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7:18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先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的特点,再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最后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诗人总结创作经验、回顾创作历程,并由此得出:诗歌来源于生活,诗才、诗艺也只有在表现生活、反映现实的创作活动中才能获得。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1,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2,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3,阅马列厩三万匹4。
华灯纵博声满楼5,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6,羯鼓手匀风雨疾7。
诗家三昧忽见前8,屈贾在眼元历历9。
天机云锦用在我10,翦裁妙处非刀尺11。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12。
放翁老死何足论13,广陵散绝还堪惜14。
早先我学着写诗没有真切的心得、体验,不免在前辈大家那里乞讨零碎润饰我的诗篇;
我内心明白写的诗笔力弱、内容浅,缺乏诗情画意,诗名虽大难副其实使我羞惭汗颜。
到了四十八岁我随军驻守在南郑,曾经在军中夜以继日、舒畅安适地尽情欢宴。
修筑起一千步的球场用它来打球、习武,巡视那成万匹战马在排排马棚里首昂蹄践;
华灯亮,忘情博,喝彩声灌满了整座楼面,美女艳,歌舞欢,流光溢彩辉映着我们的盛筵;
琵琶弹起局促的乐声像冰雹撞击乱飞,羯鼓打出猛烈的鼓点像急风暴雨回旋。
呵!作诗的诀窍突然间被我领悟发现,屈原、贾谊的境界原来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要写出像织女云锦般精美的诗篇全在自己,生活素材的巧妙构思绝非单凭尺量刀剪。
人世间杰出的诗人本来有万万千千,但生活体验偌差毫丝便如地隔天悬
我陆放翁总会老死那又算得了什么,要是诗学的真谛像《广陵散》那样失传才真叫人遗恨绵绵!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诗人六十八岁。陆游闲居家乡山阴,九月一日夜读自编的《剑南诗稿》,这部诗稿是诗人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在严州任上所编,虽然成编颇有时日,但想起18岁开始踏入诗歌创作领域,50年来写下的数以千计的诗歌,诗人感慨万千,走笔写下了这首长篇诗论。
起四句为第一段,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起句“学诗未有得”,是说缺乏自得之妙,还未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第二句,申明“未有得”的表现是还不免要“乞人残余”,意思是还要在别人的诗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三四句说当时在创作上虽然已“妄取”一点“虚名”,但对诗笔“力孱气馁”,未造雄劲,还有“自知”之明,回顾不免惭愧。这一段是自谦之词,为说明下段诗歌转变的重要性作铺垫,事实上诗人这时期已经有不少雄劲的作品。这段叙述中带议论,节奏较为平缓,但语言紧凑、精炼。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是全诗的重点。这段以具体的描写为主,笔调急剧转向壮丽,是古代论诗作品的一段极为出色的描写。段中起结两联用散句,其余三联全用对偶。“四十”两句承上转接,为下文总冒。陆游入南郑王炎宣抚使幕时是四十八岁,为期不满一年,时间段,却成为他生活中最乐于回忆的一段。“四十”岁是举整数;军中连日盛筵带有夸张,与其志趣密切相关。“打球”一联写校场、球场的广阔,检阅时兵马的众多。这一联是写室外的讲武、阅兵,写白天。“华灯”一联则是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与“光照席”、“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为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也是写晚上,承上歌舞而来。这一联比喻恰切,形象生动,也写得很有气势。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从描写转向议论和抒情。他指出自己的实践体会,还未必为其他“才杰”所认识,如果对于生活和创作的关系,认识上有“秋毫”偏差,其效果的想去可能会有“天地隔”之远;又说自己虽无补于世,死不足惜,但这点体会不传达给他人,就像魏末嵇康被杀之前,他弹奏器《广陵散》琴曲,成为世间绝调那样可惜。这里对自己经验体会的大力肯定,以感慨语气出之,感情转向深沉,语言也极为精练。
全诗以夸张手法,出色地再现当年军中生活的场景,以当年军中生活场景来阐明诗歌创作的经验和规律。理在事中,转接突兀而法度严密,是阐明生活与创作关系极有说服力,极有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多得之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张敏杰《陆游》:“此诗大量用典用事,辞藻华丽,但诗意晓畅明白,无板滞生涩之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