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5 12:03
乾州,狭义上的乾州指吉首市乾州古城四周,广义上的乾州泛指吉首市新城区(乾州街道),是吉首市政治中心,亦是湖南吉首经济开发区所在地。
嘉靖31年,设乾哨和强虎哨。清康熙43年(1704年),设乾州厅。民国元年(1912年初),设乾县。因与陕西乾县重名,1913年改为乾城县。1949年11月5日,乾城县和平解放。1950年12月县治由乾州前往所里(今吉首市区)。1952年8月,湘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次年3月31日,乾州县沿苗语改名为吉首县,所里镇易名吉首镇。 1982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所在地。今为乾州街道,属吉首市区建置,设立“乾州办事处”。
清代的乾州谓之“厅城”,民国时期称作“城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乾州镇管辖范围包括今乾州办事处、万溶江乡、寨阳乡一部分和吉首乡的鸦溪存在内,近100平方公里。解放后,乾州镇辖区只包括万溶江乡在内,1965年社镇明确分开。
从地理环境看,乾州镇和万溶江乡很难分割,镇、乡同在群山环绕的万溶江和小河冲击形成的河谷坪坝上,海拔250米,地势平坦、开阔,东至小庄,与河溪镇域相连;西达一度水,与社塘坡乡接壤;南到二炮台,是通往凤凰县的隘口;北抵仙镇营,有通往寨阳乡的捷径山路。乾州四周的群山,具有吉首市区东南丘陵向西北台地过渡的特定,东南边缘山脉山势矮小,坡度不大,相对高度在100米左右;西北山势险峻,最高峰大坡海拔486米。小盆地中靠西北的缓坡俗称“连坡”,与神话“九龟寻母”有关,为“乾州小八景”之一。除地形外,乾州的另一特点是夹于二水之间。
乾州古城,距今约有上千年文明史。乾州四周环山,中为盆地,有天星河、万溶江从中穿过,形成三陆横陈,状如乾卦,两河中间古时称州,因曰乾州。周围群山似九龟寻母,万物向荣,按照古代地理学规则,这里是建城造市的理想之地。
五帝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土著人。商朝时期僰人在此繁衍生息,后迁入西南,以后来了猺人,再以后又来了苗人。秦汉时期乾州就是重要商埠码头,是湘西四大古城之一。宋元时期,“潕溪蛮夷”不服朝庭管辖,朝庭常派军队征剿。明清时期朝庭在湘西、川黔东南地区广修边墙、设兵营、建碉卡、阻隔蛮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乾州古城由原来的小土城不断扩大,建成大石头城,有护城河环绕,外围有炮台、营盘、碉卡护卫。在冷兵器时代,乾州古城是最坚固的城堡,城内城外军事设施十分完善,古炮台、仙镇云、长营、镇溪营、冲角营、强虎哨等军事设施互相呼应,并与长城连接,驻有重兵。乾州古城北有喜鹊营,南有镇竿城,是南长城防御线上重要军事指挥中心,并与铜仁、镇远等古城遥相呼应,共御边关。为此许多朝廷重臣付出了生命代价,如马援、福康安、和琳等。
乾州古城不仅在古代军事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还造就了一大批重要军事将才,有从法国人手中收复台湾的清朝名将杨岳斌、有誓死保卫天津大沽炮台的民族英雄罗荣光、有民国时期陆军次长傅良佐、少将高昆麓、抗日独臂英雄石邦藩等。乾州古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城内有十里古街、城中有十里河道、城外有十里边墙,名胜古迹繁多,很有特色,如:北城门、胡家塘古民居群、罗荣光故居、文庙、抗日文化纪念馆、杨岳斌故居、名人名将馆、观音阁、节孝牌楼、万溶江画舫观光、三王阁风雨桥、三门开、九福堂、古双眼井、人民广场等数十个旅游景点。乾州古城民族文化沉淀深厚,世居此地的土家人、苗族人、汉族人及其它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乾州古城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民俗文化、民居建筑、阳戏、辰河高腔、傩戏、汉戏、苗剧是古城里的主要戏种。民族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四月八、赛龙舟、六月六、玩龙灯、耍武术、赶秋对歌、游“春”会、赶庙会、跳鬼、巫术绝技、赶场等民俗节庆活动,充分体现了古城人民的古朴民风。古城内名胜古迹甚多,从军事防御建筑到宗教祭祀场所、祠堂会馆、楼阁古塔、古城街道、古名居等,城内随处可见,丰富多彩。“春”文化、神秘“巫傩”文化是乾州古城旅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