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姓

更新时间:2022-04-05 18:55

九百姓,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iǔ bǎi xìng,是中国姓氏。源于骆越族,出自古代百越族骆越支水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基本介绍

九百[九百、九佰,读音作jiǔbǎi(ㄐㄧㄡˇㄅㄞˇ)]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诸方复姓。古有九百里,为小吏,县令姓万。故时云:九百小吏万县令。又见<水甫姓图>。”九百姓,源出水族。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从其中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早在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了岭南地区,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边境迁移;时期统称“溪峒蛮”;唐、时期与等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宋朝在该处设置“抚水州”,水族被通称“抚水蛮”,暗示以“水”为自称的人群已经形成。这里所记载的“九百里”,是宋太宗时期抚水州荔波县水甫邑的水族人,他通晓水、、汉、、壮、侗等各民族语言,时在县衙担任刀笔吏(押司),古水甫邑在今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甫村。

九百里是见诸汉文史籍最早的水族官吏,后荔波县地区水族人民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历代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九百氏,后有省文简改为九氏、百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九百里。

迁徙分布

水族九百氏、以及分衍的九氏、百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地区。

郡望堂号

郡望

毋敛县:即荔波县,于秦王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象郡毋敛县地。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婆览县(治后水婆,即今三都恒丰,原属荔波);唐玄宗开元元年~天宝三年(公元713~744年),改置劳州和莪州(劳州即今捞村乡,莪州在县城附近);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置羁糜荔波州,后改抚水州荔波县;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5年),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领地割据。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被并入广西思恩县;洪武十七年(公元1494年),撤荔波县,置方村、蒙村、窘来村三巡检司,易十六埲为十六里,改属广西河池州;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荔波改司设县,仍属河池州;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县治设在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改属贵州都匀司;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县界。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荔波县属贵州;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县治里袄村(今方村乡)改属广西庆远府;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都匀府;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县治迁蒙石里全亨村(今县城),并设荔波营,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置游击署、守备署、千总署。民国时期,荔波县直隶贵州省长公署,先后属贵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独山)。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县人民政府。1949年12月至1951年属独山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以后,属都匀地区专员公署。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辖荔波县。1959年3月,荔波合并到独山县。1961年6月16日,恢复荔波县建制,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堂号

荔波堂:以望立堂,亦称毋敛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