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重镇

更新时间:2024-09-01 11:23

九边,又称九镇、明朝九边,是明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九边简介

明朝建国,设十三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以山河固险。对此明朝统治者颇为自诩,宣称“我国家驱逐胡元,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至酒泉,延袤万里。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列镇屯兵,带甲四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

这一段话中虽全用秦汉旧名,但洪武朝卫所的全貌勾画得还是比较清楚。明人把新的卫所描述为“于是设东胜城于三降城之东,与三降城(四守御处)并。东联开平、独石、大宁、开元(安东卫);西联贺兰山(宁夏卫)、甘肃北山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威远守御千户所、亦集乃旧城),通为一边。地势直,则近而易守”,“图本一本,到家与你王看,只依着我这图本,自东胜以西至宁夏、河西、察罕脑儿,东胜以东至大同,又东至宣府,又东至开平,又东南至大宁,又东至辽东,又东至鸭绿,北去不拘几千里。”

其中东胜卫非常重要,被认为是“大虏之警,守在东胜”。明人对东胜极为重视,除了增置军卫,扩建城垣,调军戍守屯田外,更向东胜守军配备了火器,明朝人士评论其优点:

明军逻戎着“北去不拘几千里”的辽阔疆域。朱元璋效仿元朝“朔方铁骑纷如蚁”,“西北广莫无一城,控弦百万长横行。”欲利用漠南养出肥美的牛羊及战马。

为此朱元璋推动北部卫所游牧化,漠南民众除粮产区不许放牧,漠南荒闲平地及山场,“听其牧放樵采”。诸王敢有称说是“自己草场山场者,其论非轻”,并叮咛要长远的牧养,军户要有自己的牧群,和达达一般挤奶吃。诸子夺嫡时永乐内徙东胜镇、大宁镇。

仁宣时期,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嘉靖二十一年后,随着防务加重,明朝又在九边母体上析置众多新镇。崇祯年间,明朝军队编制是330万六千,北军是八十七万人,四十万匹马分布于辽东镇甘肃镇宁夏镇蓟州镇、大同镇、宣府镇、延绥镇、山西镇、固原镇密云镇昌平镇、保定镇、井陉镇、永平镇、临洮镇、山海镇、天津镇、广宁镇、东江镇、通州镇、柳沟镇等以及山海北口、山海南口、宁远、前屯、锦州、大凌、花马池、关内、涿州、登莱、山东、德州临清等。

重镇介绍

辽东镇

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970余公里。

蓟州镇

总兵初驻桃林口,后移迁安寺子峪(也称狮子峪),天顺年又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境内)。管辖的长城最初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原名灰岭口),自增设昌平镇后,西改至慕田峪(今北京怀柔境)。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880余公里。

宣府镇

总兵驻宣府卫(今河北宣化)。管辖的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境),全长510多公里。

大同镇

总兵驻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管辖的长城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东北),西至鸦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口子村东山),全长330多公里。

太原镇

总兵初驻偏头关(今山西偏关),后移驻宁武所(今山西宁武)。管辖的长城西起河曲(今山西河曲旧县城)的黄河岸边,经偏关、老营堡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东至太行山岭之真保镇长城,全长800多公里。

因该镇在大同、宣府两镇长城的内侧(南边),故又称为内长城,而偏头、宁武、雁门三关也就合称为内长城的“外三关”,在东边的蓟州镇与真保镇的居庸、紫荆、倒马三关就为“内三关”。山西镇长城城墙多为沉重大石。

延绥镇

总兵初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成化以后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管辖长城东起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全长880多公里,在大边南侧另有“二边”,东起黄河西岸(今陕西府谷),曲折迂回,西至宁边营(今陕西定边)与大边墙相接。延绥镇长城遗迹多被积沙掩埋,局部地段被推平做了公路,尚有夯土墩台存在。

宁夏镇

总兵驻宁夏卫(今宁夏银川)。管辖长城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喜鹊沟黄河北岸(今宁夏中卫西南),全长约1000公里。宁夏镇长城遗迹大部分埋于流沙之中,仅贺兰山段石砌城垣有断续残存,并保存一段因断层地震活动而造成的错位现象。

固原镇

总兵驻固原州(今宁夏固原)。管辖长城为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临洮,全长约500公里。明朝后期改线重建,西北抵红水堡西境与甘肃镇松山新边分界。固原镇长城遗迹除景泰县境的“松山新边”保存较完整外,其余地段城墙圮坍严重,仅保存夯土

甘肃镇

总兵驻甘州卫(今甘肃张掖)。管辖长城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全长约800公里。甘肃镇长城遗迹,虽经风沙剥蚀堆埋,仍大段保持连贯的墙体,在山丹境内还保存着一段两条间距10余米的平行墙体。

昌平镇

总兵驻昌平(今北京昌平)。管辖的长城是从原蓟州镇防区划出的渤海所、黄花镇、居庸关、白羊口、长峪城、横岭口、镇边城诸城堡长城线,其东北起于慕田峪关东界,西至紫荆关,全长230公里。

真保镇

总兵驻保定,管辖的长城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全长390公里。

建设战事

明太祖北伐将元军赶出了长城以北地区。元朝的残存势力虽然经常互相残杀,有时强盛有时衰弱,但一直侵扰明朝的边境,企图卷土重来。因此,明朝自建国起,其国防就一直以北方边镇最为重要,而有明一代,北方的边患也从未停止过,直到亡于李自成

洪武年初,朱元璋即在北方设韩王、沈王辽王宁王、齐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安王、秦王、庆王、肃王。“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朱元璋又在长城以北建立吉林船厂安东卫大宁卫(今赤峰)、开平卫(今内蒙古多伦)、东胜卫(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亦集乃旧城等军事重镇,作为十三塞王的外围据点。于要害之地,如紫荆关、芦花领、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等处,也都置兵戍守。于是东起辽阳,西经大宁、开平、兴和、独石、东胜,抵大同,数千里间,各边镇卫所都驻军队、开屯田,声势相连,形成了一条牢固的防务线。

其中,亦集乃、东胜、开平、大宁、开原、吉林、山海关乃关内外交通枢纽,地势最为重要,女真兴起后,以此地驻兵最多,设总兵和经略负责镇守。驻守边镇的军队称为边兵,总兵官总镇正兵,副总兵领三千人作为奇兵,游击 也领三千人往来防御,为游兵,恭将分守各路要塞,东西互相策应,为援兵。

永乐年间,成祖自动放弃大宁卫,把大宁所辖边地赏给兀良哈,从此北边失一重镇,辽东宣府、大同的联络也因此阻绝。成祖又徙东胜左卫于永平,右卫遵化,宣宗更因开平卫孤远难守,徙于独石,三卫尽失,边防的形势大为削弱。

以前是边防第二线的宣府、大同也逐渐变为最前线的要塞了,北方的国防线因此步步南移。

不过成祖对边防还是相当重视的,自宣府以西,直至山西边缘,“皆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凡通车马的隘口,设百户防守,只有樵夫牧民的隘口,也安置边兵十人戍守。

英宗正统元年,因为宁夏所辖的屯堡均在河外,旷远难守,由总兵史昭建议,在花马池哨马营,以便策应。宪宗成化七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大筑边城,东起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共一千二百余里。而在墙内,自偏头至宁固,堑山堙谷,称之为夹道。这些边城,非常坚固,守卫的将士也英勇顽强,北人称之为骆驼城,一时之间,西北防务颇为振饬。

九边荒废

由于边防的驰坏,也是从成祖时逐渐开始的。洪武时,平时只让出生本地的士兵和有罪谪戍者守边,边境有事才调动内地的军队,称为客军。

成祖却命内地的军队都要轮流戍边,称为边班,从此边兵逃亡的人数逐渐多起来。

边军屯田制度,从宣德、正统时起也开始遭到破坏,分驻各边镇的亲王、太监、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

当时的正派官吏,象山西、河南巡抚于谦,宣大巡抚罗亨信深知问题严重,对宦官及其私党的所为极其不满,为维护屯田制度不废余力,象于谦就曾“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而罗亨信也迫使明廷停止征收军丁私垦田的田税

边军屯田还不能做到粮食自给,朱元璋便下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于是富商大贾纷纷出钱召募农民到边境开荒垦田,边境的粮仓也因此充足了。

但是到了孝宗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却让盐商纳银换引,而由太仓供给边境用粮,盐商们自然不再管边境的粮仓是否装得满,边地日见荒芜,边境的粮价越来越贵,边军用粮也越来越困难了。

武宗以后,边将冒饷,边兵逃亡,诸如此类的事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弛。直至明朝灭亡。

(参考《明史》“兵志”、“于谦传”,《明会要》“边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