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

更新时间:2024-07-03 20:14

《也许》是闻一多于1926年秋天写给女儿立瑛的一首葬歌,最早发表在1926年7月2日的《京报副刊》上,出自诗集《死水》,原诗题为《也许(为一个苦命的夭折的少女而作)》。

作品原文

也许——葬歌①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②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③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④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⑤缓缓的飞。

词语注释

①葬歌:这是为爱女立瑛病逝写的一首悼诗。

②夜鹰:夜晚活动的鸟类。

③蝙蝠:白天憩息,夜间觅食的一种哺乳动物。

④一伞松荫:作者不愿接受女儿去世的事实,用松荫庇护她,只是当她睡着了。

⑤纸钱儿:为死者焚化的一种浅黄色的纸,在阴间可以当钱使用。

创作背景

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又匆匆返回家乡。但已经晚了,立瑛因病情严重,无法挽救,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文学欣赏

原诗共六节,在收入《死水》时,删成四段,变得更加精炼、紧凑。由于意象新颖,节奏明晰,感情深挚。

《也许》共四节,每节四句,每句九个字,每一、二、四句押韵,诗行整饬,韵律匀整,琅琅上口。尤其特别的是,作者只在全诗结尾用了一个句号,中间没有一个句号或任何起句号作用的其它符号,这在《死水》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突出强调了诗作的整体性。在激烈的情感冲击下,诗人一气呵成,写就了这首深沉悲愤的悼亡之作。

在《也许》中,诗人的情感是悲切激壮的,它象地下的岩浆,奔突流走,时刻准备喷薄而出。然而,在思想上日趋深刻、在艺术上反复锤炼的诗人,却巧妙地控制了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核心动力。在语言上,诗人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使情感得到巨大压缩,变得更加坚实,更加沉雄。“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压抑着的悲愤之情和着轻柔冲淡的问句,显得那样催人心碎。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与不幸早夭的少女形成强烈反差,一股巨大的情感冲击波从平静的字面下飞身而出,撞击着读者。

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阳光”一字用得极为准确、精到,传神地反衬出死者在黑暗中平静而沉寂的形态,同时又与下文的“清风”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大自然中无限生机的象征。阳光拨动眼帘,清风刷上娥眉,这种新颖别致的拟人手法,既是对死的逼真描绘、又使死的冰冷隐逸在字面背后,用表面的生机仅衬出真实痛苦的死亡境界。

第三节是全诗点破主题的部分,也是诗人艺术和情感的高潮。诗节的前两句再一次用拟人手法对死亡加以表现,并把锋锐的笔尖直指造成这不幸死亡的社会。诗人用“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新鲜想象,设想早夭少女在地下的欢快,愉悦。快乐不在生前,而在死后,美不在人间,而在地下。平凡的语言蕴藉着不平凡的深意,以决绝的方式彻底诅咒那个非人的社会。诗节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咒骂的人声”也就是充满丑恶和罪孽的世界,这是无情揭露,更是正义之声对黑暗社会的挑战。此时,诗作早已越出以早夭少女的哀悼,而具有普遍的进步意义。

第四节是三节诗意的总结,仿佛完美乐章一个小小的重复,使诗意挥洒得更加充分。使诗情发泄得更加自由,而全诗的结构也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氤氲流转,平稳自足。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歌评论家李元洛:《也许》的情境和意象非常具体,体现着构思的智慧、抒情的辩证法,是节制、驾驭、疏导、超越强烈感情题材的艺术范例,它避免了浪漫主义感情淹没美学的倾向,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滥情主义和感伤主义写作。闻一多也是一个有激烈情感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但他知道用艺术征服题材,用形式与技巧疏导感情。因此他的诗比同类诗人为“新诗”带来了更多的东西。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46年7月15日,在西南联大为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15日下午,在昆明西仓坡宿舍门口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枪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