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工程

更新时间:2024-10-26 17:06

985工程(Project 985),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发展历程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2004年,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启动二期建设。

201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项目总则

指导思想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机制、突出改革、注重质量、加快建设。紧密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快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加快提升高水平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紧密结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迅速提高高水平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新的突破,进一步集中资源,发挥优势,走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继续实施“985工程”,要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发展之路,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进一步明确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形成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985工程”由“分期建设”调整为“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统筹考虑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各阶段建设任务,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规律,早日实现“985工程”的战略目标。

实施意义

(一)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振奋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跃升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于认识世界、探求真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中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构筑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实践证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良好的基础和较长时间的建设与积累。虽然经过多年建设,中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努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在高等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继续实施“985工程”,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实现在中国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总体思路

“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探索 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住机遇,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着重提高高等学校 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一)坚持以国家目标为导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家重大需求,增进国家核心竞争力,解决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通过“985工程”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坚持改革和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985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三)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统筹相结合。遵循科学的发展观,要统筹和协调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平台构筑等关系,综合集成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

在2020年前后,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使若干所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使一批学校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跃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一批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985工程”建设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集聚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贡献。到21世纪中叶有一批大学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其中一些学校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奠定基础。

建设任务

机制创新

为进一步保证“985工程”决策的科学民主、公平公正,充分发挥专家在工程建设重大事项中的作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成立“985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财政部聘请在各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办事公正的专家担任。

“985工程”学校要率先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

(一)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统筹考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法,深化教育内容和培养机制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和薪酬激励制度。

(三)以出高水平成果为目标,创新科研工作组织体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潜心治学、开展教学科研的环境。进一步改革高校内部学术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改进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四)落实和扩大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上的自主权。

(五)以先进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大学文化建设和机制体制创新为基础,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和先进的大学文化。

(六)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

队伍建设

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和配套保障条件,面向中国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和大学高级管理人才,重视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和深造,通过提高水平、营造氛围、严格培养等多种途径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形成一支以博士生和博士后为生力军的创新力量,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平台建设

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整体布局,注重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学科发展与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规划为指导,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建设一批“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有机衔接。

在平台建设中,要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交叉,推进资源共享,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建立开放、共享、竞争、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改善平台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建设,提高所建高校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增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竞争实力,促进学科优化和交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

围绕国家、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设一批跨学科、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开放性的“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的交叉、互渗与融合,孕育和催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形成一批能够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中心。

条件支撑

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配置合理、设施完备的教学科研用房。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建设,构建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教学科研环境。使所建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和自动化程度在整体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改善所建高校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

交流合作

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重点,营造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大环境,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利用国际科技与教育优质资源,在推动中外文化深层次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吸引来华攻读学位留学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在国际高等教育和学术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

建设管理

组织实施

“985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为:

(一)项目学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控制数和其他渠道建设资金来源情况,编制“985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二)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项目学校报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

(三)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项目学校上报的“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论证;

(四)项目学校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主管部门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

(五)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立项;

(六)项目学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预[2004]84号)要求,编制年度项目预算,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

(七)财政部委托中介机构对学校项目预算进行评审;

(八)财政部参考中介机构评审意见,审批下达预算。

项目学校应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对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下达的预算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如确需进行涉及建设目标和建设项目等内容的变更或调整,由学校报教育部、财政部审定。必要时,需重新进行专家论证,对项目重新审批。

管理职责

教育部、财政部成立“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985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和总体规划。“985工程”工作小组负责“985工程”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985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

共建部门参与对有关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负责筹措并落实共建资金。

项目学校应成立“985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校“985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项目学校法人应依据“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负责对项目执行实行全过程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编报年度项目资金预算、决算,落实各渠道建设资金;

(三)组织工程建设实施,负责建设进度和质量;

(四)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负责编写项目验收报告,并做好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建设资金

“985工程”建设资金由多方共同筹集,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地方和企业筹集资金共建有关“985工程”学校。其中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其他资金可根据学校“985工程”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985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财政部、教育部发布的《“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检查验收

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对“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的结果,对项目学校进行奖惩。

“985工程”建设项目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实行年度报告、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

每年度终了,项目学校应将项目建设年度进展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及有关资料汇总形成年度报告,上报教育部、财政部。

中期检查由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统一部署。检查的重点是:项目建设目标实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985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后,项目学校需向教育部、财政部提交总结报告,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学校进行验收和评估。

建设成效

人才队伍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985工程”学校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在1999—2008年评选出的984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60%以上的培养单位是“985工程”学校。在与中国签署政府间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和文凭双边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中,与发达国家签署的协议基本都是在实施“985工程”建设之后。

1999-2008年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增选过五次,新当选的院士中“985工程”学校所占的比例持续提高,从1999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55%。十年中,“985工程”学校教师获得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

科研成就

2004年,中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局面。1999—2008年颁发的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通用项目)中有4项由“985工程”学校获得。2006年,南京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2008年授予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985工程”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20%。

“985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40%的“973计划”项目和近50%的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科研经费从1999年的校均1.1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校均7.1亿元。超过50%的国家实验室和近5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第一依托单位是“985工程”学校。在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评估的8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985工程”学校的工程中心数虽然只占全国的20%,但在评估中获得了第一名,并在前十名中占据了五席。

1999-2008年中,“985工程”学校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学科和2/3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产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提供了一批高质量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01年,“985工程”学校仅有40个学科被选进入ESI数据库,而到2008年,进入ESI数据库的学科数量就翻了近两番,已经有34所学校的140个学科被选进入ESI数据库,主要集中在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物理、临床医学等学科。其中按被引总次数统计,进入世界高校百强的有10所学校的26个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发表的国际论文十年来增长了近4倍,而论文被引次数增长了10倍之多,显示出质量的增长速度高于数量的增长速度。

引领作用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关注。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投巨资支持实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项计划。如日本的“21世纪卓越研究中心计划”,德国的“精英大学”计划,中国台湾地区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等。英国、法国、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等国也在酝酿类似的建设计划。

获奖情况

实施“985工程”以来,中南大学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6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跻身全球前100名。

2001年,湖南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工业设计史》获得200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另有2部教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吉林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取得多项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由裘式纶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规则纳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研究,于2008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由任露泉院士主持完成的“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仿生技术”研究成果,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胡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汽车车身设计制造CAE软件技术”研究成果,于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本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基金会评选出的唯一的CAE软件技术科技奖项。

毕业就业

清华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78.3%,本硕博整体深造率为45%。其中本科生境内升学率52%,境外深造率26.3%。2018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54%。

湖南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率31.81%,境外深造率14.09%。

浙江大学2018届毕业生境内升学率23.53%,境外深造率13.11%。2018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49.17%。

上海交通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率40.97%,境外深造率26.32%。2018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61.2%。

兰州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率37.63%,境外深造率5.57%。2018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59.14%。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率49.41%,境外深造率13.14%。

高校名单

资料来源:

社会影响

学术影响

学科建设加速实现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学术影响力进入世界百强的学科。论文被引次数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能够进入美国ESI数据库的都是论文被引次数位居各学科世界前1%的机构。2001年,“985工程”学校仅有40个学科被选进入ESI数据库,而到2008年,进入ESI数据库的学科数量就翻了近两番,已经有34所学校的140个学科被选进入ESI数据库,主要集中在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物理、临床医学等学科。其中按被引总次数统计,进入世界高校百强的有10所学校的26个学科。这些学科表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潜力,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学校优势不断加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发表的国际论文十年来增长了近4倍,而论文被引次数增长了10倍之多,显示出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数量的增长速度。

就业影响

就业方面,“985”“211”成为一些单位就业招聘设置的“门槛”,让很多非此类学校的毕业生感到“委屈”。工作太难找,用人单位只看‘985’‘211’院校毕业生。把学校分等级就好像把学生也分了等级。

生源质量

“985工程”大学生源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尤其是京津沪地区大学在生源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源质量与各大学实力和类型存在相关性;各大学生源质量在不同年份存在波动现象。“985工程”大学生源质量的差异,表面上是录取分数和录取人数的差异,实际上却是各省经济、文化、人口、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相互作用结果的反映。当然,大学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远不止上述所涉及的方面,还有各大学的招生体制、招生队伍状况、招生经费投入等。

资源竞争

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多数方面逐渐市场化,但高等教育仍然是一个没有被攻克的堡垒。“985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市场化的大学竞争,展现出了更多的市场逻辑。在“985工程”中,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不再完全是被动的一方,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资源配置过程,向决策者施加各种影响。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大学间也有了更多的利益冲突和对资源的竞争,在计划体制下这是很少能看到的,这有益于教育资源更为合理的配置。但是从整体上看,这种表面的市场化竞争并不能掩盖其背后的行政因素,“985工程”更多体现的是政治主导的逻辑,作为事业单位的大学在更多方面更为受制于行政权力。就这一点而言,“985工程”尽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趋势似乎背道而驰。

废除传闻

APEC会议期间,一则网络传闻称,国家将废除“985工程”、“211工程”,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提交相关综合改革方案。一时间,这一消息在坊间引发诸多猜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