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10:09
二刘之战是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四川的军阀大混战,也是四川军阀最后一次大混战。其主角为刘湘、刘文辉两叔侄,所以统称之为二刘之战。又称二刘大战、二刘混战、二刘争川。战争以刘湘所部大获全胜,刘文辉战败退守西康而结束,自此刘湘控制了四川的军政大权。
二刘,分别是指民国时期二十一军军长刘湘和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
在民国前期一次次的四川军阀混战中,成都大邑安仁镇刘氏家族逐步脱颖而出,尤以刘湘和刘文辉为翘楚。刘文辉和刘湘为叔侄,作为叔叔的刘文辉却小侄子刘湘5岁。
刘湘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后转入四川武备学堂,再升读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加入新军。年轻的刘湘入伍后正赶上风云际会的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他凭借着骁勇善战,逐渐脱颖而出,“二次革命”后,即升任川军第1师第3团团长,驻守重庆,成为镇守一方的实力人物。
此时,刘文辉才从保定陆军学校第二期毕业归川,经刘湘推荐,在川军第8师陈洪范部任上尉参谋,后升任营长、团长。此后,二刘互相扶持,势力不断扩大。1921年,刘湘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即委任刘文辉为第1混成旅旅长,直属总司令部。次年刘湘被迫下野,刘文辉四处张罗,极力扶助刘湘二次上台,并联手打掉了四川境内以杨森为主的其他军阀,而刘湘也帮助刘文辉扩大防区,提升权位,刘氏家族在此后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四川军政界。
刘文辉和刘湘叔侄之间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随着刘文辉势力不断扩大,先后从旅长升至师长、军长,羽翼逐渐丰满,对时人称为“四川王”的刘湘构成一定威胁,分别以刘湘和刘文辉为中心的两大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显。1927年,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国民革命军21军军长,刘文辉为24军军长。
1927年以后,刘湘雄踞川东,控制川江入口,勾结蒋帮引为外援,企图统一全川,群雄拱手听命。当时他垄断了对蒋的关系,号为拥蒋统川。“四一二”之先,刘湘先在川发动“三三一”反革命事变从此更与蒋帮密切。另一方面,刘文辉实力发展得很快,不到三年,军队扩张到十几万人;内为刘湘一派所嫉视,外为蒋介石所深恶痛恨(刘文辉与唐生智等发出有名的鱼电反蒋)。于是内外夹攻,想尽千方百计制约他、扼杀他。刘文辉扩军所需的枪炮原料钢材,只能通过重庆入口;刘文辉用重资在外国购买的飞机大炮,被蒋政权和刘湘扣留没收;飞行人员、联络人员常被扣留;甚至交通电信器材也不许入口。这使刘文辉的实力发展受了很大的限制,他对此常常愤恨不已。
1931年夏,刘文辉见刘湘盘马弯弓,跃跃欲试,还想缓和或避免冲突,曾亲身到重庆一行,与刘湘面谈。刘湘油滑其词,不谈真的一套,刘文辉住渝三月,不得要领,快快失望而回,暗中也只好作抵抗准备:一加紧训练自己的军队,二下令全军凡与刘湘接壤之地作好“军防阵地”的永久工事。由此更引起刘湘的愤怒。
次年壬申(1932年)9月,刘湘便指使罗泽洲(川北小军阀拥蒋派)在顺庆李渡向刘文辉开火。从此,就引起了“二刘大战”的所谓“壬申战役”。
1932年(壬申)8月,自李渡开火后,刘文辉军集中于资内、泸州、永川等处,准备迎击刘湘军。双方相持,尚无大战。9月,刘文辉与田颂尧军大战于成都城内,称“成都巷战”。邓锡侯暗助田,激战一个月,田败,邓掩护其退走新都。10月,刘湘军进攻永川、泸州,诱降刘文辉部田贯五、杨尚周、邓国璋诸旅(时人称为“小邓、田、杨”)。此役称为“泸永之战。”11月,刘文辉军集结于荣威、井研之间,刘湘军踵至。两车主力在此进行大战,时达一个半月。称为“荣威大战。”12月,荣威之战胜负未分,刘文辉部王元虎率3个旅打入荣县,刘湘军大震。适邓、田军进攻刘文辉,刘文辉部陈鸣谦旅受刘湘利诱,在威远倒戈,刘文辉被迫与刘湘言和,双方停战。12月,刘文辉撒回成都,刘湘回重庆,川局暂告无事。
1933年1月,两刘媾和停战,刘文辉回成都,刘湘回重庆,表面无事。但刘文辉丧失了川北,川东、川南广阔的防地,收入减少,开支匮竭,心有未甘。又以王元虎率部攻入荣县,几乎击溃刘湘主力,引以自豪,仍整训部队徐图恢复。1933年(癸酉)3月,刘文辉委任王元虎、陈能芬为师长,陈鸿文部扩编至8个旅两团,准备再战。因此,引起内部的不和,外更受刘湘的嫉视。刘文辉内部原以“保定系”为主,“军官系”附之,在刘文辉的笼络与高压统治之下,喜好团结。自王元虎(军官系)提升后,保定系大为不满,离心离德,出现崩溃之兆。
刘湘和其所谓联军邓、田、李、罗等,见有机可乘,复又合谋攻刘文辉。刘湘为统一其内部及“联军”的意志,达到消灭刘文辉之目的,利用神道设教,重用其神师刘神仙(从云)擢为师长,其后又为“共总指挥军事委员长”。刘湘亲身倡导,率领其部将和联军首领如邓锡侯、杨森之流,向之磕头,长跪听其“教义”。刘从云的尊贵遂无以比伦,人皆称为“刘老师”,或称“从师”。从云所在,每日冠盖云集,门庭若市。各将领无不视若神圣,奉合唯谨。刘湘见“人心一致”,于1933年5月由刘神仙下令各军大举进攻刘文辉。于是,暂时平静之局又起轩然大波。
二刘战事中止后,刘文辉大军屯集成都简阳附近,最受威胁的是邓锡侯、田颂尧。邓乃东走资阳阳化场,投拜刘神仙之门,请“从师”大力挽救,伏地不起,情词哀切。从云乃通过刘湘下令各军齐头并进围攻刘文辉。于是,二刘大战又二次爆发。刘文辉拒之于近郊的毗河,这就是所谓刘、邓“毗河之役”。两军交战,相持一月,刘文辉内部步调不一,不能取胜。主力军10余万引退至岷江,沿河而守。防线西自灌县起,东至嘉定铜河,绵豆七八百里。刘文辉移驻新津,这就是二刘大战的“岷江之战”。这时,刘湘进驻成都,挥军攻打,昼夜不息。相持又3个月,终未能得逞。但刘文辉军粮饷渐缺,人心渐不稳,内部保定系将领更表现厌战心情,不愿再为效命,有表示要刘文辉自动下野的。刘湘乃用诱降手段,诱致守上游的彭韩师就范。于是突破一点,全线动摇,刘文辉全军撤退至雅河。雅属贫瘠,所部不耐艰苦,纷纷投向敌方。刘文辉的主力军尽被摧毁,而刘湘的积年心愿得遂,踌躇满志矣。
刘文辉败退雅河后,人心涣散,部队解体,只剩其侄刘元璋、刘元瑭、刘元殖三四个旅和李治一师(我当的是这师的旅长),不过一两万人,即十有一二而已,且为联军围困,岌岌不可终日。刘神仙同刘湘到成都,声势大煊赫,刘文辉穷困无计,乃令其家属往叩神仙之门,请其援手。从云应允,才电令前线停止追击,让刘文辉残部仍驻雅宁两属兼顾西康防务。
二刘大战自1932年壬申秋季起至1933年癸酉年底止,为时约一年半,以刘湘所部大获全胜,刘文辉战败退守西康而结束,自此刘湘控制了四川的军政大权。
四川军阀防区制开始逐渐解体。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决议改组原四川省政府,定成都为四川省会,以刘湘为省主席。此后,开始了四川军政、行政和财政统一的步伐,省政府接管了地方民政、财政,各派军阀逐渐与地方政权脱离关系,成都政局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