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7 19:52
古代的礼拜形式,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古代社交礼俗中相见时行跪拜礼是使用年代最长、使用层面最广的基本礼仪。直到辛亥革命废除这种礼俗之前,跪拜礼一直在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坐姿是两腿盘膝,臀部靠脚后跟。以两膝拄地则为跪,跪而俯伏向下行礼则为跪拜。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
语出《国语·晋语》:“宣子拜稽首焉。”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如《尚书舜典》记载:“禹拜稽首。”郑玄注释《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稽首,拜头至地也。”贾公彦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郑玄注“稽首”为“拜头至地也”。
《荀子》曰“下衡曰稽首”。
故而,“稽,至也”非“稽留”之意。
顿首,又称“稽颡”、“叩颡”,也称为“叩头”。
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遽伸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顿首(稽颡)表示哀恸之至和特别崇敬之意,用于凶丧非常之事。之后亦演变为请罪之拜。
空首,又称“拜手”,简言“拜”。
是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或为君王祭天,不失尊者至尊。
东汉郑玄注《周礼》“空首”为“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段玉裁解说为:“即跪而拱手,而头俯至于手,与心平,是之谓‘头至手’,《荀子》曰‘平衡曰拜’是也。
行此礼,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
施礼者身体呈跪姿,先跪而拱手,再俯下头但不接触地面,与心平。《周礼》谓‘头不至于地为空手。’空手者,对于稽首、顿首之头着地而言也。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
接下来这三种属于“凶事之拜”。
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
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
吉拜,就是正拜,男尚左,女尚右。
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吉拜礼'。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凶拜,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男尚右,女尚左。
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
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礼记檀弓上》:“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以下“三拜”与吉凶无关。
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
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肃拜,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侠拜(第十种),女子见男子,女子先拜,男子答拜,女子再回拜,这一套动作就叫“侠拜。)
“三叩九拜”是古代的大礼,在一般的理解中,“九拜”就是连续拜九次,而礼法上的“九拜”却是另外的样子。
“九拜”是古代行礼时的九种礼拜方式。
九拜分别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九拜所不同的不仅仅是名称,连其动作要领也大为不同。
稽首的基本要领如下: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至地。稽首是拜礼之中最敬的方式,臣子对君主用此礼,为吉事之拜的最重者。
顿首亦名稽颡,其基本要领如下:先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叩地。这种方式只用于凶丧之礼,为丧事之拜中的最重者。
顿首与稽首不同之处在于,稽首头至于地而不叩,顿首头至于地而叩。
空首的动作要领为:跪而拱手,头俯至于手,与心平。振动的动作要领如下:先拜而后踊。
踊是丧礼中最爱恸的表现,顿足,跳跃,以示哀之至也。
吉拜的动作要领如下:先拜手,而后重复九拜中的“顿首”动作。
凶拜的要领是先作“九拜”中的顿首而后再拜。
奇拜之“奇”表示单数,在这里是拜一次的意思。
褒拜指拜的次数在再拜以上。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因此,“九拜”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它涵盖了古时所有的礼拜方式。“九拜”中既包括了吉礼,又包括了凶礼,既包括了男人行礼的方式,也包括了女人行礼的方式。很显然,在任何一次仪式之上,都不可能穷尽这九种礼拜方式,因为,“九拜”中包含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礼拜形式。
所以,九拜不仅不是拜九次的意思,而且也不可能在任何一次仪式上听到行“九拜”之礼。
(一)禅林之礼法︰即展开座具,然后三拜三次,故云九拜。《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请新住持〉之条(大正48·1124a)︰
‘专使插香,大展三拜,进前云︰某蒙山门使令,攀屈尊严,得奉慈颜,下情不胜感激之至。又三拜,词云︰即日时令,谨时共惟新命堂头大和尚,尊候起居万福。复三拜,收坐具。’
(二)九种敬礼法︰出自《周礼》,指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稽首是将头触地,然后缓缓站起;顿首是将头叩地后立刻站起;空首是拜手,将头放到手上;振动是两手相击而膜拜;吉拜是膜拜后稽颡;凶拜是稽颡而后拜;奇拜为先跪一膝而后拜;褒拜是再拜之意;肃拜是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
(三)指九次礼拜︰站起左右左拜、坐着左右左拜、跪拜二次、立拜一次,共有九拜,故云。古代朝廷举行拜贺奏庆等重要场合时,都行此礼。
(四)在印度施行的九种礼法︰即发言慰问、俯首示敬、举手高揖、合掌平拱、屈膝、长跪、手膝踞地、五轮俱屈、五体投地。《大唐西域记》卷二云(大正51·877c)︰
‘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远则稽颡拜手,近则舐足摩踵。凡其致辞受命,褰裳长跪。’
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所以又称“手拜”。
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宗庙祭祀拜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同级之间,拜迎拜送,拜望,拜谒,行顿首礼。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三年之丧时所行的礼。上古时席地屈膝而坐,跪拜行礼不象后来那样繁缛复杂,对此应有历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