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图

更新时间:2024-10-19 16:28

《九龙图》是南宋画家陈容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淡设色画作,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画作内容

《九龙图》描画了九条龙分置于险山云雾和湍急的潮水之中的场景,其九龙形态各异,自右往左依次为:

第一龙,刚刚从岩穴中飞跃而出,头尾毕露,紧抓巨石,翘首以待。

第二龙,仅露头尾,与缭绕的雾气相容,双目斜视,回眸望向第一龙。

第三龙,从岩石上跃起,耳目炯炯正视前方,张牙舞爪,神态凌厉。

第四龙,被突如其来的巨浪顺势卷入漩涡,奋力挣扎,目光狰狞,左爪中的明珠如捏碎一般,姿态异常痛苦。

第五、第六龙,为一组,第五龙龙角已脱落,猛然腾起注视着疾驰的六龙,形成搏斗架势。

第七龙,在云海中嬉戏遨游,几乎被湮于其间。

第八龙,穿过云雾翱翔天空,尾巴若隐若现,一副傲慢姿态

第九龙,则俯身于岩石之上,回望卷首。

卷中第三龙与第四龙中间,有清乾隆御笔题文曰:奇笔惊看陈所翁,画龙性讶与龙通,劈开硖石倒流水,喷出湫云浮御空。变化老聃犹可肖,形容居宷讵能工,干元用九羲爻象,岂在三三拘数中。丁亥暮春中澣御题目命金廷标仿此卷,颇觉神似,即用前韵题之并书于后:栖霞山树会昌翁,阳彤神模概可通,谓若无翻惊乍有,不邻虚复解搏空。群从定是趋云伯,大霈宁须藉雨工,陈固似哉张似否,壁飞作霨望颙中。

第九龙之后紧接为作者题记曰:楚中写凿真龙窥,金陵点眼双龙飞诸梁羽化张亦去,雌雄笈杀刘洞微八轴吴龙不堪挂,醉余吐出胸中画龙门三峡浪如山,从臾涨天声价大飞龙出峡驾春江,九河之势不敢降一龙天池戴赤木,菌蠢猛省云雾邦钧天竒女又遭谪,雷公擘山天地黑玉龙皎皎摩苍崖,蟠蜿似避阳陵客鼾鼻睡起金蛇奔,崭然头角当海门摩牙厉爪攫明月,天吴起舞摇天根云头教子掣金鏁,第五图中龙最老两龙遍活黎与蒸,马鬃夜半天瓢倒桃花浪暖透三层,禹门岌嶪谁敢登苍髯綘鬛火烧尾,十月霹雳随飞腾蜀侯高卧南阳武,貌出全形竒且古神功收敛待时来,天下苍生望霖两所翁写出九龙图,笔端妙处世所无逺观云水似飞动,即之疑是神所摹宣城龙公生九子,尽入老翁图画里阿谁为我屠双牛,一牛莫着金笼头。九鹿之图跋于涪翁,九马之图赞于坡老,所翁之龙虽非鹿马并然,欲效苏黄二先生赞迹,则余岂敢姑述以志岁月。

卷后另有各名家跋文,如:

元代天师太元子题跋曰:玄云泼墨号天风,云头掷火驱雷公。元气淋漓雨师急,天地变化谁为雄。两龙奋迅见光怪,夭矫西行出天外。一龙起处山石摧,摩荡余声隐磅磕。一龙不竞群龙趋,搏取明月看隋珠。老龙居中最苍古,盘旋引子方自娱。一龙出水露头角,白浪如山映空作。一龙飞上苍茫间,倾倒天瓢振枯涸。最后一龙心独闲,回头似欲归潜渊。腾骧宛转各异态,匪龙安得知其全。洞微物化僧繇死,千载神交所翁继。观龙不在鳞髯精,妙用应须论神气。九阳数极变必通,此物岂困缄縢中。但愁辟历随昏蒙,一旦飞去苍旻空。至顺二年孟春天师太元子书。

吴全节题跋曰:雷雨天垂垂,电火飞墨水。解衣盘礴初,神物听麾指。雪茧起风云,瞬息几万里。用九赞乾元,犹龙师老子。闲闲道人吴全节书。

欧阳玄题跋:乾阳六爻阳为实,其名六龙象龙质。维乾用九神变化,后世遂称九龙出。湖南马氏踵其讹,八龙绕柱身当一。如何括苍大手笔,亦复画此风雷室。欧阳玄。

张翥题跋:羽人示我九龙图,知是雷电堂中物。榑桑金纸三十尺,一一蜿蜒写奇崛。划翻断峡据石崖,欻驾奔涛卷溟渤。控搏骊珠争照耀,簸荡蜃云相出后。引子双飞凌太阴,垂(髯)独下蟠幽窟。壮哉笔迹穷变化,无乃从前识真骨。我生所见世少如,此画通灵那敢忽。自非羽人能制龙,谁能藏之筐箧中。不然(霹雳)下穿璧,(蹴踏)白日随飘风。高堂昼开走百怪,熟视但觉烟霏蒙。僧繇不作董羽死,晚有若人堪比工。起须为雨被九土,嗟尔意气何其雄。丈夫事业政如此,一出要扫庸奴空。安能屑屑弄丹粉,漫费精神图草虫。晋宁张翥。

明代王伯易题曰:龙本神物,其体纯阳,故变化不测。画者取乾元用九之义,以阳之极数出神物以骇耳.目其变化隠显飞龙在天莫之敢窥真神妙用夐,出物外忽使破壁跃水,亦固有之。伯易观于洪武庚申十月也。江宁王伯易。

创作背景

在陈容之前,龙的形象到了宋代几乎已成定式,《宣和画谱》列有“龙鱼门”,《尔雅翼》中说:“俗画龙之状,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此时的绘画,正处于北宋院体画向文人画转型的过程中,陈容正是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典型,其关于龙的艺术创作也正处于突破定式的转型之中。《九龙图》作于淳祐四年(1244),是陈容五十六岁之时,也是其艺术创作风格成熟之时。

同时,此时正值南宋末年,北方草原上,铁木真的蒙古铁骑已经崛起,纵横睥睨。宋理宗不听臣子告诫,效仿海上之盟,联合蒙古灭掉了两者之间的金国,这等短视之举加速了引火烧身,南宋面对金朝尚且连连败退,更何况是更为强大的蒙古。而盲目的“端平入洛”,妄图进攻蒙古收回北方失地,葬送了南宋最后一批精锐部队。危急时刻,庙堂之上亦不安宁,宋理宗宠信史弥远,“四木三凶”为非作歹,忠君报国之士却被打压,南宋大厦将倾。陈容此时创作《九龙图》亦是有着宣泄其内心情感之意。

艺术鉴赏

主题

在中国文化中,“龙”可谓是至高无上的图腾。从龙身人首的伏羲、女娲,再到“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龙的传人们对这个腾云驾雾、翱翔九天神秘形象充满敬畏,而以为精神寄托。

《九龙图》卷首描画的是“天体云气生生流转”的波涛洪水汹涌的画面。这样画面应是寓指“太初”,即天地之初,也是“天变地异”的环境。而这正是陈容生活的南宋末年的处境。

画作的主体物即为主人公——“龙”们在深奥的山崖地狱里多年沉潜,成了九匹“怨灵神兽”,然后,随之而来的故事是开卷画面,即为九匹“怨灵神兽”在“天变地异”环境中复活”,作为“创世纪的英雄”,向着“新天地”即“太极太初”之“回归”。

所以,作者创作《九龙图》亦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龙之非凡的气势和神行变化无方,寓示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

形象

《九龙图》之九龙形态各异,或攀伏山岩之上,怒目圆睁;或游行于云空之中,雷电云雾掩映。或龙戏水珠,波涛汹涌;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将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画得非常生动。

而且,第三“龙”是取高高地岩上向下俯视的姿态;第六“龙”是取“跑龙”样式;第四、五、九“龙”是取“座”、“躺”、“倾”等态势;总之,九龙皆是取半人半神的体态和动作,也即其形象皆被作者所人格化了。

技法

《九龙图》中,画面是以湿墨和重墨润染,托衬出低面虚白的云水和“龙”体。这是借了马远的水、马麟的粗线,而其画水的样子又有对巨然《秋山门道图》山体的改装描出。山、石、崖、龙表皮之用笔,继承了李唐范宽,特别是其铁索、麻皴等墨法。

同时,第二卷里,立于岩上的“龙”样式似穿着铁铠甲的武士、英雄、怨灵兽那样,性格生动的浮雕体被描出。那些“龙”体是对郭熙的山体样式给予变容,以马麟的粗线把“龙”肉体的圆浑,于白黑反差之中强调出来,体势和量块被写实地描出并能感受到。“龙”爪勾是取了范宽《秋林飞瀑图》之树根状,在强调与夸饰中使用描出。“龙”肢体曲状等线描,是模仿了郭熙的山树法。又,云气造成的混沌的宇宙空间感觉,是用了淡色染、湿墨晕染,造出“玄惑”的、浪漫的“异境”之绘画美的效果。

总之,陈容把南北宋水墨法之要点,巧妙地给予了继承和发挥;把特色的空间样式、雄奇的“龙”样相特点的表现表出达到了极致。

名家点评

无锡博物馆专家研究员谈福兴《南宋陈容存世作品及其真伪》:“《九龙图》在构图形式上,龙与龙之间,虚实相映动静结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世影响

《九龙图》前后均有作者的题记,诗、书、画结合,这是文人画与宫廷绘画的一个重要区别,作为过渡型的重要代表,此幅《九龙图》必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陈容的《九龙图》,也成为了后续艺术家们画龙的经典范式,甚至连日本的龙画,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即便到现代,在日本龙的形象中,依旧能看到陈容的影子。

历史传承

《九龙图》在元代时,经欧阳玄张翥等鉴藏,清初被耿昭忠等收藏,乾隆年间(1736—1796年)入清内府,后又被颁赐给恭亲王奕訢。后流入海外,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九龙图》在清内府《石渠宝笈》等有著录。

重要展览

1996年9月14日—12月3日,《九龙图》在日本横滨崇光美术馆展出。

2012年11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上,《九龙图》作为精品之一展出。

作者简介

陈容(1210—1260年)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画家,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诗文豪壮,暇则游翰墨,善画龙,宝佑年间(1253—1258)名重一时。画龙善用水墨,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传世作品有《霖雨图》《墨龙图》《云龙图》《六龙图》《九龙图》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