役时就曾到前线进行探访,后来又做了池峰城手下的文化教官,给乜子彬部推荐了共产党员当秘书。乜子彬对于手下中共产党员的身份心知肚明,宽容以待。
臧克家在《遥远的怀思》一文中,记述了他与乜子彬的友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